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随县新街镇金鸡山村做强集体经济挺起发展“腰杆”
  • 发布日期:2021-01-27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石磊
  • 审核: 黄振忠

寒冬时节,香菇生产热火朝天。1月25日,随县新街镇金鸡山村香菇种植基地里,农户们正在刚刚搭建好的香菇大棚内忙着整理香菇棒,一根根新制的菇棒摆放整齐,等待下一步点种养菌。
  这个年种植10万棒的香菇基地是金鸡山村去年新发展的产业基地,每年预计可为村集体增收15万多元。2019年,该村还建设了木耳基地,种植木耳3万棒,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10万元。
  “基地打工按小时算钱,一般每天能赚80到100块钱,在家门口方便。”66岁的吴传明曾经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现在虽然已经脱贫出列,但村里对他的帮扶并没有停止,他被安排在香菇基地务工,有了一份不错的收入。
  金鸡山村过去有种植果树的传统,但不成规模、品种普通、效益一般。该村通过外出学习考察,引进红不软桃子、平头红宝石李子等新品种,由村集体带头种植100亩,带动村民种植,全村水果种植面积从350亩发展至1300余亩,去年为全村增收350万元左右。
  大河有水小河淌。集体产业发展起来了,村民就业机会也增加了。据统计,在香菇、木耳基地务工的贫困户有120多人。
  除了务工之外,农户们还在村里的帮扶下,开展特色种植养殖。曾经的贫困户江品秀一家,凭借着养殖肉鸽和种植果树,不仅实现了脱贫出列,还在村里的帮助下盖了新房。她高兴地说:“现在每年收入有四五万元,生活比以前强多了。”
  “以前,我们村是集体收入‘空壳村’,村里的日常运转都成问题。”该村党支部书记许洪军表示,近年来,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村里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增强了“造血”功能,为巩固脱贫成果、推动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
  村集体经济强起来了,村民的荷包鼓起来了,村庄环境也美起来了。在槽门湾、刘家湾等美丽乡村示范点,一幅幅美丽乡村的画卷已经展开。新建的休闲小广场设施齐全,给村民们游玩、健身提供了好去处。
  越来越好的环境吸引了一些能人回乡发展产业,“80后”张勇就是其中之一。张勇是村里的致富带头人,自家种植了木耳、发展了养鱼,还负责村里木耳基地的技术管理和销售工作。他表示,对村里发展木耳产业看好,计划进一步提升品质、提高产量,尝试引进黄金耳新品种,通过做大产业带动更多农户就业增收。
  产业更兴旺,发展有底气。现在,金鸡山村年集体收入已经达到45万元,挺起了发展的“腰杆”。许洪军介绍,村里正在打造第二个木耳基地,计划新增3万棒木耳,预计今年3月份可以投入生产;同时,开春还计划把绿化都做起来,进一步改善村容村貌,让村民生活更美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