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问:经济责任审计的法律法规依据有哪些?
  • 发布时间:2024-06-12 14:50
  • 信息来源:湖北省审计厅网
  • 编辑:杨文明
  • 审核:系统管理员
打印

    答:

首先,经济责任审计遵循党内法规有关要求。作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制度设计,按照党管干部原则,经济责任审计应当遵循有关党内法规的基本精神和相关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等一系列党内法规,对审计工作都提出了明确要求,为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提供了重要依据。《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第三十七条规定,“各级党委应当支持和保证同级人大、政府、监察机关、司法机关等对国家机关及公职人员依法进行监督,人民政协依章程进行民主监督,审计机关依法进行审计监督”。《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有4条共5处提到审计,其中第三十一条明确,“对需要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考察对象,应当事先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审计”。《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机构编制工作情况和纪律要求执行情况应当纳入巡视巡察、党委督促检查、选人用人专项检查、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等监督范围,发挥监督合力”。

其次,经济责任审计专门性规定是规范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纲领性文件。2019 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修订印发《规定》,明确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指导思想和职责定位,充实和完善了程序性要求,进一步从制度层面对经济责任审计予以规范,是新时代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基本遵循。

再次,经济责任审计遵循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有关要求。审计法第二十五条对经济责任审计作出了明确规定,确立了经济责任审计的法律地位。此外,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关于审计的权利、义务、职责、法律责任等有关规定,同样适用于经济责任审计。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