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随州8年为“青山绿水”立法5部随州8年为“青山绿水”立法5部
  • 发布日期:2024-12-28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黄振忠
  • 审核: 黄振忠

12月18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随州、武汉、孝感三地同时公布府澴河流域保护条例,将于明年3月1日起同步施行,奏响府澴河保护的“协奏曲”。
  府澴河是长江一级支流,是湖北省仅次于汉江、清江的第三大水系,流经随州、孝感、武汉。随州是府澴河的发源地,86%的版图位于府澴河流域之内。
  为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重要指示精神,随州通过立法健全府澴河保护体制机制,协同武汉、孝感推进府澴河全流域治理,保证一河清水入长江。今年以来,府澴河入江口朱家河口国控断面水质均达到Ⅲ类,持续向好。
  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王海涛介绍,随州自2016年正式行使地方立法权以来,共制定12部地方性法规,其中5部是为生态文明立法,承担起筑牢鄂北生态屏障的重要使命。
  立法为民。随州从群众最关心的空气质量入手,2016年制定出台首部实体性地方性法规——《随州市城区燃放烟花爆竹管理条例》,减少了空气的污染。
  8年来,随州围绕饮用水源地保护、古银杏树保护、矿山生态修复、府澴河流域治理等,制定出台了《随州市城乡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随州市古银杏树保护条例》《随州市矿山生态修复条例》等地方性法规,以法律的形式保护绿水青山,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基层落地生根。
  封江口水库承担着随州、随县城区30多万人的日常饮用水。在条例的约束下,随县拆除13户临水民居,关闭了保护区范围内的餐饮服务、水产养殖等。
  如今,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稀有鸟类中华秋沙鸭在封江口水库栖息越冬。“我已观察到6只,它们对水质、空气质量等要求极高。”省观鸟协会会员陈小强说。
  目前,随州近2万棵百年千年以上的银杏树已建立一树一档、一树一责任人管护机制,得到了强有力的保护;已累计投入5.23亿元,共修复矿山开采平台510个、边坡481个,修复面积1.85万亩,两家矿山被纳入省级绿色矿山名录。
  从“一口水”,到“一棵树”“一座山”“一条河”,随州持续加强生态文明立法,推动治山、理水、护林、守蓝天一体化,切实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写在随州大地上。
  市生态环境局负责人介绍,通过生态文明立法,推动随州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底色更加鲜明。今年1至11月,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5%,同比增长2.2%。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