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突出特色增动能 阔步奋进新征程
  • 发布日期:2024-09-23
  • 信息来源:随州市统计局
  • 编辑:随州市统计局
  • 审核: 黄振忠

    

  ——建国75年随州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随州市统计局

   

  新中国成立75年来,伴随着祖国奋力前进的步伐,随州人民同心协力,艰苦创业,创造了振奋人心的辉煌成就。站在第二个百年目标奋进的新征程上,随州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团结带领全市人民,以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为使命,以特色提优势、以创新增动能、以实干聚合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持续迸发新活力,阔步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一、经济总量不断攀升,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建国初期,1952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仅1.25亿元。建国以来,随州人民经过艰苦奋斗,随州由农业大县蜕变为工业强市。2023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30.85亿元,是建国之初的1065倍,年均增长10.3%,实现历史性跨越。分阶段来看,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之前,为徘徊增长期。1978年地区生产总值为4.99亿元,1953至1978年年均增长5.5%。改革开放至2013年,为高速增长期。改革开放以后,随州人民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充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全市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自1979至2013年,地区生产总值保持了35年年均15.0%的高速增长,增长速度一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经过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自2013年以后,全市经济步入中高速增长期,经济发展由总量扩张型逐步向质效并重型过渡。

  经济总量的攀升带动全市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23年,全市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1.09亿元,是1949年0.01亿元的6109倍,年均增长12.0%。其中,2000年地级随州市的成立为随州经济社会发展再次插上腾飞的翅膀,2000年至2023年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1.5%。2023年全市人均财政收入达到3048.9元,是建国之初1.3元的2345倍,年均增长11.1%。不断增强的财政实力,有力支撑了全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产业体系变革跃升,产业结构持续调整

  建国初期,随州经济基础非常薄弱,经过75年的努力,逐步建立了具有随州特色的门类比较齐全的国民经济产业体系。尤其是地级随州市成立以来,随州市依靠自身产业资源优势,走出一条差异化特色发展之路,一二三产业结构不断变革,产业层次不断跃升,三次产业结构由建国之初1952年的88.5:4.7:6.8调整为2023年的14.3:41.4:44.3,朝着构建现代化经济产业体系迈出坚实的步伐。

  农业发展迈上新台阶。农业经济由以粮食生产为主的种植业经济向多种经营和农林牧渔全面发展转变。2023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55.40亿元,是1949年的139.2倍,年均增长6.9%,其中1978年以来年均增长9.0%。实现粮食产量147.37万吨,是1949年的5.7倍,年均增长2.4%,其中1978年以来年均增长1.3%。油料产量9.72万吨,是1949年的43.1倍,年均增长5.2%,其中1978年以来年均增长5.7%。肉类产量29.38万吨,是1949年的139.9倍,年均增长6.9%,其中1978年以来年均增长4.4%。水产品产量9.13万吨,是1949年的166倍,年均增长7.2%,其中1978年以来年均增长8.0%。2023年全市实现农业增加值209.63亿元,是建国之初1952年的188.8倍,年均增长7.7%。

  工业经济增添新动能。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随州工业经济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建成了以“汽车机械、医药化工、纺织服装、食品卷烟、电子信息”等五大产业为支柱的工业体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作出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战略部署,赋予随州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的历史使命,美好前景激荡人心。随州不断擦亮专汽之都、现代农港、谒祖圣地、风机名城“四张名片”,构建特色引领、梯次发展的“2236”产业集群,奋力打造全省特色增长极,推动优势产业引领性发展、传统产业高端化发展、新兴产业突破性发展。2023年全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334.8亿元,是1949年的3.2万倍,年均增长15.0%。

  内外贸易焕发新活力。建国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体制的变革,全市消费市场越发繁荣活跃,消费层次不断跃升,消费体系日益完善,汽车、住房、通讯、文化、教育、娱乐、健康、旅游等成为消费主流,电子商务应运而生,推动消费裂变增长。2023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8.63亿元,是1949年的3166.1倍,年均增长11.5%,其中改革开放以后年均增长13.7%。对外贸易迅猛发展。出口总额在1956年实现“零”突破(2.6万美元),到2005年突破亿美元,达到1.40亿美元,2022年达到18.72亿美元的最高峰。2023年全市出口总额16.16亿美元,1957至2023年年均增长17.9%。进口总额在2001年实现“零”突破(139万美元),到2016年达到3.31亿美元的高峰值,2023年全市进口总额3211万美元,2002至2023年间年均增长15.3%。

