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流域治理筑牢“鄂北屏障”
  • 发布日期:2022-10-14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黄振忠
  • 审核: 李发兵


  一湖两岸风光美


金秋十月,白云湖河畔,清风徐徐,水波荡漾,栏杆、游步道顺河延伸,岸边三五好友锻炼健身、散步闲谈、吹拉弹唱……近年来,白云湖环境整治提升工程深入实施,“一湖两岸”成为老百姓休闲的热门“打卡地”,也成为展示随州城市新形象的重要名片。这是我市强化流域治理,打造美丽幸福河湖的一个缩影。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扎实开展鄂北生态屏障建设,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和林长制各项工作,强化治山理水,统筹做好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文章,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让青山常在、碧水长流,绿色生态成为随州发展最靓丽的底色!
  综合治理打造美丽河湖
  随州地处大别山、桐柏山和大洪山之间,地跨长江和淮河流域,境内河流密布、水库众多,有大小河流466条,长5051公里。灵山秀水是大自然赐予随州的宝贵财富,呵护好如此众多的河流,也是随州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落实“河长制”守好“责任河”。我市建立健全河湖长制工作体系,开展以碧水保卫战为主题的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和河湖水域空间管控行动,加快河道治理步伐。全市62条重要河流纳入随州市河湖长制名录,700多座水库全部按所属流域纳入河湖长制之中,建立了7万余个小微水体台账和清单。我市还编制印发了重点河流“一河一策”实施方案,为精准施策治河治水提供了遵循。各级河长常态化巡河治河,形成高位推进的河湖长制运行格局,实现河道问题早发现、早处理、早解决,全面提升河流水质。
  清除“四乱”扮靓河湖。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省总河湖长1、2、3、4、5、6号河湖长令,开展碧水保卫战系列行动。全市大力开展清“四乱”和水域空间管控行动,通过清理河库历史垃圾,明确河道保洁责任和人员,实施河库拦汊筑坝和围垦鱼池、河库固体废物、河道行洪障碍清理、打击非法采砂等,有效改善河库环境面貌。2021年我市获得省河湖长办河湖“清四乱”工作成绩突出地区表彰。
  “三聚焦”强化水污染防治。聚焦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划定“三区”养殖区域,建立规模养殖场“一场一策”治理台账,全市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99.49%,畜禽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率达90.32%。聚焦工业污染防治,全市66家涉水工业企业全部纳入监管范围,推动工业企业污水应收尽收,全面达标排放。聚焦城乡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污染治理,我市37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建成运行,完成城区14个黑臭水体治理任务,城乡生活垃圾实现零填埋,垃圾焚烧发电率达10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以上。通过治理,我市有效实现了控源截污,水质持续改善。
  长效管护守护碧水清流
  水环境治理工作是一项长期的民生工程,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切身利益。近年来,我市不断拓展水生态治理投入渠道,补齐水环境治理短板,加强监督管理、联防联控,构建流域保护和治理长效机制,让河道长治久清。
  中小河流治理项目提速提质。“十三五”期间,我市共有6个中小河流治理项目获得中央投资,所有项目均已建设完成。各级政府自筹资金治理河道积极性越来越高,市政府筹措资金1.62亿元实施了白云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曾都区政府筹措资金1.4亿元实施了府澴河府河镇孔家畈段水环境治理和漂水塔儿湾段河道治理工程,随县各乡镇自筹资金开展了河道整治和堤防加固,有的村自发开展了河道堤防整治。随着一批批项目的建成落地,我市中小河流行洪能力不断提升,河流生态不断改善。
  数字赋能开创河湖监管新局面。我市打造了随州智慧环保系统,可实时反映7个空气自动站的监测数据、6个国控断面水质监测数据及77家企业每5分钟、每小时和当日的监测数据,实时督促企业环保自觉,严查不法排污企业。探索运用铁塔公司的铁塔安装监控设施,对敏感地区、重要河道实行24小时在线监控。运用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加强对重点排污单位监管,开展入河排污口整治、小水电清理、化工企业“关改搬转”和乡镇屠宰厂废水、畜禽规模养殖污染治理等专项行动,促进了河库水质提升。
  流域利益的公共性、流域环境问题的复杂性以及跨区域性等特性,决定了流域治理必须坚持“共建共治共享”。我市印发了《随州市融合推进“襄十随神”城市群一体化建设加快随州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签订《襄十随神城市群生态环境合作协议书》,借助“襄十随神”合力,推动多方联保共治。同时,与武汉、孝感签订了《府河跨流域上下游突发水环境污染事件联防联控协议》,与河南省信阳市和南阳市签订了跨界流域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协议,建立了长期、稳定、可靠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联动机制,保障跨界流域水环境安全。
  人水和谐共铸生态文明
  人人参与,河湖长治。近年来,我市坚持全民共建、全民共享,创新和完善公众参与机制,深入开展河湖长制“六进”活动,广泛凝聚保护河湖的强大合力。各级团委组织开展“河小青”护河行动;教育部门面向全市中小学生发放《推行河湖长制共建碧水家园——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经信部门召开企业家河长现场会引领企业节水护河;农业部门引导养殖户积极推行绿色健康养殖……各级河长、河管员、志愿者等勠力同心,合力前行,全力助推水生态文明建设。  
  人水和谐,绿色发展。水治好了、管好了,如何提高水资源效益,让水活起来?我市积极探索把生态好水变成经济发展“活水”的有效路径,将流域治理与生态产业、绿色产业、文旅产业等共同推进,以水环境高水平治理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小流域“治”出美丽乡村新画卷。山清水秀、亭台楼阁、花草幽径,家家户户院中有树、门前有花……广水市十里街道观音村依托山水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花卉和苗木等农业特色产业,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国家森林乡村”等荣誉称号。近年来,我市以流域综合治理补齐短板弱项,把治理项目与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产业发展等结合起来,美丽乡村建设亮点纷呈,一批村镇获评全国全省美丽宜居示范典型。随州被中央电视台评为全国“十佳魅力城市”。
  好山好水好产品,随州叫响农业绿色品牌。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水产健康养殖、农药和化肥减量化等都取得积极成效,农业绿色品牌建设成果丰硕。“随州香菇”“随州泡泡青”“广水胭脂红鲜桃”“洪山鸡”等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项目建设深入推进,品牌认知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目前,我市现有“二品一标”135个,其中绿色食品127个,有机农产品4个,地理标志农产品4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流域治理治出了“水清岸绿”好风光,实现生态经济效益“双赢”,也赢得了百姓满意的好口碑。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