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让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 发布日期:2018-05-10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admin
  • 审核: 李发兵


  4月下旬,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带领部分人大代表视察《义务教育法》和《湖北省义务教育条例》在我市贯彻落实情况。所视察的县市区8所义务阶段学校,从学校硬软件、校园文化建设到均衡发展教育等方面,均呈现可喜的变化。
  我市现有义务教育学校276所,其中小学190所、初中60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2所、特殊教育学校4所。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187766人,现有教职工14302人。
  近几年,我市小学生入学率和巩固率100%,初中生入学率100%,初中三年巩固率在98%以上,年辍学率控制在0.5%左右。

依法治教 整合资源强责任
  去年,我市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验收。其成效的背后是各级政府、教育部门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全市各地多途径学习宣传《义务教育法》和《湖北省义务教育条例》,使学生和家长明白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提升办学规模”的基本原则,我市出台了《随州市中心城区教育设施布局规划》(2016-2030),采取停、并、分的方法,对各县(市、区)的中小学校进行了合理的布局调整,通过对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的资源整合,达到共同发展。随州高新区近5年教育投入3.13亿元,其中中央和省投入1460万元,地方投入2.984亿元,新建季梁学校、胜利学校和云龙小学等。曾都区新建了白云湖中学等3所学校,同时扩建蒋家岗小学、文峰塔小学,迁建五丰学校。广水市借“全面改薄”机遇,近3年新建、改扩建和升级改造校舍18.26万平方米,校园运动场6.45万平方米,新建了广水市第二实验小学,改扩建了广水市八一学校等,新增学位4000多个。近5年来,我市累计筹资7亿多元,新增7所义务教育学校,以缓解大班额等问题,同时,加大互联网+教学,全市教育信息化建设如雨后春笋发展起来。

以质立校 师德师风提素质
  学校以质立校,师德师风建设是其重要内容。教育部门每年开展“随州名师”“师德标兵”评选,联合各主流媒体开辟“教师风采”“最美乡村教师”等专栏,彰显先进教师的典型事迹,师德师风以30%的分值纳入教师个人绩效考核,实行奖惩挂钩,涌现了一批湖北省“十佳师德标兵”等教师楷模,发挥了示范效应。
  教育部门深入推进200名骨干教师、100名学科带头人、50名校长的“2· 1·5名师”培养工程。每年通过市级培训、外派学习、挂职交流、校长论坛活动等方式,更新校长观念,提高能力素质。近5年来,我市集中培训义务教育阶段教师7万余人次。每年选派城镇教师赴农村支教1000人以上,每年组织特级教师送教下乡300人次;建立关爱机制,对贫困生实行生活补助,全面免除农村中小学寄宿生住宿费,建立特困生档案,落实结对助学措施,“教育扶贫”尽显教育温度。

创新教育 “一校一品”显特色
  创新是教育的不竭动力。2017年,随县尚市镇第二中学被评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该校创新机制,以特兴校,坚持开展“大家唱、大家跳”等活动,走体育艺术与德育工作的深度融合之路。
  推进学校“一校一品”建设,丰富办学内涵。曾都区全面开展“校校有特色、人人练特长”活动,学校走特色发展之路,学生走个性发展之路,如曾都区实验小学校本教学等。随县以“快乐周三”为抓手,丰富学校社团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如殷店镇小寓教于乐,成效明显。
  我市义务教育工作亮点纷呈,但在视察调研过程中,也发现存在大班额、学校“旱厕”等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参加调研的人大代表建议:科学规划,合理调整学校布局,逐步消除随州城区大班额。据悉,截至2018年3月,我市大班额有1154个,大班额比例27.3%;超大班额有338个,超大班额比例8%,随州城区大班额比例超过37%;要千方百计解决学校“旱厕”等问题,确保学生入厕时的畅通安全。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