  服务供给取得新突破。现代服务业随着消费市场的需求扩张驶入发展快车道。2023年全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589.12亿元,是建国之初1952年的6915.6倍,年均增长13.3%。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272.45亿元,是1949年的2272.5万倍,年均增长25.7%;贷款余额1217.54亿元,是1949年的152.2万倍,年均增长21.2%。旅游业迅速成长,2023年全年接待旅游人数2998.93万人次,同比增长22.1  %;旅游收入193.20亿元,增长28.5%。

  科技创新凸显新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随州将科技创新作为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实力的战略支撑,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23年,全市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1家,认定数实现历史破百,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234家,同比增长34.5%;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83.63亿元,占GDP的比重13.8%,其中规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82.41亿元,增速6.9%。2023年地方财政科学技术支出达3.01亿元。

  文化产业谋求新发展。不断加大文化事业建设力度,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基础设施得到巩固和加强。2023年,全市共有文化机构63个,电影院14个,公共图书馆4个,公共图书馆藏书60.7万册,博物馆5个。新时代随州坚持以文化引领,强产业支撑,创造性挖掘和提炼本土特色文化,推陈出新打造核心文化新IP,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彰显城市形象、浸润文旅产品、整合文旅业态,彰显新时代文化随州魅力,持续擦亮炎帝神农、曾侯乙编钟两张世界级文化名片,知晓度和美誉度得到明显提升。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生态环境更加宜居

  1979年国务院批准随州建市,随县、随州市并存。1983年撤随县并随州以来,随州城市建设大发展起步。2000年,地级随州市成立,城市建设迎来发展新机遇。

  城市建设持续推进。自成立地级市以来,随州始终把加大投入力度、加快项目建设、培植发展后劲作为工作重点,2001至2023年固定资产投资额年均增长14.9%。2023年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06.33亿元,是2000年的23.1倍,年均增长14.6%。近年来,公路、铁路、供气供电等基建投资,欧亚达家居广场、解放路里外里商业街、文峰里特色街区等商业圈投资,曾都区创业孵化园、高新区长江产业现代化工产业园、随县华美恒业产业新城等重大项目投资,持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为建设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注入更强动能。

  城市功能不断完善。2023年,全市公路通车里程13784公里,是2000年的3.8倍,其中高速公路335公里。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达到40.9万辆,是2000年的37倍,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36.8万辆;市辖区年末供水总量4999.6万吨,是2000年末的2.1倍,市辖区供气总量8104.1万立方米,其中居民家庭用量3552.3万立方米。

  生态环境更加宜居。2023年,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5525.23平方公里,是2000年的3.6倍;建成区绿地率达40.86%、绿化覆盖率达44.0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5.85平方米;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7.3%。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491.94吨,比2000年下降95.1%;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40.92万吨,其中综合利用量为39.19万吨,利用率达95.8%,比2000年提高27.3个百分点。2023年全市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达到99%,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82.7%。

  居民收入大幅提高,幸福随州步伐坚实

  建国七十五年,随州人民从吃不饱穿不暖到实现小康,收入来源日益多元,收入水平大幅提高。2023年,随州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012元,是1949年37元的621.9倍,年均增长9.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7684元,是1978年534元的70.6倍,年均增长9.9%。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收入的提高,居民生活消费层级明显升级,从解决基本温饱问题到追求绿色营养化,从穿衣保暖到追求时尚个性化,从居住拥挤到住房舒适化,从交通闭塞到出行通讯便利化。2023年,医疗保健、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等服务型消费支出增长明显:城乡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分别为2473元、2199元,分别比2000年增加2315元、2138元;城乡居民人均交通通信支出分别为2823元、1678元,分别比2000年增加2664元、1611元;城乡居民人均文化教育娱乐支出分别为3634元、2232元,分别比2000年增加2999元、2012元。

  七十五年风雨兼程,七十五年春华秋实。回望旧历程,随州人民历经沧桑,步履铿锵;踏入新时代,随州人民信心满怀,豪情万丈。当前,随州正处在推进综合流域治理、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攻坚之年,随州发展正迎来新的战略机遇窗口期、进入聚势提升关键期、处于动能转换加速期。随州人民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勇毅前行,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随州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