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菇的辣克”香飘四海——随州香菇产业高质量发展纪实
  • 发布日期:2019-10-09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admin
  • 审核: 李发兵

  随州高新区品源(随州)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净化车间内,一瓶瓶“菇的辣克”香菇酱在自动化生产线上快速穿梭,几乎每天有一个货柜的“菇的辣克”香菇酱从这里出发,漂洋过海走向世界。
  随州香菇,从大山中走来,从椴木栽培到工厂化定向出菇,从干香菇原料到精深加工产品,从提篮小卖到出口世界,成长为随州的富民产业、创汇产业和支柱产业。

得天独厚,兴起富民产业
  9月前后,正是随州菇农最忙碌的季节。随县三里岗镇品源公司香菇种植基地内,菇农庞天治正在自家菇棚点菌种。他说,今年种植香菇1万袋,预计年产值达到13万元。这个收入在有“中国香菇之乡”之称的三里岗不算多。
  三里岗是随州香菇的发源地。1978年,华中农业大学杨新美教授,将杨家棚村木瓜园作为全国第一个香菇良种选育及人工栽培椴木香菇生产基地,选育出适合随州生长的优良菌种,揭开了椴木栽培香菇的“神秘面纱”,点燃了大山深处的致富梦。
  随州处于南北交汇地带,气候适合香菇种植,尤其是花菇品质一流。1996年,随州又从浙江庆元、河南泌阳引进袋料栽培技术,迅速扩大了香菇生产规模。
  品源公司香菇种植基地负责人龚向东算了一笔账,香菇每袋投入4元多,刨去成本每袋可赚10元左右。香菇种植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不与农争时,生产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成为随州一些地区首要发展的富民产业。
  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共有10多万户农民直接从事香菇种植,创造的相关就业岗位超过30万个,常年从事食用菌交易的经纪人3.4万,活跃在全国各大食用菌市场的有5000余人,常驻境外的经销大户60多个。
  我市形成了菌种繁育、香菇机械、香菇种植、香菇深加工等全产业链条,有菌种生产企业200多家,食用菌加工企业100多家,产业链总产值达230亿元,打造出了一个食用菌产业“航母”。
  香菇产业也成为推动脱贫的优势产业。品源香菇基地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的一体化经营模式,指导基地内的每个贫困户年种植香菇3000袋以上,年收入超过3万元。

产业裂变,走向世界餐桌
  香菇工厂、香菇外汇、香菇旅游……香菇经济在随州随处可见、与时俱进。
  历经40余年发展,一朵香菇托起了一个百亿产业,让充满乡土气息的随州香菇端上了世界人民的餐桌。
  1981年,三里岗的农村小伙雷于国,用蛇皮袋背着香菇下广州,成为随州开启香菇贸易的第一人。2000年,雷于国和外商合资创办的出口公司,拿到随州地区香菇出口“第一单”,改写了随州香菇出口赚汇的历史。
  2005年,随州在全国率先实行香菇以罐头工业品来出口退税,打造了政策洼地,形成了产业集聚效应。
  随州香菇“每生产两个,就出口一个”,创造了外贸出口的“随州现象”。随州香菇年出口最高峰达到6.5亿美元,连续多年稳坐全省头把交椅。全市30多家香菇生产企业具备自营出口资质。
  市场浪潮风起云涌,随州香菇企业紧紧把握市场脉搏,转型升级、拓展市场,向精深要效益,向市场要份额。
  作为湖北省第一家香菇酱出口企业,品源现代农业公司在精深加工上快马加鞭,作出示范。去年,该企业研发的“菇的辣克”香菇酱创汇2150万美元,今年元至九月已出口6000万美元,俘获更多海外客户的味蕾,预计全年可出口近8000万美元,实现随州香菇深加工产品出口历史性跨越。
  随州香菇精深加工产品家族越来越大,国际市场扩展到4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内市场份额逐年增加。香菇企业分公司办到了境外,香菇产业加速与国际接轨。

国家品牌,推动高质量发展
  6月1日以来,“随州香菇”品牌作为湖北优质区域公用品牌农产品的代表,连续在央视展播4个月。9月22日,品源现代农业公司代表“随州香菇”,携带“菇的辣克”香菇酱参加农业农村部在北京组织的“千企万品助增收”展览活动,获得中央领导好评。这是随州香菇的产业自信。
  近年来,随州建成首批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出口食用菌专业型基地、出口食用菌质量安全示范区、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示范区,全力打造“随州香菇”区域公用品牌,香菇品牌价值愈加彰显。
  然而,产业发展也伴随着阵痛。近年来,我市香菇面临种植面积下降、出口下滑等不利局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随州香菇”如何继续保持优势地位?
  市食用菌协会会长许景闻建议,加强种植环境的治理和菌种生产经营的整治力度,加强标准化基地建设,扶持并重奖深加工企业,完善香菇产业链,不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香菇产业基地,把香菇品牌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目前,我市正计划出台支持香菇产业加快发展的意见,积极推进产业园区建设,强化菌种选育繁育、种植基地建设、技术培训等,举办首届香菇博览会,化解香菇产业“困境”,推动转型升级。
  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徐锋介绍,要擦亮“随州香菇”金字招牌,以香菇产业基地为抓手,努力把随州建成全国重要的香菇科技研发中心、香菇精深加工中心、香菇产业交易中心、香菇文化博览中心、中国香菇之都和“国家级香菇品牌示范基地”,力争通过3到5年的努力,从输出香菇产品向输出技术、人才、标准、理念转变,将随州香菇产业打造成全国香菇产业高地。

链接
  我市香菇产业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起步阶段(1978年-20世纪90年代中期)。1978年,杨新美教授在三里岗镇试种椴木香菇获得成功,点燃我市香菇产业发展的星星之火。二是发展阶段(上世纪90年代中期-本世纪初)。1996年,我市引进袋料香菇栽培技术,迅速扩大香菇生产规模,推动我市香菇开始借道广东走出国门。三是壮大阶段(本世纪初至今)。2000年,我市一批香菇加工出口企业从“借船出海”到“造船领航”,开始自营出口,香菇产业链不断延伸。
  2007年、2009年,随州先后被授予“中国香菇之乡”、“中国花菇之乡”。2018年,“随州香菇”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认证,被评为湖北省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二十强,随州被授予中国特色农产品(香菇)优势区。
  全市有10多万户农民直接从事香菇种植,创造的香菇及相关就业岗位超过30万个。47个重点贫困村利用香菇产业扶贫,有20家香菇生产加工企业、50多家香菇种植专业合作社参与产业扶贫工作,共辐射带动1.3万户贫困户、3.8万贫困人口发展香菇产业,户均增收4500元以上。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