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索引号
011056632/2019-94055
主题分类
宏观经济;政务公开
发布日期
2018-06-12
发文字号
随政发[2018]19号
效力状态
有效
编辑
admin
审核
罗皓月
发布机构
市政府办公室
市人民政府批转市发展改革委关于2018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随州高新区、大洪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市政府各部门:

市发展改革委《关于2018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已经市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现批转给你们,请据此安排工作。

2018年5月29日

关于2018年全市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

市发展改革委

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市创建经济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示范城市、打造特色产业增长极的关键一年。2018年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

——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8%;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3%;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

——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8%;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

——外贸出口增长8%;

——实际利用外资增长8%;

——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

——全面完成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环境质量控制等省考核目标。

按照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市政府工作报告要求,2018年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打造特色产业增长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着力打造特色产业集群。举全市之力发展专用汽车和农产品加工千亿元产业,推动专用汽车加快产业创新和产品创新,大力发展汽车整车、客车和各类专用汽车生产,推动汽车机械产业向智能化、轻量化、多元化、新能源等领域发展,建好国家应急产业(专用车)示范基地,力争把随州建成全国第一、亚洲领先、世界知名的专用汽车基地;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立足区域特色,依托资源优势,重点围绕食用菌、畜禽、优质粮油、木本油料、茶叶、蔬菜六大特色产业,扶持建设一批规模较大、设施完善、特色明显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和示范园(区),引导各种生产要素向优势区域和优势产业集聚,做大食用菌产业、做强畜禽产业、壮大木本油料产业、做亮粮油产业、做响茶叶产业,建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特色优势产业带,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食用菌产业集群和建设鄂北最大的特色农产品加工物流中心。加速推进生态文化旅游产业提档升级,以建设世界华人寻根谒祖圣地和全国知名的旅游目的地为目标,积极培育生态游、文化游、寻根游、研学游、工业游、低空游等旅游新业态,打造战略性支柱产业。

(二)着力打造成长性新兴产业集群。充分依托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及工业发展基础与优势,按照产业链与创新链结合的思路,加快引导发展“四新经济”(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加快推进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智能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生物技术、临空产业等新兴产业突破性发展。着力打造产业融合集群。加快实施“互联网+”协同制造行动,推进互联网与制造业结合、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速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推动互联网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结合,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实施“互联网+”高效物流行动、“互联网+”电子商务行动,创新现代物流业发展方式,促进电子商务服务业发展。

(三)着力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推进旅游产业与工业、农业、文化、新型城镇化等领域的深度融合发展,大力开发工业旅游,扩大“中国专用汽车之都”“中国风机名城”等金字招牌带动力,创建以新青啤、专汽博览中心、裕国菇业产业园等为重点的一批工业旅游景区;扩大“中国香菇之乡”“中国古银杏之乡”等精品名牌影响力,推进创建一批“绿色幸福村”,建设一批休闲观光农业示范点,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示范点、旅游名镇名村和美丽乡村。

二、扩大有效投资,壮大发展底盘

(一)加强项目谋划调结构。坚持当前与长远相结合,政府投资与社会投资相结合,精准对接中央和省政策,做到无中生有、有中生优、优中生强,为建设特色增长极提供有力支撑。重点立足长江经济带、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汉江生态经济带、特色产业增长极、乡村振兴“五大战略”,在重大产业转型升级、重大基础设施、重大社会事业、生态大保护、乡村大振兴等“五大领域”,围绕工业投资及百企百亿技改工程、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工程、现代服务业发展工程、外贸出口升级工程、重大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重大能源建设工程、乡村振兴工程、文化旅游产业工程、水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工程、教育养老医疗民生保障工程等“十大工程”超前谋划项目,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家和省投资计划。

