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环境监察开新局 蓝天碧水显担当 ——湖北省生态环境厅鄂北专员办五年工作纪实
  • 发布时间:2024-08-15 10:33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黄振忠
  • 审核:黄振忠
打印





  
  

今年上半年,第三轮中央环保督察曝光湖北省典型案例4个,涉及12个市州与林区,鄂北片区襄阳、十堰、随州无曝光案例。
  近年来,鄂北片区襄阳、十堰、随州三市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生态环保意识不断提升,突出环境问题不断整改,环保信访案件不断化解,有效推进了三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生态环境监察专员作为一项新制度,专员办作为一个新机构,我们在不断探索中前进。”省生态环境厅监察专员冯安龙说,“近五年来,我们围绕‘市县党政领导生态环保主体责任落实、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三大核心任务,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落细落实,推进以中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为重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有效整改,推进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的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生态文明建设各项任务高质量完成。”
  紧盯“关键少数”强化“党政同责 一岗双责”
  生态环境保护能否落到实处,关键在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为强化鄂北片区“一把手”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重视程度,鄂北专员办在抓牢“关键少数”助推生态环保责任落实等方面积极探索,收到良好效果。
  2016年,十堰建立了高规格环保领导机构,率先成立以市委书记、市长任双主任的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实行党委和政府双管的生态环保责任制,生态环保“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第三方考核。
  目前,十堰市已形成市县乡三级“书记”抓环保、党政同责抓环保、部门合力抓环保的大格局,推进十堰生态环保工作走在全省全国前列。
  前几年,襄阳环境空气质量一直在全省排名垫底,其中2019年襄阳环境空气质量在全省排名倒数第一,环境空气质量问题成为了襄阳“老大难”。
  为强化襄阳市委、市政府抓实大气污染防治责任,冯安龙多次与襄阳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见面会商,做实做强大气污染防治“军中账”。经不懈努力,2022年7月4日,襄阳市委、市政府成立襄阳市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指挥部,市委书记、市长任双指挥长。
  襄阳市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指挥部成立以来,始终扛牢扛实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坚持以铁的手腕、铁的决心、铁的纪律,紧盯重点、精准发力,通过巡查交办、约谈问责,形成狠抓大气污染防治的高压态势。
  五年来,鄂北专员办先后10多次与鄂北三市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会面,反馈当地生态环保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争取“一把手”对生态环保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先后20多次列席鄂北三市党委常委会议、政府常务会议和环委会全会,沟通交流生态环保工作,明确指出问题、提出建议,并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对市委常委、市政府各分管领导履行生态环保职责的监督。
  五年来,鄂北专员办深入鄂北片区内26个县(市、区)开展走访调研75次,与各县(市、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深入座谈交流,现场督办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持续强化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认识,压紧压实县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主体责任,为推进生态环保工作营造良好政治氛围。
  在鄂北专员办推动下,鄂北片区内26个县(市、区)全部实行“党政双线”分管环保,在县(市、区)委常委中明确一名领导分管环保工作,大大加强了县级党委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各县(市、区)生态环保工作地位更高了,沟通协调更顺畅了,工作推进更有力了。比如,襄州区高度重视环保工作,明确由区委统战部部长和一位副区长两人共同分管环保工作,并从2020年起,建立了“每周必听、逢会必讲”的工作机制。
