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曾都区育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
  • 发布日期:2022-08-22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黄振忠
  • 审核: 李发兵

最近,从曾都区易迁办了解到,该区积极争取省易地扶贫搬迁后扶资金15万元,为洛阳镇小岭冲易迁安置点建立林果基地、为万店镇横山安置点整修排水沟、为落天坡安置点建设养鸡厂,不断加强和完善易迁后续产业项目,多举措推进易迁后扶工作,让搬迁群众归属感、获得感满满。
  曾都区“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建设规模为246户606人,全区6户以上集中安置点12个,共安置146户356人;6户以下分散安置点共安置100户250人。办理易迁户不动产证246户,办证率达100%。目前,全区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搬迁入住、拆旧复垦等工作均已全部完成。
  近年来,该区积极做好易迁“后半篇”文章,满足搬迁户的需求,先后出台了系列文件,建立产业利益联结机制、开展乡村旅游、设立扶贫车间、开发公益岗位、推进转移就业和就近就业、引进龙头企业带动就业等方式,有效促进了搬迁群众增加收入。
  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是巩固易地扶贫搬迁成果的最佳选择。易地扶贫搬迁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利益联接机制,对易迁户现有土地、山林资源等按照专业合作社+基地+脱困户的模式,由专业合作社带领易迁户发展特色产业。目前,全区共发展125座光伏扶贫电站,其中利用易迁专项资金分别在万店镇落天坡、何店镇王店安置点建立两座50千瓦光伏扶贫电站,在洛阳镇揭家、珠宝山、小岭冲等3个安置点建设12座3千瓦户用光伏扶贫电站,发电收入用于易迁户后续发展。在集中安置点大力发展袋料香菇产业,以入股形式或发动当地易迁群众就近就地务工,带动搬迁群众增收致富。区易迁办在洛阳镇张畈村、黄金堂村各建设一个冷库,方便当地群众储存香菇。张畈村成立香菇合作社,建设26个香菇大棚,帮助6户易迁户人均年增收4000余元。围绕易地扶贫搬迁户中有劳动力家庭至少一人稳定就业的总体要求,大力开展劳动技能培训,举办“月嫂”、家电维修、烹饪等不同类型培训班,使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成为有本领、懂技术、肯实干的劳动者。合理配建文化活动室、红白事理事房、工具房、公厕、体育健身器材、消防器材等便民公共服务设施,完善提升安置点功能。
  截至目前,全区举办不同类型科技培训班10余期,培训易迁对象1500余人次;易迁群众参与光伏扶贫项目受益达72户,人均年增收2000元左右;协调区厕改办投入30万元,改建安置点无害化公厕15座;投入110余万元,新建红白理事堂9个,建设工具房65间;动员易迁户外出务工120人,发展种养业等项目149户,落实公益岗位64个,政策兜底84户。全区所有有劳动能力的易迁户均已落实1至2项扶贫产业项目,没有劳动能力或弱劳动能力的易迁户均落实了政策兜底措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