(二)推进项目建设增后劲。建立“抓住一季度、储备二季度、谋划三季度、盯着四季度”的项目推进工作机制,以省级三类重大项目、市级重点项目、政府投资项目为抓手,做深、做细、做透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尽早开工、早日见效。重点抓好武汉城市圈环线高速公路广水段、乡镇污水处理厂、随州水生态综合治理项目、特色小镇、棚户区改造、城南高铁小镇、程力公司二期工程、东合公司新能源汽车、常森汽车零部件、湖北犇星新材料产业园、红色江山公司陀螺仪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开工建设。

(三)健全保障机制优服务。继续完善重大项目领导包联责任制,落实好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月度巡检、通报、交办督办,及季度拉练观摩等机制。继续推进投资项目便利化,加大投资项目在线审批服务平台运用力度,促进投资项目服务的信息化、标准化、规范化、便捷化,为项目落地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随州

(一)以扩容提质为重点提升城市发展品味。按照“东进、西优、南拓、北联”的发展思路,加快拓展城市骨架,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发展空间。重点提升老城区的城市服务职能与人居环境品质,加快建设以高铁小镇为基础的城南新区,打造文化产业中心、新兴产业研发中心、商贸物流集散中心、引领时尚的高端人才集聚社区和宜居宜游的生态医养新区。

(二)以乡村振兴为引领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开展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工程,城市反哺农村,带动城乡协调发展。发挥大洪山长岗镇国家“特色小镇”引领作用,规划建设一批特色小城镇,打造一批宜居、宜业、宜创、宜游的新型城镇;加快发展中心村、保护特色村、整治空心村,打造一批地域风貌明显、荆楚特色鲜明、亮点突出的美丽乡村,重点实施随南“百里画廊”、广水市北三镇40里生态画廊、曾都区何店镇—洛阳镇—府河生态产业及生态景观走廊、随州高新区淅河镇“美丽乡村示范片”等美丽乡村建设。加快推进“厕所革命”三年攻坚行动计划,抓好曾都区厕所革命省级试点工作,打造城镇厕所公共资源开放模式、旅游景区景点星级厕所创建模式、交通沿线生态环保景观打造模式、乡村厕所清洁无害化处理模式。

(三)以生态宜居为目标带动生产生活环境持续改善。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深入贯彻《长江大保护九大行动方案》,抓好《随州市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行动方案(2018—2020年)》实施,推动实现环境持续改善,建设城乡一体生态城镇。深入推进“绿满随州”行动,高质量实施好新一轮退耕还林等国家、省林业重点工程项目。加强湿地保护力度,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湿地公园。全力做好节能降耗工作,严控能源消费总量和消耗强度,严格落实节能减排降碳目标责任制,确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节能降耗目标。

四、推进深化改革,提高开放水平

(一)进一步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在“去产能”方面持续保持高压态势,进一步巩固取缔“地条钢”产能成果,防止反弹;在“降成本”“补短板”专项上持续发力,不断降低制度性交易、税负、运营、社保、财务等企业成本,确保降成本政策惠及实体经济。

(二)加大审批制度改革力度。推进审批事项清单化、流程规范化、要素信息化,加快网上审批服务向基层延伸,力争把审批服务工作打造成全省最快最好。巩固扩大“多证合一”商事制度改革成果,深化高新区“一个图章管审批”,全面提高行政服务效率。

(三)加强资本市场建设。落实“上市一批、辅导一批、培育一批、储备一批”的推进机制,加大企业主板上市推进工作力度,力争有更多中小企业在“新三板”“四板”上市;支持重点领域投资项目通过债券市场筹措资金,全力做好高新投公司绿色债、曾都城投公司城投债、玉龙公司旅游专项债、裕国菇业农村产业融合债、随县城投公司城投债发行工作,力争2018年债券融资再上新台阶。

