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从“好就业”到“就好业” ——广水市探索构建精准化公共就业服务新模式侧记
  • 发布日期:2024-11-02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黄振忠
  • 审核: 黄振忠

就业招聘频繁上新,职业培训质效双增,创业服务有声有色,重点群体帮扶见实见效……一幅幅高质量充分就业画卷在广水大地徐徐铺开。
  今年以来,广水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致广大而尽精微”的发展理念,以“三步棋”走好“就在广水”营商环境先行区试点改革之路。通过就业服务端口前置、资源倾斜、重心下沉,着力构建县域精准化公共就业服务新模式,更好地实现了人民群众对“好就业、就好业”的期盼。
   “小驿站”服务“大市场”   下好稳定就业“先手棋”
  走进十里街道零工驿站,液晶大屏上岗位供给数、注册人数、实现就业人数等信息一览无余。这里,可提供求职登记、岗位发布、政策咨询、劳动维权等服务。
  就业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是社会稳定的“压舱石”。广水市统筹谋划,高位推进,建立健全市、镇、村(社区)三级就业服务平台,探索构建“1+18+402”服务体系,全力打造“家门口”就业矩阵。
  投入专项资金70余万元,建设200平方米的公共就业服务超市,设置信息发布、职介交流、爱心驿站等多个功能区,配备大屏显示器、自主触摸屏、空调等硬件设备,提供职业指导、推荐培训、就业援助等全方位服务。截至目前,该市通过服务超市共发布600余条招聘信息,帮助1200余人实现就业。
  以“一建到底、全域覆盖”为目标,联动17个镇街,创建“15分钟就业服务圈”18个,打造包含劳动力转移就业中心、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中心、人事争议调解中心、劳动关系公共服务站“三中心一基站”镇级零工驿站,为灵活就业人员提供“家门口”“一站式”“全链条”便民服务,日均服务零工人员达200余人次。
  在全市402个村(社区)配备公共就业服务人员、劳动保障协理员、人社服务专员400余人,为辖区群众提供求职招聘、职业指导、政策补贴、重点群体帮扶等“上门办”服务。
   “小举措”实现“大作为”   下好创新就业“关键棋”
  就业是民生之本,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百姓福祉。广水市不断创新就业服务形式,打造全域化线上线下公共就业服务互动平台,实现“对接需求、人岗匹配、线上求职”,推动公共就业服务行动提质增效。
  “就业服务重点在促就业。我们着力做好稳岗扩岗,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实现岗位与求职者‘双向奔赴’,让更多人端上就业‘饭碗’。”广水市劳动就业服务中心主任肖卫国告诉记者。该市建立公共就业运营服务系统,精准对接企业岗位,已有200多家企业纳入公共就业运营服务系统,提供岗位400多个。
  开辟网上“人才超市”专栏,新增人才超市、档案查询、在线报名等模块,定期发布最新人才、就业创业政策、企业招聘岗位等各类信息。截至目前,已发布求职者信息895条、企业岗位需求235条,推荐515名求职者成功就业。
  建立居民就业服务群330多个,提供“线上+线下”接单方式,通过“乡村问单、用户下单、超市配单、人才结单、组织评单”运营模式,有效衔接和匹配人才智力供给。目前,服务群有就业、培训、政策咨询等意向达15000余人,已提供政策咨询1700余人,达成就业意向700余人、培训意向300余人。
  “小融合”赋能“大守护”
  下好服务就业“核心棋”

  民之所往是幸福。广水市努力提升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的精细化、专业化、特色化水平,全力推动精准化公共就业服务行动走深走实。
  “小窗口”兑现“大服务”。在人员聚集地设立宣传台、宣传展板,发放宣传册,将宣传主阵地下沉到社区、小区,将就业失业登记、职业介绍、政策咨询、求职登记、困难援助等职能下放到镇街服务窗口。
  聚焦大龄就业困难人员、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开展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1311服务、创业培训、推荐就业等活动,累计落实大龄就业困难人员社保补贴13077人次、公益性岗位安置413人,落实一次性创业补贴51人25.5万元,发放小额担保贷款517笔2.5亿元,“才聚荆楚”新增高校毕业生就业1234人。
  下沉到村、社区开展培训活动,共开展家政服务、育婴员、叉车、服装缝纫工等多个专业培训60班次,培训结业人员达1100余人,培训后实现就业创业600余人。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我们将继续扛牢政治责任,强化使命担当,把稳就业作为当前头等大事来抓,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广水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方艳军表示。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