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点“绿”成“金” ——看随县油茶的十年绿色蝶变
  • 发布时间:2022-09-23 09:02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黄振忠
  • 审核:李发兵
打印

“是谁的妙手,将那黄土坡岗,编织成层层叠叠的温床。又是谁的芳心,在那黄草连天的初冬,把那满坡的白色朵朵瓣瓣温暖绽放……”随县诗人刘成鸿的一首《油茶花开》,形象展示了这片火热土地上油茶产业蓬勃发展的场景。
  十年间,随县油茶规模不断扩大,23.5万亩荒山变“油田”,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十年间,不少油茶企业因融资难、管理难、产业链跟不上等问题,遭遇产业发展阵痛。如何破题开局、走出危机?近日,记者走进随县,寻访油茶发展轨迹,探寻突围之法。
  朝阳产业的“热”与“冷”
  油茶因具有不与农争地、不与人争粮的独特优势,成为我国保障油料供给的优势产业、潜力产业。党的十八大以来,随县抢抓“绿满荆楚”“精准灭荒”政策机遇,采取政府引导、公司主战、市场运作的模式,鼓励资本上山、老板上山、企业上山,引导优势企业规模化造林。
  “连片木本油料基地造林50亩以上的,优先纳入补贴项目,保证每亩补贴不少于500元。”随县林业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在长防林建设、低产低效林改造、低丘岗地开发、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等建设项目上,随县优先安排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木本油料基地建设。
  政策激励下,随县茶企、茶农积极性空前高涨。
  澴潭镇引进岳雄丰、佳禾、慧勤三大龙头企业,通过“协会+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利益联结模式,推广油茶种植;淮河源公司八年完成近2万亩油茶种植,计划五年内再开挖荒山5万亩;新街镇金鸡山村村民江光阳以油茶种植为抓手,不仅摘掉“穷帽”,还牵头成立合作社带领大家共同致富……十余年来,随县油茶种植面积达到23.5万亩,涉及木本油料省级龙头企业6家、万亩基地4个、种植大户41户。
  然而,几年下来,产业发展瓶颈也日趋凸显——油茶项目贷款抵押难,资金投入难持续;满山茶树结了果,采收工人却难找;灌溉系统跟不上,油茶产量难保障;收了果子找买家,市场行情不景气……面临重重困难,不少种植大户、茶企雄心不再,希望得到支持帮助。
  逆境突围的“守”与“攻”
  金秋时节,随县澴潭镇龚家湾村岳雄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油茶基地群山披绿,油茶飘香。
  基地良种采穗圃里,公司总经理加子明通过观果察叶的方式,熟练介绍各个油茶品种:“除了试种的4个新品种,目前基地主栽的长林3号、4号、18号、40号、53号五个品种,均具有生长旺盛、丰产稳产等特点。”
  岳雄丰始终认为,种苗优劣直接关系企业生死存亡,自2016年基地建设以来,公司积极与中国油茶首席专家姚小华教授、中国林科院亚林中心赵学民研究员合作,精心培育高产优质种苗,成为湖北省林业局核准的鄂西北地区唯一的一家油茶树种苗穗条销售企业。“计划征地70亩,培育300万株优质茶苗,加大良种推广,让更多企业、种植户受益。”加子明说。
  放眼望去,乡亲们零星地分布在山坡上,麻利地进行除草作业。“油茶树3到5年开始挂果,8到10年才进入丰产期,管护到位的话,高产高效林每亩均产鲜果1200斤至1500斤。”加子明介绍,“面积越大、管理越精细,投入就越多,基地每年需要雇佣附近5个村100多人进行田间管理,村民可人均增收2万元。”
  前来参观学习的湖北省种苗管理总站干部也称赞道:“虽然这里土地较为贫瘠,管护却十分到位,油茶长势好,产量也高。”
  直面产业困境,岳雄丰挺直脊背、迎难而上:6月,公司申请的“喜乡随”注册商标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核准;8月,启动茶油加工设备考察,计划2023年开工建设;9月,修建油茶循环路,筹备油茶节。
  逆境中求生,不少企业也深入挖潜、奋力突围——慧勤生态农业积极调整经营结构,配套建设年循环2.5万头的生猪养殖场,既满足油茶基地肥料需求,又一定程度缓解了资金流动问题;耀鑫农业科技通过建泵站、修蓄水池、铺设抗旱管网等措施,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油茶产业抗风险能力;润生生态农业计划投资兴建木本油料深加工厂,提高产品附加值,延长产业链条……
  十年光阴,初心不变,而新思路、新模式的涌现,不仅是油茶产业的创新突围之旅,更生动见证了随县茶企不断萌发、丰富、成熟的过程。
  体制改革的“破”与“立”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油茶产业发展再次得到国家重视。
  随县油茶产业要想摆脱传统束缚,就必须经受化蝶蜕变之痛。8月,一场油茶产业现场座谈会在随县召开,倾听企业诉求,凝聚多方共识,为产业“把脉问诊”开良方。
  问题迫在眉睫,发展时不我待。一个多月的时间,随县油茶产业发展动作不断: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油茶产业协会相继成立,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办公室即将筹备完成,拟定的《随县支持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完成意见征求,聘请的智库专家蒋泓峰团队已完成《随县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22-2030年)》编制初稿……
  随县县委、县政府一系列支持政策,让困境突围的随县油茶企业拨开迷雾、迎来曙光。
  连日来,距离岳雄丰油茶基地数公里之外的山坡上,机臂挥舞,机声隆隆,打破了山村的宁静。“这里是澴潭镇今年计划新增的1万亩油茶基地,杨明久、王峰等油茶产业发展大户,正在组织挖机除草修路、开挖梯田,努力变低产低效林为油茶高产林。”随县林业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前,全县以‘强县工程’为抓手,大力开展油茶产业扩面提质增效行动,力争到2025年底油茶面积达到30万亩。”
  回首过去,随县沉淀了厚重的油茶历史文化底蕴。
  放眼当今,随县油茶产业的发展正呈现出勃勃生机。
  展望未来,这漫山遍野的油茶树不仅是村民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更是乡村振兴的“绿色希望”。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