(四)加快推进PPP项目。创新PPP项目推进管理,严格实行路线图管控,明确时间和任务节点,压实各地各部门责任,力争全年实现11个PPP项目落地开工。

(五)进一步加强区域合作。以长江经济带、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汉江生态经济带、淮河生态经济带等战略为引领,在重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重大生产力布局、促进产业转移和要素自由流动等方面加大规划和引导力度,加快形成区域互动协调、各地比较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发展新格局。加快实施交通畅通工程,推进大洪山风景区资源整合,加快推进广水市与河南“金鸡复鸣计划”对接,联手信阳、襄阳等城市加快推进合肥至安康快速铁路信阳至随州段相关前期工作。

(六)做实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创新招商思路,围绕文化创意、健康养生、养老、教育等现代服务业,以及机器人和智能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热点产业,针对性开展产业招引,同时对我市存量企业加快盘活,推动本市优质企业与国企合作重组,扩大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成果;创新招商模式,坚持专班招商、大员招商、产业招商、以商招商、平台招商、产业链招商,确保项目及时签约、落地建设和见效;优化招商环境,开展招商安商暖商行动,大力建设标准厂房、孵化园、市外研发基地,以低成本的发展环境吸引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产业项目落户。

(七)提高出口质量。支持企业抢抓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机遇,加大出口主体培育和国际市场开拓力度,挖掘出口潜力,加快出口产品升级换代,不断提高专用汽车、农产品、电子信息等出口水平,建好省级食用菌、中药材、生物医药和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

五、打好“三大攻坚战”,促进可持续发展

(一)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建立健全政府性债务风险防控机制,规范政府举债融资行为,严格控制新增债务,积极消化存量债务,依法处置隐性债务,坚决纠正违规违法、变相举债等行为。加强对银行不良资产及跨市场交叉风险等领域的风险监测,强化对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等薄弱环节监管,有序化解处置突出风险点,优化金融生态环境。规范企业债务发行,严厉打击非法集资、恶意逃废债行为。加强社会治理,抓好森林防火、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治理。

(二)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按照“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要求,确保实现全市3.7万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24个贫困村脱贫出列。继续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工作,积极整合各类资金支持搬迁户因地制宜发展产业,确保搬迁户安居与乐业并重、搬迁与脱贫同步。大力发展光伏、构树、旅游、金融等产业扶贫,支持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和贫困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使贫困人口收入实现稳定增长。深入推进“一村一品”工程,培育贫困村脱贫产业,完善贫困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升贫困村自我组织、自我监督、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能力。落实教育精准扶贫行动,实施健康扶贫工程,探索资产收益扶贫模式,强化社会保障兜底扶贫。

(三)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落实“河长制”,开展好“一河一策”治理,推进随州水生态综合治理(一期)工程建设。全面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加快县级以上城区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推进全市37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确保2018年底前全部建成投产;建立“户收集、村集中、镇转运、县处置”的生活垃圾统筹处置模式,解决农村生活垃圾污染问题。全面治理大气污染,深化以PM2.5为重点的颗粒物污染防治,加快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推进农村秸秆综合利用,有效改善空气环境质量。全面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加快推进全市“三区两线”范围内11个矿山地质环境的恢复治理;整顿规范石材行业开采加工秩序,严厉打击无证采矿、乱采滥挖等违法行为。

六、加强民生保障,提升人民生活幸福感

(一)做好就业创业工作。深入实施炎帝人才支持计划,大力开展“我选湖北·聚才随州”行动,高标准推进“一园十基地”建设,统筹做好大学生就业创业、农民工返乡创业、重点项目帮扶就业、城镇新增市民就业等重点工作,建好市人才创新创业超市,力争2018年城镇新增就业1.6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3000人,扶持创业500人,创业带动就业2000人。

(二)健全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着力完善社会保障,加大扩面征缴力度,深入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推动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政策落实,实现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整合“七统一”目标,扩大参保和支持范围。积极推进棚户区和危旧房改造,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三)提高公共服务共享水平。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教育、医疗、养老、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建设。继续推进“三馆一站”免费开放、农体工程等文化惠民活动,深入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新建100个乡村、社区文化广场,启动市图书馆和擂鼓墩遗址保护区建设。

附件:2017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完成情况及                    2018年目标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