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农旅融合绘新景 ——随县柳林镇团结村美丽乡村建设见闻
  • 发布时间:2022-09-21 08:40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黄振忠
  • 审核:李发兵
打印





  
  

沃野田畴绘新景,美丽乡村入画来。近日,记者走进随县柳林镇团结村,放眼望去,沃野田畴景色如画、村子四周干净整洁、道路两侧路灯林立、文化广场热闹非凡……环境美,让人住得舒心;发展美,让人生活舒畅。
  团结村由三村合并而成,是柳林镇的西大门,距离镇区6.5公里,随岳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全村辖3个村民小组、452户、1670人,版土面积13.5平方公里,共有耕地面积2500亩、林地面积13800亩。曾经的团结村是个偏僻的小山村,交通条件不便,环境脏乱差,村民靠种粮维持生计,被列为贫困村。
  “拓宽发展渠道,实现共同富裕,建设美丽乡村已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期盼。”团结村党支部书记杨相立告诉记者:“近年来,我们在随县财政局的大力支持下,在柳林财政所的精心指导下,村两委结合优越的地理优势,拓宽思路,大胆探索,筑牢美丽乡村建设的政治基础、经济基础、文化基础和生态文明基础,实现了基层党建新加强、集体经济大跨越、新村建设高标准、乡风文明新面貌、和谐发展可持续的目标,团结村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巨变。”
  粉的花,绿的树,整齐的房,干净的路……漫步胡家畈,绿树掩映的道路幽静整洁,花卉装扮的农家小院赏心悦目;每家门前都有一片空地,或植绿、或养花、或种菜,到处一片生机。
  湾子东头一位大爷正在自家门前打扫卫生,记者凑上前和他聊天。大爷名叫肖远洪,说话很爽朗:“看风景不用跑老远,我们村就有,瞧瞧这里的环境多美。”肖大爷告诉记者,过去村里都是土路,垃圾随处可见,风一吹,垃圾漫天飞,到了雨天就没法出门。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升农村整体环境的重要保障。我们年年有计划,年年见行动。”杨相立告诉记者,团结村以美丽乡村示范建设为契机,利用随岳高速穿村而过的交通区位优势,以胡家畈为中心打造高速出口美丽乡村驿站,加快“乡村空间发展环”“休闲居住区”“产业发展区”“农业种植区”“餐饮购物区”一环四片区建设;以高速驿站为中心,利用原团结小学完整校址,进行保护性开发利用,打造研学基地,吸引学子回味乡愁;以原生态自然水库为依托,按照江南风韵、灵山秀水打造集装箱特色“智慧”民宿,让游客充分享受到高科技和传统民俗相融合的生活体验。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团结村先后整合各类财政专项资金400多万元,撬动社会资金800余万元,拓宽硬化乡村道路4.5公里、整治塘堰27口,建成生态绿化带2.2万平方米、栽植风景树木3万多株,新建高标准文化广场1处、安装太阳能路灯65盏,建成冲水式公厕2座、农户改厕110户。
  农村人居环境的巨大改变,不仅让农民获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也推进了乡村的产业发展。团结村以深化党建引领为抓手,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组织干群外出学习开阔视野,广泛吸收10名致富能人作为村后备干部培养历练。以香菇产业为主导,柳丰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为基础,按照“村集体+村干部+种植大户+农户”的经营模式,继续扩大种植规模,到2025年实现年种植袋料香菇50万棒、村集体增收50万元目标;流转胡家畈土地120亩,种植太空莲50亩,建精养鱼池70亩,在二组种植红梅李60亩,建茶园40亩,基地投产后,可为村集体年增收25万元。
  环境好了,经济效益来了,群众的精神面貌也得到提升转变,维护环境也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通过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村民们的素质普遍提高。”二组村民刘建军高兴地对记者说,如今的团结村呈现出“生态优、村庄美、农民富、集体强、乡风好”的新农村风貌。
  团结村以共建共享为目标,积极探索“1+1+N”模式,即用好一个主阵地、搭建一个平台、N项措施推进基层治理,做好结合文章。
  用好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主阵地,提升功能,提供儿童托管、文体活动、健康卫生、居家养老等多项服务,共同缔造美好幸福生活。
  搭建社会服务平台,持续开展“三清两建一提升”,成立团结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开展社会化服务,巩固“五清三改”和“三三工程”成果,持续治理脏乱差,推进垃圾分类、厕所革命,提质人居环境。
  多项举措推进基层治理,组建服务队、巡逻队等志愿者队伍,发挥“一约四会”组织作用,倡导文明新风,维护和谐稳定。
  美丽乡村建设,释放了乡土魅力。在团结村,看得到乡俗,感受到乡情,听得到乡声,体味到乡味,感悟到乡思,留得住乡愁,这是团结人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留给人们最深刻的记忆。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