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加速融入“双循环”
  • 发布日期:2021-08-14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黄振忠
  • 审核: 李发兵

雨过天晴,基地内的椴木菌棒上,一簇簇长势喜人的优质黑木耳竞相“绽放”;加工车间里,一朵朵优质花菇经过筛选分级、烘干、微波杀菌等程序,根据客户需求包装成不同规格,装船出海。
  7月23日,来到位于大洪山风景名胜区的随州常盛食品有限公司,看到公司发展呈现产销两旺态势。该公司总经理沈传鑫奔波在公司生产厂区和示范基地,一方面积极做好椴木黑木耳采收管理、秋栽香菇生产准备工作;一方面积极联系客户,做好干菇出口和内销工作。“今天下午有3000斤出口到香港的香菇要运走。”沈传鑫说。
  常盛食品公司成立于2010年,是大洪山第一家取得自营出口权的企业。2016年,公司搬迁扩能,建设8条自动化生产线,特色主导产品干制香菇和黑木耳销往韩国、澳大利亚、加拿大、马来西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年出口创汇千万美元以上。近4年来共带动5000余农户发展香菇种植,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数量57户,户均年增收入6万余元;生产旺季吸纳就业近百人。
  徐汇成是大洪山风景名胜区东庄畈村人,一直在常盛食品公司上班,目前担任生产厂长。“我家属于因病致贫,妻子患病需要长期治疗。在这里上班,我每月有4000余元收入,还能兼顾家庭。”徐汇成说。
  发挥示范作用,带领更多当地群众致富。2019年5月,常盛食品公司在大洪山风景名胜区东庄畈村流转土地130余亩,新建集香菇种植、采摘、体验、观光于一体的综合示范基地。目前已建成香菇种植大棚50余个,临时工房80间,可容纳40户农户进驻生产。该项目全部建成后,可栽培食用菌80万袋,年产干制香菇200吨,实现年增产值3000万元。
  “目前我们正在作秋栽香菇生产准备。根据规划,未来公司将打造食用菌种植基地生产功能区、旅游度假区和采摘体验区一体产业链,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之路。”沈传鑫说,父亲在食用菌行业里打拼了三十多年,奠定了今天的发展基础。作为年轻一代,扛过公司发展的大旗,他团结带领公司员工,在巩固原有出口业务的同时,积极扩大国内消费市场,融入“双循环”发展格局。
  沈传鑫介绍,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特别是外贸出口造成了严重冲击。推进疫后重振,各级党委、政府政府部门主动作为,帮助常盛食品公司应对市场挑战。在出口策略上,该公司将市场偏向疫情影响较轻的韩国、越南、香港等国家和地区,2020年出口创汇1600余万美元,实现销售收入1.64亿元。
  充分挖掘国内消费市场潜力。在相关部门支持下,常盛食品公司食用菌产品被列入消费扶贫采购项目。农业农村等部门牵线搭桥,组织常盛食品公司参加了第三届“中国食品农产品产销与电商大会”“第17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第二届湖北随州香菇产业博览会”等展会,提高了公司影响力和知名度,对巩固、开拓市场起到了积极作用。
  “今年,我们还对公司‘常顺’商标和品牌进行了升级,在原有电商销售渠道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媒体直播带货,不断扩大线上销售份额。”沈传鑫说,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公司将在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有效衔接中,寻找新的增长点和发力点,以村民增强种植技术、增进土地收入、脱贫致富为目的,以带动全村农户进行种植香菇脱贫为目标,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带动菇农增收致富。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