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营造安全放心消费环境让消费者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发布日期:2019-03-15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admin
  • 审核: 李发兵

  人人都是消费者。当前,经济增长格局发生深刻变化,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越来越高,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倾听消费者声音,重视消费者诉求,加大消费维权力度,满足消费者对消费品质的更高追求,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必然要求,是实现消费者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需要,同时也是建设品质随州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全市市场监管部门和消费者组织牢记消费者权益保护使命,担当作为,履职尽责,全力打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努力让老百姓吃得放心、穿得称心、用得舒心。

加强消费维权服务保障消费安全放心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 汪家树
  过去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全市有关部门和消费者组织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突出“品质消费、美好生活”年主题,进一步加大消费维权力度,全市共受理、处理消费者诉求1万余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约2000万元,有效维护了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做好消费维权工作,对促进经济高质量增长、保障和改善民生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在新的一年里,全市各级消委组织和市场监管部门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信用让消费更放心”年主题,深入宣传贯彻《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湖北省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畅通消费者诉求表达、矛盾化解和权益维护渠道,大力开展“放心消费在随州”活动,努力营造安全放心的市场消费环境。健全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联席会议机制,构建政府主导、市场监管部门牵头、部门和区域联动,企业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多元共治维权体系。针对重点领域和突出问题,主动适应人民群众多样化、个性化、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进一步加大消费维权监管执法力度,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大力提升食品、药品和产品质量水平,努力让老百姓吃得放心、穿得称心、用得舒心。加强消费教育引导,进一步提高广大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引导广大生产者、经营者履行社会责任,增强消费信心,激发消费潜力,促进消费升级,提升广大消费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努力实现广大消费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百万人民群众的消费潜力成为拉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
  保护消费者权益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需要各方齐心协力,让我们携手共同做好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不断推进我市消费者权益保护事业再上新台阶,为打造产业新城、构建品质随州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19年消费维权年主题——
信用让消费更放心
  近年来,消费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最强劲的推动力,基础性作用日渐突出的同时,消费领域假冒伪劣、虚假宣传、支付风险、信息泄露、霸王条款等损害消费者权益的情况仍时有发生,经营者信用缺失的现状依然不容乐观,消费者的安全权、知情权、公平交易权、监督权等还得不到充分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消费者满意度和消费信心,制约着消费潜力的进一步扩大。2019年消费维权年主题“信用让消费更放心”,是对消费领域信用体系的呼唤,也是对放心消费环境的期盼。

A依法维权 真心服务当好消费者权益“保护者”
  近年来,全市市场监管部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努力打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全力维护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
  一是推进放心消费创建,提高经营者诚信意识。连续三年在全市开展“放心消费”创建活动,引导更多创建主体作出并履行“三无”(商品无假冒、服务无欺诈、投诉无障碍)承诺,引导广大消费者选择放心消费渠道。全市共创建放心消费示范街区1条、放心消费示范维权站47个、放心消费示范商户259户,其中8个放心消费示范维权站、8家放心消费示范商户被评为省级放心消费创建示范点。联合市外事侨务旅游局开展旅游行业放心消费创建活动,在5家4A级景区完成消费维权站建设,有力提升了消费环境安全度、经营诚信度和消费满意度。
  二是深化消费维权效能建设,构建多元共治维权网络。加强12315中心建设,成立了17家以维权能手命名的消费维权(调解)工作室。提升12315中心网络化、智能化、标准化水平,构筑起市、县、所三级一体、同步互动的消费维权机制,推进消费维权社会共治,实现消费维权与社区网格化管理无缝对接,使社区网格管理员和维权志愿者成为维权宣传调解员,促进消费维权“一会两站”全覆盖,全市共建消费维权服务站197个、消费者投诉站和12315联络站898个。2018年全市12315系统共受理、处理消费者诉求9379件,其中投诉举报1682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731.46万元;消委组织共受理、处理消费者投诉432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29.42万元。坚持每季度制作发布12315数据分析报告,供市委市政府参阅和广大消费者知晓,在重大节日前发布消费提示、警示,积极引导健康、理性消费。
  三是强化消费维权法律宣传,提升社会维权意识。突出“八个一”活动,开展3·15系列纪念和消费者评议、消费体察、“天天3 · 15,维权进社区”等活动,湖北电视台予以跟踪报道。全方位开展《湖北省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学习宣传活动,发放《条例》宣传资料2万余册(份),组织开展《条例》培训,利用宣传车巡回乡镇宣传20场次,发放宣传单页、册5000余份。
  四是强化行政执法,净化消费环境。针对老百姓反映较多、群众投诉比较集中的行业和领域,开展“靶向式”整治,2018年共抽检流通领域商品质量(含农资和成品油)612组,查出不合格商品277组,对不合格商品均依法予以处理。重拳打击假冒伪劣,先后开展节日市场、红盾护农、红盾质量维权、专用汽车、网络市场监管、保健市场等专项整治行动,共查办各类经济违法案件1194件,其中通过实施订单式打假、点题式打假,精准打击假冒伪劣行为,查办侵权假冒案件481件。
  2019年,全市市场监管部门将围绕培育壮大随州市场,针对重点领域和突出问题,强化打击假冒伪劣、放心消费创建和重点领域监管,加强消费维权,优化消费环境,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升级。

