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曾都区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 发布日期:2024-10-08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黄振忠
  • 审核: 黄振忠

近日,曾都区发改局联合曾都区市场监管局实地走访企业,综合重点行业领域信息开展覆盖式的企业综合信用评价。
  今年以来,曾都区以创建中小微经营主体“信用+”体系创新改革事项为契机,依托“随州香稻”“随州香菇”两张地理名片,围绕粮油、畜禽、蔬菜三大产业经营主体,通过信用评价、信息共享、信用激励、信用提升四项举措,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以创建工作“小切口”,推动信用体系创新“大变化”。
  高位推动,以统筹组织作引领。为确保先行区创建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曾都区成立了由常务副区长为组长,各责任单位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倒排时间节点、高效推进实施,切实做好各部门、各行业领域的创建工作任务。加强事项梳理、业务协同、深度融合,聚焦信用融资、政务服务和信用监管三大应用场景,为重点行业领域不同信用等级的经营主体提供差异化信用激励措施。
  综合评价,以信用激励作动力。为进一步建立综合性的经营主体信用评价指标体系,曾都区以基本信息、经营状况、遵纪守法、诚信守约、社会责任五项内容作为一级评价指标,整合税务、人社、农业农村、市场监管、生态环境、发展改革等重点领域的数据资源,对全区13.2万家经营主体开展信用评价,分为A、B、C、D四个等级,作为实施信用激励措施的“风向标”。
  深入改革,以差异化监管作支撑。深入推进经营主体差异化信用监管,将综合信用评价结果与企业信用风险分类指标体系融合运用,建立实施各类型经营主体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制度。积极推进信用风险分类管理与专业领域监管有机结合,拓展深化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应用场景,运用信用风险分类结果科学配置监管资源,让监管对违法失信者“无处不在”、对诚信守法者“无事不扰”。
  下一步,曾都区将充分运用信用手段和信用理念,深入挖掘经营主体活力,将信用评价结果应用于市、区各行业主管部门创建的“信用+”服务场景以及在各类惠企政策中参考实施,充分释放信用价值,让守信经营主体享受更多便利与优惠。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