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外国语学校教改研讨会引来全国300专家教师论道
  • 发布日期:2016-12-19
  • 信息来源:
  • 编辑:admin
  • 审核: 系统管理员

    随州外国语学校(简称随外)顺应互联网时代大潮,运用互联网技术和资源,以码课码书为突破口,引发了一场在全国教育界有影响的教育变革。

    12月16日至17日,随外承办的“打开思维的窗口”与“互联网技术的运用”研讨会,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300多名教育专家和教师代表前来论道。

    首都师范大学首都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院学校发展与评估中心主任杨朝晖,江苏省扬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研室主任、教育部特聘国家级课改试验区专家陈萍,华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副院长武丽志,全国著名课改专家、微课程创始人李玉平,省教育厅继续教育中心主任袁先潋,湖北教育报刊社社长、总编辑方腊全等知名专家、学者参加研讨会。

    走进随外校园,仿佛走进了一个二维码的世界。一张小小的《会议指南》,上面密密麻麻印了21个二维码。用作主会场的电教厅,整整一面后墙,都是印有二维码的各种教研活动、特色活动的海报。每个教室的内外,无论是班级管理的“一日一省”,还是分享学习心得的“学海拾贝”,也都附有二维码。路过小树林,树上也有3个二维码,用手机扫一扫,第一个是作文《快乐的小树林》,第二个是《大树下的集体舞》,第三个是《柳树的介绍》,都是孩子们自己录制的微视频。用手机制作微视频,生成二维码,形成码课,进而编成码书,与大家分享,已经成为随外师生们日常的工作和学习内容。码课、码书,成为随外师生学习、创造,以及与家庭、社会链接的工具。

    研讨会上,随外校长、湖北省熊仕荣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熊仕荣作了题为《“打开思维的窗口”与“互联网技术的运用”》的主题报告。她系统介绍了随外如何 “用研究改变思维”,帮助教师运用“十大思维”,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让学生自主管理、快乐学习、幸福成长;以及如何“用互联网技术变革教学方式”,将特色课程用手机制作成微课,生成码书,把固定的课堂,变成随时可视的教学资源。名师工作室团队成员张银中、赵竞秋、杨鹏等老师,分别从开放教学、班级管理、主题活动、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制作、运用码课码书作了精彩展示。

    在观察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学生活动、教师研究等环节,与会专家和教师代表分别深入随外初中、小学的各个教室,零距离观察,与学生、老师交流,感受学生民主管理、自主学习和码课码书应用成果。大家还观摩了该校第500期“文化讲坛”——八年级祁靖雯、孙俊熙2位同学结合PPT讲述《行走的表情包》。学生评委、老师评委现场点评,授予2位同学“博士”称号。

    研讨会期间,熊仕荣作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小学教师职业生涯规划与专业发展的方式与途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来自吉林长春市、湖北宜昌市、湖北武汉市、河北邢台市、北京顺义区、福建厦门市、重庆璧山区等地学校的老师分享了他们运用互联网技术推进教改的探索。

    随外“打开思维的窗口”、用互联网技术推进教育变革的做法得到了专家们的高度肯定。杨朝晖称,随外代表互联网背景下或者基于未来趋势的“未来学校实验样本”,有可能颠覆传统教育教学模式,重新定义“学校”与“教育”!随外的实验与探索,突破了学校的“围墙”,实现了与家庭、社会深度链接与融合,学习的资源无限丰富与自动生成,最大限度的解放与激活!随外的影响与价值不仅仅在中国,必将波及到世界,这是互联网背景下的“新物种”。一些观摩的老师甚至在互动交流中惊呼“原来教育可以做成这样!”,表示将把随外的经验带回家,推动所在学校的教育改革。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