B 加强“四大安全”监管维护市场平安稳定
  安全事关人民福祉,事关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大局。2018年,全市市场监管部门将市场安全监管作为首要职责,坚持严字当头,按照“四个最严”(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要求,突出重点领域和突出问题,切实加强食品、药品、产品质量和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一、突出标本兼治,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一是强化日常监管。大力推进“互联网+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模式,每个乡镇配备一部执法终端,现场填写检查笔录、现场得出整改报告,监管效率大幅提高。投资30余万元建立了“县市乡”一张网审批平台,网上受理行政审批事项1800余件,发出电子证书336张。完成食品药品(医疗器械)监督抽检1792批次,食用农产品快检27065批次,暂停销售、销毁、无害化处理食用农产品1620公斤;收到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不良反应报告2571例。
  二是狠抓风险防控。2018年,结合省、市开展的食品药品安全风险隐患大排查,在全市开展了拉网式摸排。全市共排查小作坊560家,商场、超市、集贸超市、小副食店3606家,大中型餐饮单位、旅游景区餐饮、集中用餐配送单位、学校(幼托机构)食堂、网络订餐单位542家,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46家,药品零售企业440家,医疗卫生机构60家,隐形眼镜销售企业4家,计生服务机构6家,药品批发企业13家,其中存在隐患1155家,整改到位953家,行政处罚37家,停产9家。特别是在开展白酒专项整治中,本着规范一批、提高一批的原则,整顿规范白酒小作坊565家,立案查处8起,发放许可证115家。
  三是深化示范创建。2018年重点开展了“六大工程”(放心肉菜工程、餐饮提升工程、基础提升工程、技术支撑工程、信用建设工程、“三小”治理工程)和“三项行动”(“地沟油”专项整治行动,农村食品安全治理行动,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整治行动)。截至目前,全市已有6家超市被授予“放心肉菜超市”称号,实现明厨亮灶1076个,全市45个乡镇中24个乡镇所通过标准所验收,2个乡镇所通过示范所验收;在“三小”整治中,为3937家“三小”(不含食品小摊贩)建立了档案,全市新发放小作坊许可248家,小餐饮许可1372个。在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整治工作中,立案查处违法违规案件84件,涉案货值227.8万元。在农村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中,清理无证生产经营户124户,发出责令整改通知书1130份,查处农村地区食品违法案件198件,查扣假冒伪劣食品数量120.33公斤。
  二、推进质量强市,保障产品质量和特种设备安全
  一是质量强市工作稳步推进。市政府成立了以市长为主任的质量强市工作委员会,大力开展了质量兴企活动,引导企业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鼓励企业开展质量攻关、质量创新。2018年全市共取得ISO9000、GB14000、3C等各类质量认证证书632张。
  二是深入推进质量提升行动。以建设“全国专用汽车产品质量提升示范区”为抓手,持续开展以危险品罐式车为重点的专汽产品质量整治提升行动;以随州市质量协会为平台,大力开展质量兴企活动。连续两年在我市举办了“随(州)深(圳)质量管理高层论坛”。2018年来,开展重点产品定期监督检验235批次,合格率98.7%;委托检验527批次,合格率97.9%;执行省级监督抽查60批次,合格率96.6%;完成了732个产品684个参数的产品标准和检验方法标准的查新。
  三是全市特种设备安全继续保持零事故。强化重点时段、重点场所、重点企业、重点设备隐患排查治理,深入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生产大检查、“打非治违”“高温汛期”特种设备安全专项行动;推进全市特种设备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两化”体系建设,开展了电梯等特种设备安全应急预案演练。2018年共检查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1674家次,检查各类特种设备5551台套,培训特种设备作业人员1467人;排查各类安全隐患460起,立案查处非法违法案件27起,受理举报投诉40起。
  四是执法维权力度不断加强。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春季农资市场专项执法检查、危险化学品及包装物获证企业专项检查,开展了成品油专项抽样检验、汽车类产品专项执法检查和电线电缆专项清查,对检验检测机构、消防器材、强制性产品认证获证企业及生产许可获证企业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检查。2018年以来,检查企业95家,立案28件,涉案货值290余万元;调处举报投诉172起,为企业、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500余万元。
  五是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技术支撑能力迈上新台阶。“国家专用汽车质检中心”建设主体工程建设完成,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资质通过国家级核准换证,新建计量检定标准5项,汽车排放气体测试仪检定装置、平板式制动检验等计量标准的投入运用,提升了计量检定能力,扩宽了检定项目的辐射面。
  2019年,市市场监管部门将切实加强食品、药品、产品质量和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把安全责任记在心头、扛在肩上、攥在手中,以科学高效的监管,确保不发生较大以上质量安全事故,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一是强化风险防控,着力化解社会重点难点问题。围绕解决群众最盼望、最需要的问题,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下大力抓好小餐饮无证经营、农村集体聚餐、学生用餐、非法回收药品、非药品冒充药品等热点难点问题的治理。
  二是遵循“四个最严”,着力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持续开展农村食品市场源头、农村集体聚餐、学校校园及周边、旅游景点和养老机构等重点区域,白酒、乳制品、调味面制品、畜禽水产品、中药饮片等重点品种,无证经营、非法添加、网络订餐等重点环节的专项整治行动。
  三是创新监管方式,着力提升食品药品监管能力。继续大力推广“互联网+食品药品安全”模式,提高监管效率和准确率。合理划分市、县食品药品监督抽检重点,强化靶向抽检。针对网络订餐、互联网药品交易监管等网络食品药品交易新业态,完善电子监管基础数据。
  四是突出品质随州,扎实开展质量提升行动。重点开展消费品、问题产品整治、中小企业、计量能力、标准化、特种设备等专项质量提升行动。围绕化肥、建材、电线电缆、汽车零部件等重点产品,一个一个产品抓,持续发力、滴水穿石。
  五是突出重点难点,大力强化质量安全监管。强化监督保安全,突出涉及人身财产安全的指标,加大监督抽查力度。开展“打非治违”保安全,打假治劣保安全。突出重点产品、重点行业和重要地区,继续加大执法打假力度,做到有案必办、依法办案,提高办案水平和质量。

