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居家隔离怎么做?湖北疾控最新提醒!
  • 发布日期:2022-11-24
  • 信息来源:随州发布
  • 编辑:陈刚
  • 审核: 罗皓月

近期,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按防疫要求居家隔离人员在家中应该怎样“隔”,才能更安全?11月23日,根据第九版防控方案和二十条优化措施相关要求,省疾控中心传防所急性传染病预防控制部主任吴杨给出“隔离”指南。


01

哪些人员需要居家隔离


吴杨介绍,需要进行居家隔离的人员包括:密切接触者中的特殊人群,解除集中隔离后的密切接触者、入境人员、高风险区外溢人员其他经专业人员评估无法进行集中隔离的人员。


02

居家隔离对场所条件有要求


根据相关指南要求,居家隔离人员最好一人一户,如果条件不允许,应选择通风较好,位置独立的单人单间。隔离室外放置桌凳,用来非接触式传递物品。房间使用空调系统通风时,应选择分体空调,如使用集中空调,保证空调运行正常,加大新风量,全空气系统关闭回风。此外,尽量使用单独卫生间,避免与其他家庭成员共用卫生间。隔离房间配备体温计、纸巾、口罩、一次性手套、消毒剂等用品及带盖垃圾桶。


03

社区如何服务居家隔离



吴杨介绍,社区对居家隔离人员应做好服务,尽到相关责任。

首先,登记造册。与居家隔离人员联系并掌握个人信息,查看居住场所是否满足条件并下发告知书,按照“一户一档”或“一人一档”要求,登记造册,纳入社区网格化管理。掌握空巢独居老年人、有基础性疾病患者、孕产妇、血液透析患者等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特殊人员情况,建立台账,做好必要的生活保障和关爱服务。

其次,收集监测信息。可通过微信群、小程序等方式,每日早晚两次询问和收集居家隔离人员体温、症状等信息,如发现有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症状人员,进行上报并由专人联系120负压急救车就医。

同时,居家隔离期间由社区组织采样人员上门采集。每天对居家隔离人员居住楼层走道、楼梯等场所进行消毒和清理垃圾。告知居家隔离者心理援助热线电话号码,提供心理支持、心理疏导等服务,防范心理压力引发的极端事件。


04

隔离生活细节需关注


对居家隔离者的生活怎样安排,吴杨划出以下“要点”:

健康监测。每天早、晚各进行1次体温测量和自我健康监测,并主动报告监测结果。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症状时,社区管理人员会及时处置。

禁止外出。居家隔离期间赋码管理,严格做到不外出,谢绝一切探访。如因就医等确需外出,经社区医学观察管理人员批准后方可外出,安排专人专车,全程做好个人防护,闭环管理。

个人防护。非单独居住者,其日常生活、用餐尽量限制在隔离房间内,其他人员不进入。隔离房间内活动可不戴口罩,离开隔离房间时要戴口罩。尽量减少与家庭成员接触,必须接触时保持1米距,规范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如居家隔离者为哺乳期母亲,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基础上可继续母乳喂养。

核酸检测和抗原自测。按要求配合工作人员完成核酸检测、抗原自测和结果上报。

卫生防疫要求。关于通风、饮食、使用个人用品、使用卫生间的消毒等方面,按照防疫要求严格执行。

当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期满,需经社区核实,并收到居家隔离医学观察解除通知单后方可解除。


05

居家隔离的陪护者需做好必要防护


一些特殊的居家隔离人员需要有人陪护,陪护人员应尽量避免与居家隔离者有任何直接接触,处理其污染物及污染物体表面时,应当做好自我防护,穿戴一次性工作帽、医用外科口罩、工作服、一次性手套,与其保持1米以上距离。离开居家隔离者居住空间后,准备食物、饭前便后、戴手套前、脱手套后要进行双手清洁及消毒。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