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食品安全健康提示】又到一年高发季,如何预防病从口入
  • 发布日期:2022-07-13
  • 信息来源: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 编辑: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 审核: 黄振忠

天气逐渐变热,雷雨高温轮番上阵,这种高温潮湿的天气,无疑成为了细菌滋生的“温床”。食源性疾病也随着高温潮湿天气将进入了高发期,我们在饮食方面稍不注意,就可能“病从口入”。

食源性疾病是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顾名思义就是“吃”出来的病,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可伴随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

我们该如何预防呢?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食品安全5要素”就是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妙招”。

一、保持清洁

保持手、食品工具(包括器皿、刀具、抹布、砧板等)和厨房的清洁。做饭前和做饭过程中都洗手,保持手卫生,尤其是处理生、熟食品交替过程中或者接打电话以后。对于食品工具和厨房,要经常进行清洁消毒,保持干燥、干净,防止细菌滋生。

二、生熟分开

这里的“生”是指需要进行加热处理的原材料,比如生肉。“熟”是指可以直接入口的食物。生熟分开就是为了防止生的食物上携带的致病菌污染了直接入口的熟食。要特别注意加工生熟食品的用具要分开,如刀具、砧板、盛放食物的容器等。

三、烧熟煮透

烹调食物的中心温度要到达70℃以上,持续至少1分钟,尤其是鱼禽肉蛋类。在食用贝壳、螃蟹、三文鱼等水产品时,生吃、半生吃、酒泡等方法都是不安全的,尤其是孕妇、儿童、老人等免疫力低下人群尽量避免生食的饮食方式。同时要牢记,剩菜、剩饭再次食用前,也要彻底加热。

四、在安全的温度下保存食物

绝大多数的微生物在70℃以上和4℃以下的环境中难以生长。熟食在室温下存放不超过2小时,来不及吃完的食物应及时放入冰箱4℃以下冷藏。但要注意的是,冰箱不是保险箱,像单增李斯特菌等嗜冷菌可以在4℃环境中仍可以生长繁殖,所以冰箱中的食物要及时食用,不要长时间储存在冰箱中。另外,从冰箱取出的食物要彻底加热或清洗干净再食用。

五、食用安全的水和食品原料

使用符合安全标准的自来水或经安全处理的水;到正规的超市或市场购买食物,不要食用超过保质期和变质的食物。加工前,要对食物进行认真清洗,尤其是生食的瓜果类食物,建议采用先浸泡,再用流水清洗的方式处理干净。

虽然是老生常谈,但每年这时还是有不少小伙伴中招,在此提醒大家,增强食品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防范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