C 坚持品牌引领保障品质消费
  2018年,全市市场监管部门大力实施品牌强市战略,培育商标品牌,推进制造业品牌升级、农产品品牌转化、服务业品牌示范“三项行动”,“随县香菇”“齐星”“程力威”等一大批地理标志和商标驰名中外,通过开展品牌培育,打击侵权假冒,有力保障人民消费的品质。
  聚力发展创品牌。围绕市委、市政府“打造品质随州”战略部署,下大力气把品牌创建作为重中之重,积极做好名标培育和申报工作。建立以专汽产业为重点的驰名商标孵化库,按照“一户一档”工作要求,对列入孵化库的企业,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推行商标服务“一企一策”举措,分别建立商标工作档案,全程跟进名标申报各个环节,与申报企业实行信息直通,指导做好驰名商标申报工作。全市有效注册商标达到7640件比2017年底增长40.42%;18件商标获认中国驰名商标,位居全省第七,其中专汽制造产业驰名商标9件,在全省位居第一,凸显了我市“中国专用汽车之都”的龙头地位,为推动建设特色产业增长极、打造品质随州提供了有力的品牌支撑。
  订单打假保品牌。开展打击商标侵权“溯源”专项行动和打击侵权假冒“丝路清风”专项行动,以辖区知名企业(尤其是驰名商标企业)为重点对象,开展“订单式”和“点题式”打假服务,通过走访、调研,认真梳理我市知名企业被假冒侵权的地域范围和相关信息,成功打击了我市华丰公司“金丰华”驰名商标被外地侵权的违法行为。加强对名标企业的服务和引导,建立和完善重点企业商标档案,实行动态监管,对其商标发展、使用、规范、专用权保护进行跟踪指导服务。
  重拳出击保民生。针对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烟酒、粮油、服装鞋帽、农资和成品油等类别的商品,有目标、有计划地开展专项检查;紧盯易发多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针对各类违法线索,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查上游、找窝点,从严从重查处各类侵权假冒案件481件。结合“打假保春耕”“打假保夏种”专项行动,全市共抽检农资商品117个批次,其中不合格17个批次,立案查处农资案件22件,有效维护了农资市场经营秩序。开展“订单式”打假6次,精准打击假冒伪劣行为,及时查处假冒“沱牌”“我爱我家”“炎帝神曲”“白云边”“黄鹤楼”“蒙氏”“巧香米”等系列商标侵权案件。及时完善商标打假维权联系人信息库,实现与全省商标打假维权信息共享。

D攥手成拳让消费维权更有力量
  日前,根据省委批准的《随州市机构改革方案》,将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食药监局的职责,以及市物价局的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执法职责、市商务局的经营者集中反垄断执法职责、市科学技术局(市知识产权局)的知识产权保护等职责进行整合,组建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的组建,大幅度集中了市场监管和消费维权力量,有效改变了“投诉进多家门”的现象,推进了市场综合监管和综合执法,形成了大市场、大监管、大质量、大维权、大服务的新格局,必将更好地服务随州高质量发展,便捷消费者投诉维权。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