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随州市环境状况公报(2015年度)
  • 发布日期:2016-06-06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陈斯
  • 审核: 系统管理员

    一、环境质量状况
    1、地表水环境质量
    (1)河流
    2015年,我市8个省控河流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为100%,其中:涢水洪山断面水质为III类;涢水安居肖店断面水质为III类;涢水王福窑断面水质为III类;涢水魏家畈小河口断面水质为III类;涢水平林断面水质为III类;氵厥水厉山断面水质为III类;氵厥水自来水厂断面水质为III类;淮河出山大桥断面水质为III类。以上断面均达到功能区控制目标。氵厥水厉山断面水质较上年出现好转。
    (2)主要水库
    2015年,我市省控主要水库徐家河水库水质为II类,符合功能区控制目标,营养状态级别为贫营养。
    (3)主要城市内湖
    2015年,我市省控主要城市内湖白云湖水质为III类,营养状态级别为中营养。全省8个省控城市内湖中,唯有随州白云湖符合功能区划标准。
    2、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
    2015年,我市列为省控的重点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为:先觉庙水库水厂水源地、涢水随州水厂(王福窑)水源地。据省环保厅通报,上述两个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
    3、环境空气质量
    2015年,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评价,随州市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为6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66.6%)。随州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6.04,环境空气各项指标年均值浓度如下:
    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为15微克/立方米。
    二氧化氮:年平均浓度为25微克/立方米。
    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平均浓度为103微克/立方米,较2014年同比下降4.6%。
    细颗粒物(PM2.5):年平均浓度为66微克/立方米。
    一氧化碳:年平均浓度为3.5毫克/立方米。
    臭氧:年平均浓度为147微克/立方米。
    4、降水
    2015年,随州市年均降水PH值范围在6.21-6.77之间。全年未检出酸雨。
    5、城市声环境
    (1)区域环境噪声:2015年,随州市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平均值为51.5分贝,比上年上升0.1分贝,但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处于“较好”等级。
    (2)道路交通噪声:2015年,随州市道路交通噪声等效声级平均值为66.0分贝,比上年上升0.1分贝,但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处于“好”的等级。
    6、土壤环境
    2015年,我市土壤环境质量良好,所有采样点(畜禽养殖场周边)的土壤综合污染水平处于尚清洁(安全)警戒线内。
    二、污染物排放状况
    1、废水状况
    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为46596.0732吨,其中生活污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26720.593吨,占排放总量的57.3%,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排放3691.557吨,占排放总量的7.9%,农业源化学需氧量排放14949.9232吨,占排放总量的32.1%,集中式治理设施化学需氧量排放1234吨,占排放总量的2.7%.
    废水中氨氮排放量为5280.9063吨,其中生活污水中氨氮排放量为3359.83吨,占排放总量的63.6%,工业废水中氨氮排放量为265.094吨,占排放总量的5%。农业源氨氮排放量为1375.9823吨,占排放总量的26.1%,集中式治理设施氨氮排放量为280吨,占排放总量的5.3%.
    2、废气状况
    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6856.641吨,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2776.641吨,占排放总量的40.5%,生活二氧化硫排放4080吨,占排放总量的59.5%。
    废气中氮氧化物排放总量为8535.391吨,其中工业氮氧化物排放825.161吨,占排放总量的9.7%,生活氮氧化物排放291吨,占排放总量的3.4%,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7419.23吨,占排放总量的86.9%。
    3、医疗废物
    全市医疗废物产生量398.3吨,全部转移到有资质处置的单位进行了安全处置。
    三、环境管理
    1、总量减排
    列入我市2015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的项目116个,其中,城镇污水处理项目2个,工业水处理项目1个,畜禽养殖治理项目106个,水产养殖拆违项目4个,淘汰落后产能项目3个,项目均已完成。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完成情况的通报》,截止2015年底全市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比2010年下降16.62%、13.91%、12.16%、3.06%,超额完成年度及“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任务。
    2、环境法制
    2015年,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2792余人次,出动执法车辆650余辆次,现场检查企业523余家,处罚环境违法案件17件,其中:实施查封扣押2件、停产整治1件、移送公安1件。
    3、建设项目
    认真贯彻落实《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共审批的建设项目264个,总投资1637067.01万元,其中环保投资35046.8万元。全市完成环保验收项目75个,项目总投资75389.3万元,其中环保投资13627.4万元。
    4、环境监察
    全市各级环境监察部门严格环保执法,加强环境现场监管,依法足额核定排污费。2015年,全市共办理排污申报登记企业675家。
    四、环境宣传和教育
    采取印发新法手册、组织学习培训、联合媒体解读、请专家讲解等形式开展新环保法宣传。利用中国环境报、楚天快报、随州日报、随州环保网等网络媒体,宣传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和第三届“湖北省环境保护政府奖”获得者曾都区洛阳镇顾世国同志、9名“湖北青年环境友好使者”、30名“湖北少年环保使者”的典型事迹。采取举行“随州市纪念环境日及首届环保公益广告大赛颁奖仪式”、成立随州市环保志愿者服务队、开展“爱随州,护环境,保护母亲湖”环白云湖环保志愿服务行动等形式,组织了丰富的6.5环境日宣传纪念活动。持续开展环保宣传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进课堂“六进”活动,宣传引导社会公众自觉参与环境保护,2015年,社会各界共向环保部门举报各类环境违法行为的线索390条,参与环境保护的热情更加高涨。
    五、环境质量监测
    2015年,环境监测部门对空气、地面水、饮用水水源、噪声和生物等环境要素进行了监测,全年获取各类环境质量监测数据205588个,其中小时空气环境监测数据192652个、地表水监测数据1692个,其它数据2514个。全年获取污染源监测数据8730个,其中废气1728个、废水3456个、噪声1763个,其他1783个。
    六、生态与农村环境保护
    抓生态创建。全面启动新一轮“五城同创”,全力打造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三个“国”字号城市“生态品牌”。深入开展生态市、生态县、生态镇、生态村和“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组织编制了 《随州生态市创建规划2015-2023》,7个镇获省级生态镇、2个镇获省“楚天杯”、76个村获省级生态村、10个村成为省宜居村庄,大洪山长岗镇、广水桃源村分别位居“十大荆楚最美乡镇”、“十大荆楚最美乡村”之首,我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居全省第一方阵。
    抓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成功申报了2015年随县尚市镇南岗村等3个省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村,抽查验收了2014年12个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村的项目建设工作。
    抓规模化畜禽养殖。会同农业部门编制了《随州市2015-2017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规划》,以规模化畜禽养殖场为重点,完成年度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任务。指导各地开展了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划定工作。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