  在此基础上,鄂北专员办还重点盯住承担生态环保职责较多的10多个部门,选取污染防治攻坚任务较重、存在问题较多、对生态环境质量影响较大的部门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督察,每年组织市直有关部门对生态环境保护履职情况进行述职,对行业性、系统性问题重点督办盯办。
  通过努力,相关部门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的主动性大幅提高,承担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任务也得到较好落实。
  襄阳市发改委在推进能源结构等“四大结构”调整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襄阳市环境空气质量改善奠定了坚实基础;襄阳市经信局主动作为,在磷石膏综合利用、化工园区监管等工作中善作善为,取得显著成效。
  十堰市水利和湖泊局在丹江口库区库滨带治理、库岸线物理隔离、清四乱等工作中积极作为,为“一库碧水永续北送”作出了突出贡献。
  坚持动真碰硬 推进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
  十堰市郧阳区杨溪铺镇干沟片区一矿山制高点经生态修复,生机盎然。一棵棵柏树等绿植长势喜人,俨然构成一片绿色小森林。
  2020年底,湖北省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回头看”指出郧阳区杨溪铺镇干沟片区矿山开采存在破坏生态环境问题。鄂北专员办将其列为对十堰市重点督办事项,先后多次深入现场调研督办。
  为推进干沟片区矿山开采破坏生态环境问题整改,郧阳区委、区政府将其作为全区“一号工程”,举一反三抓整改。郧阳区成立矿山整治及环保突出问题整改工作指挥部,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挂帅出征,并抽调执法人员112人组成矿产资源管理联合执法大队,累计排查各类矿产品开采企业(点位)168家,对165家企业依法取缔关停,先后查办涉矿行政案件81件,刑事立案侦查3起,判处拘役1人,立案查处干部8人,组织处理14人,起到了极大的震慑作用。
  为提高生态修复成效,郧阳区专门成立国有生态修复公司——十堰市昌欣生态修复有限公司,对全区遭到破坏的165个裸露矿山点位进行全面生态修复。
  2021年7月30日,鄂北专员办还专门在郧阳区组织召开鄂北片区矿山整治暨生态修复现场会,学习借鉴郧阳区杨溪铺镇干沟片区矿山整治工作经验。
  2018年,在全省113个县(市、区)空气质量排名中,襄阳市下辖的枣阳市排第107名,是典型的“落后生”。2019年鄂北专员办成立不久,便将枣阳空气环境质量问题作为突出环境问题进行督办。
  枣阳市是全国百强县,重点规上工业企业324家。如何在工业源头拧紧“排放”的阀门?他们开出“药方”:大力推进技改。
  枣阳华越专用汽车有限公司花费近500万元升级涂装生产线,将喷涂原料从油性漆改为塑粉。湖北立晋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投资近亿元,完成有组织超低排放改造。
  这仅是枣阳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枣阳市组织100多家规上企业进行技改,累计淘汰218台燃煤锅炉,新能源发电总装机容量达91万千瓦,每年可节省标准煤14万吨,从源头“掐掉”污染。
  枣阳市粮食种植面积常年保持在300万亩以上,几年前,几乎村村冒烟,焚烧秸秆很普遍。枣阳市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刘国涛表示,为禁烧秸秆,该市采取堵疏结合的办法。
  堵——全市建设了15个城区大气环境监控终端、50个空气质量监测微观站与221个“蓝天卫士”秸秆监控终端,24小时监控所有乡村。一旦发现有人焚烧秸秆,立即派人制止。疏——要求所有联合收割机必须安装秸秆粉碎装置,收割的同时粉碎秸秆,就地还田,杜绝了农民焚烧秸秆的机会。
  枣阳市还创新探索“水洗的城市”扬尘污染治理模式,对国、省、县、乡道路进行常态化清扫保洁,所有镇(办、区)和城市社区配备洒水车和冲洗车,每天清洗,降低道路扬尘污染。拿出1.5亿元改造老寺沙路、新华北路、民族路等路段,将水泥路面换成沥青路面等。
  2023年,枣阳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在全省县域排名中居第37名,在一类县(市、区)中位列第一,取得了五年上升70个名次的优异成绩。今年1—7月,枣阳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PM2.5平均浓度达到27.9微克每立方米,在全省113个县(市、区)中排第22名。
  随州矿产资源丰富,非金属矿资源量规模在湖北省排名靠前,但矿山企业重开发、轻修复,造成一系列生态环境历史欠账。
  为此,随州石材矿山整治也被纳入鄂北专员办监督重点。2020年开始,随州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矿山生态环境专项整治行动。
  摸清底数后,通过关闭减少一批、整改修复一批、新立管控一批等方式,加强对饰面用石材矿山进行管控。
  2024年7月1日,随州市制定了《随州市矿山生态修复条例》,进一步加强矿山生态修复,提升矿山生态修复监管法治化水平,促进矿山可持续性发展。
