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群策群力加油干 ——2021年“随州香稻”产业推进会侧记
  • 发布日期:2021-03-16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黄振忠
  • 审核: 李发兵

“去年我种了2800亩香稻,平均每市斤售价一块七以上,今年准备进一步扩大规模”;
  “‘随州香稻’品牌还比较脆弱,必须持续打造,选对2到3个重点品种,稳定种植规模”;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把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作为今年中国经济八大重点任务之一,作为供种企业,我们要继续引进、筛选适合随州地区种植的香稻品种,解决高端优质稻不优产的问题”……
  3月5日下午,天空下着小雨,市农业农村局会议室内暖意融融,2021年“随州香稻”产业推进会热烈进行着。来自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局、全市供种企业、种田大户及大米加工企业的代表们齐聚一堂,共商新一年随州香稻发展。
  与前段时间召开的全市春耕备耕现场会不同,当日召开的推进会,把更多发言时间留给了随州香稻产业的从业者们。大家敞开心扉畅所欲言,不浮夸,不避短,结合实际给“随州香稻”发展提建议、出对策。
  经过三年发展、积淀,随州香稻产业规模稳定增长,品牌效益逐渐释放。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如何推动随州香稻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在乡村振兴、“现代农港”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市农业农村局及早行动,积极谋划,提出2021年全市“随州香稻”种植面积60万亩,其中推广“双订单”面积50万亩,创建千亩生产基地70个,带动优质稻总面积稳定在160万亩以上;主推5-7个高端优质香稻品种;培育壮大3-5家大米加工龙头企业;培育3个有影响力的“随州香稻”系列大米产品,全力打造“随州香稻”区域公用品牌。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发展好“随州香稻”的关键要素。近几年来,市农业农村局依托市稻米产业协会,联合全市种企开展高端优质稻米品种筛选,引种试种以及“随州香稻”优质稻米品种品鉴活动。
  会上,市稻米产业协会相关负责人公布了2020年度“随州香稻”品牌大米品鉴结果和授权使用“随州香稻”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企业名单,确定留香优15号为“随州香稻”1号大米,奥香一号、华夏香丝为2号大米,鄂香2号、茗两优丝软占、又香优龙丝苗、野香优海丝为3号大米。
  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加大“随州香稻”优良品种筛选力度,组织综合表现好的20个展示品种和80个有苗头的观察品种,进行集中展示和试种。
  “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品种引进示范,已在随县安居镇建立了65亩示范基地,计划试种90余个优质稻米品种。”随州袁稻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梅逢政说。
  优质稳定的粮源,是维持“随州香稻”持久生命力的根本保证。市农业农村局大力推广“双订单”种植模式,建立起种企、大户、米企间的利益联结机制,扩大种植规模。同时,结合美丽乡村建设,鼓励和引导生产条件较好、基础设施较齐全的重点区域,整村整组推广种植统一品种,打造香稻产业示范片示范村,逐步形成“一村一品”格局。
  “规模化种植是实现单收单储的基础,只有这样‘随州香稻’品质才有保证。”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董学斌表示。
  随州市爱国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肖保新说,去年合作社种了2800亩香稻、2000亩普通优质稻,今年香稻种植比例计划达80%。他说,只有规模上来了,才有好粮源,才能出好米。
  金义米业负责人表示,公司生产的“随州香稻”产品以线上销售为主,去年虽然销量不大,但市场反应较好。公司今年准备投资200万元,对生产设备进行提档升级;同时自建种植基地,签订收购订单,力争实现更好发展。
  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将指导各地选择一批有良好加工基础和市场营销能力的大米加工企业,扶持其转型升级,鼓励加工企业建设示范基地,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扩容升级,持续提高大米加工品质,逐步形成2-3家“随州香稻”加工龙头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
  “随州香稻”品牌来之不易,需要共同呵护。今年,协会将强化商标品牌监管,按照“统一包装、择优授权、动态管理”原则,管好用好“随州香稻”地标品牌,同时制定完善“随州香稻大米”和“随州香稻栽培技术规程”两个团体标准。多种形式加强“随州香稻”品牌宣传,加大“随州香稻”大米产品进超市、进社区、进电商平台推进力度,拓宽销售渠道,提升市场影响。
  会上,供种企业、种植大户、大米加工企业代表,市稻米产业协会和市农业农村局、市农技推广中心相关同志还就种植、收购等环节存在的风险和不足进行了探讨。大自然米业、瑞泰农业、佳刚合作社代表加工企业、种子企业和种粮大户签订了“双订单”。
  董学斌表示,将充分吸收各方建议,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和技术服务,加大政策扶持,继续用好“随州香稻”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指导各地积极争取部省级水稻生产专项及产粮大县奖励等相关资金,扶持壮大一批重点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以示范为引领,全产业链共同努力,推动随州香稻发展再上新台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