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2023年春耕农资保供稳价新闻发布会(摘要)
  • 发布日期:2023-03-31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黄振忠
  • 审核: 李发兵

2023年春耕农资保供稳价的基本情况介绍
  市供销社党组成员、工会主任 毛松山
  经全市供销、发改、农业、市场监管等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全市农资保供稳价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为春耕粮食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为夏粮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初步统计,今年全市春耕化肥需求量26.9万吨、农药409.5吨。目前全市共储备各类化肥18.2万吨、农药321.6吨,其中供销社系统储备肥料7.3万吨、农药280.5吨,总体供应充足,能够满足全市春耕期间农资需求。
  市供销社系统作为农资供应的“国家队”和主渠道,充分发挥“扎根农村、贴近农民、服务农业”的县镇村三级网络优势,确保农资供应数量充足、质量优良、价格稳定、服务到位,保障农资“调得进、运得出、送得到”。
  坚持深入一线,提升农资储备精准性。努力建立供销社系统化肥储备制度,摸清全市农作物种植意向、本地农资需求总量、用肥用药用膜结构、供销系统农资库存情况、货源组织情况、网点分布情况,提前研判春季农业生产形势,组织适销对路品种。
  坚持统筹谋划,提升农资配送及时性。健全化肥销售每周动态报告制度,综合分析货源情况、供应情况、生产需求变化情况,进行全市统筹调运,构建以农资龙头企业为支撑、县级配送中心为枢纽、乡镇“三农服务中心”和庄稼医院为节点、村级综合服务网点为终端的县镇村三级供销农资流通配送服务网络体系,推进线上订购、线下配送、送货上门等销售模式,加快农资调运,确保农资供应进店入村到户,打通农资配送“最后一公里”。
  坚持质量为先,提升农资市场规范性。全市供销社系统从源头上控制农资质量安全,从正规农资生产厂家采购农资,健全农资产品质量和销售可追溯制度,建立农资“进、销、存”三本台账。深入实施“绿色农资”升级行动,提高绿色农资使用效益。持续抓好相关法规宣传教育,筑牢诚信经营底线,提醒农户甄别农资质量。积极配合市场监管局、农业综合执法部门等,开展春季农资市场整顿,排查农用生产物资厂名厂址、生产日期、有效期等信息,严肃查处囤积居奇、哄抬价格、串通涨价等违法违规行为,坚决防止假冒伪劣农资商品经由供销社渠道流入市场,切实保质量、稳价格。
  坚持以农为本,提升农资服务有效性。全市供销系统积极统筹农技培训、测土配方、统防统治、代耕代种、大田托管等农业社会化服务,利用微信、短视频、云上随州等新媒体宣传农资使用知识,采取延时营业、拆整零销、统仓共配等措施方便农民购买,满足小散农户和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不同需求,积极主动上门服务,变“坐商”为“行商”。
  坚持全程管理,提升农资废弃物再生性。以服务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为目标,加大废旧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积极推动垃圾分类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两网融合”,实现农膜、农药废弃物包装无害化、减量化处理,助力农业绿色发展。 
   答记者问
  1.市发改委在强化农资市场价格监测预警、确保价格基本稳定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市发改委四级调研员张伟:强化农资价格监测预警机制。全市各级发改部门全面落实价格监测报告制度,加强农资市场价格监测,重点对尿素、碳酸氢铵、三元复合肥、地膜等16种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进行动态跟踪监测,确保农资市场价格稳定有序。
  完善市场价格调控部门联席会议机制。加强市场价格调控联席会议成员间信息共享、数据互通,形成沟通顺畅、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集中分析研判春耕农资市场供需和价格形势,及时协调解决农资生产、运输、储备、销售、使用等环节存在的问题,提升监管效能。
  强化市场监管和预期引导。加强农资商品市场的联动监管,把监管与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对农资生产、经营者广泛开展提醒告诫、行政指导,引导其规范自身价格和竞争行为,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强政策宣传和信息发布,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2.在春耕备耕工作中,农民比较关注各类物资是否充足、质量怎么样等问题,请问农业农村部门做了哪些工作?
  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总经济师李进山:开展农资需求及储备情况调度。深入农资供应第一线,及时了解农资供求和市场储备情况。截至目前,全市春耕化肥到位量18.2万吨,到位率67.7%;种子到位量366万公斤,到位率84.7%;农药到位量321.6吨,到位率78.5%,能够满足现阶段春耕需求。
  加强农资市场专项检查。编制印发了《2023年全市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等,检查农资商品采购、入库、销售的台账管理,严把进货、储存、销售“三关”。截至目前,全市共出动检查人员223人次,检查农资集贸市场16个,农资经营门店254家,检查水稻、玉米等各类农作物种子产品351个品种,检查农药不同包装346个,检查各类肥料57种,劝退通过国审但不适宜湖北种植的种子4360公斤,未检查到假冒伪劣农资。
  开展农技服务及培训。结合春季田管及春耕备耕工作,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和农资知识宣传,指导农民识假辨假,宣传病虫害防治知识,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等农技服务,引导农民科学合理施肥用药。截至目前,全市开展科学施肥技术、科学用药及病虫害防治知识等培训56场次,培训农民约300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3万余份。
  3.市市场监管局如何开展2023年度涉农价费和竞争秩序“春耕护农”专项行动?
  市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焜:自2月份以来,市市场监管局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涉农价费和竞争秩序专项行动。全市共出动执法326人次,组织开展现场咨询活动5次,提醒告诫134家,发放宣传资料1600余份,走访农机购买户82户,检查农产品加工企业23家,各类农资销售市场主体254户,抽检农资商品43批次,责令整改12家,共清退谷物磨制和植物油加工户92户电费9.59万元。
  制定工作计划,明确时间节点。制定《随州市市场监管局关于开展2023年度涉农价费和竞争秩序“春耕护农”专项行动的通知》,科学具体安排此次专项行动。以问题为导向,全面开展监督检查,从部署动员、集中整治、总结提升三个阶段稳步有序地开展“春耕护农”各项工作。
  开展法律法规宣传,营造护农良好氛围。积极宣传《价格法》《产品质量法》《广告法》等法律法规,以案释法、亮明红线。制发了《关于规范涉农价费和竞争秩序的提醒告诫书》,通过各类媒体,多渠道、多形式提醒农资生产经营市场主体和服务收费机构严格守法经营。
  深入开展检查,打击违法行为。采取“领导带队督导、分区分片包干、工作责任到组、具体任务到人”的方法,强力推动“春耕护农”专项行动摸底调研,建立经营主体台账。采取全市市场监管系统整体联动以及同供销社、农业农村等部门横向协同,建立信息互通共享和联合联动工作机制。重点检查农机购置补贴是否发放到位,农资经营市场主体和农业服务机构是否执行农业用水价格、农业排灌用电价格,检查不按规定抄表计量,乱摊水、电费用,以及随水、电搭车收费等价格违法行为。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