  五年来,鄂北专员办始终坚持问题导向,通过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监察、生态环保督察信访件核查、生态环保督察整改盯办、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帮扶、日常监察、调研督办等方式,紧盯各地存在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持续跟踪督办,帮助地方推动解决了十堰市乡村两级污水设施规范运行,十堰城区垃圾焚烧发电、污泥处置,襄城区、保康县、东津新区协调磷石膏问题整改,枣阳市沙河河道投肥养殖,南漳县金绿源磷石膏堆场整治,老河口市黑臭水体整治,宜城化工园区管理,随县秸秆禁烧,广水河和应山河流域环境综合整治等一大批突出环境问题。
  紧盯重点难点 推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近年来,鄂北专员办坚持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持续督办鄂北片区襄阳、十堰、随州三市重难点问题,推进三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十堰保水护水“责大于天”。为此,鄂北专员办多次深入十堰市神定河、泗河等重点河流调研督办。
  十堰以神定河、泗河等为重点,谋划推进32条小流域和189条重点支沟综合治理,实行管沟同改、水岸同治,以“小河清保大河净”。泗河支沟——茅塔河小流域综合治理省级试点成功探索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五统一”模式。
  为提升保水护水成效,十堰建成十堰市丹江口库区水质安全保障指挥中心,构建“1336”水质智慧监测体系,形成“卫星看、监控盯、水上巡、岸上查”的天罗地网。成立十堰生态环保集团,组建十堰生态环境警察支队,开展“守好一库碧水”专项巡察等。
  十堰市还与北京市建立环保志愿联盟、节水爱水护水志愿联盟,成立200支志愿护水队、33万名碧水守护志愿者,常年在库区清漂、巡河,共同当好“守井人”。
  多年来,丹江口水库持续保持Ⅱ类及以上水质,入选首批“中国好水”水源地。今年上半年,十堰市27个国省控水质考核断面优良率100%,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鄂北专员办始终心系襄阳市环境空气质量。多年来,在鄂北专员办强力推进下,襄阳市成立高规格的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指挥部,并从生态环境、城管、公安、交通、住建、市场监管等相关部门抽调38人集中办公,与原单位工作脱钩,实行实体化运作。
  襄阳市推动建立公安、住建、城管、交通等部门联动机制,开展重型柴油货车闯禁限行、工地扬尘、油烟治理等专项整治行动。对长期难以整治的城市面源污染“老问题”“小问题”,市指挥部坚持“双交办、双认领、双反馈”闭环管理,2023年1月至2024年6月累计交办问题2500余个,并对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工作落实不力的6个县(市、区)和3个市直单位进行公开约谈,向纪检监察机关移送追责问责线索2个。
  襄阳市还建立“问题发现—交办—处置”2小时交办反馈机制,整合在线监测、用电监控、视频监控、激光雷达扫描、超级站、微站、大气走航组网分析系统,精准识别、精准交办、快速查处,将污染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
  针对夜间重型柴油货车飞扬撒漏和闯禁限行等问题,襄阳市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指挥部联合公安、城管、交通等部门,在2023年秋冬季,坚持每晚10点至次日凌晨2点开展道路运输污染问题联合夜查,襄阳夜间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华中制药厂位于唐城、习家池、凤林古渡等景区附近,异味扰民问题曾被群众长期投诉。2020年以来,鄂北专员办持续盯办帮扶。该企业先后投资约3亿元,对废水、废气处理设施进行升级改造,污染治理水平显著提升,异味扰民问题基本解决。
  鄂北专员办持续帮扶的还有东风公司铸造工厂。该厂始建于1984年,生产工艺落后,污染治理设施简单低效,对周边环境影响很大。2020年以来,襄阳高新区和东风公司投资9.2亿元,将铸造工厂整体搬迁。新工厂定位“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新一代绿色铸造智能工厂,配置国内先进的环保设备,对粉尘污染、VOCs废气处理、三乙胺尾气等进行处理,颗粒物排放浓度降低至9mg/m3以下,达到铸造行业A级标准。
  2023年,襄阳市区PM2.5年均浓度同比下降5.4%,优良天数同比增加16天,在年度考核中,全省仅襄阳市完成空气质量三项考核指标,空气质量改善幅度全省第一,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名第九。2024年1—6月,襄阳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PM2.5平均浓度较去年同期下降6.1%,优良天数同比增加10天。
  随州市广水河与应山河交汇处的王店断面曾是全省5个不达标断面之一。2020年以来,鄂北专员办对广水市开展重点监察,出谋划策。如今,广水市投资3亿元,新建马都司污水处理厂,新建延伸管网66公里,改造污水管网37.7公里,完成95个老旧小区雨污分流改造,拆除6座拦河坝,对9座拦河坝进行生态改造,通过污水纳管,雨水还河,广水河、应山河双双实现河畅水清。
  2022年以来,广水河与应山河下游的王店断面已实现连续两年达标,相关做法被省委第十一巡视组推介为正面典型案例。2023年,随州市省控以上断面水质优良率100%,较2019年上升25个百分点。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