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浅谈当前扶贫审计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和对策建议
  • 发布日期:2019-04-04
  • 信息来源:市审计局
  • 编辑:随州市审计局
  • 审核: 系统管理员

  从近几年对精准扶贫工作审计的情况看,当前精准扶贫工作还存在一系列突出问题和不足,下面结合审计情况提出对策建议。
  一、当前精准扶贫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部分扶贫政策落实不尽如人意。在近几年的大数据审计比对中发现,因相关部门之间信息传导不畅通、政策宣讲力度不够、贫困户对相关扶贫政策不知晓等,导致部分贫困地区在健康扶贫、教育扶贫等领域仍存在部分贫困户应享受政策未享受的问题。
  二是部分扶贫项目和资金管理不规范。一方面,挤占挪用、虚报套取扶贫资金、镇村干部优亲厚友、违规承接扶贫项目等问题在一些贫困乡镇或贫困村,屡查屡犯。另一方面,很多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由于政策变化较大,时间紧任务重,在招投标方面普遍存在个人借用资质、虚假招投标、安置房质量不达标等情况。此外,还有一部分异地搬迁安置点存在选址不科学,后续生产生活配套设施不齐全等问题,导致贫困户不愿意搬迁问题较为突出。
  三是产业扶贫带动水平较低。部分边远贫困村受交通闭塞、土地不集中等因素制约,成熟市场主体难以引进,市场抗风险能力和带贫能力较弱。如:某贫困县发展的中药材、茶叶、食用菌、核桃等特色产业,由于缺少龙头企业引领,产品产量上不去,缺少深加工,缺乏品牌效应,没能形成完整产业链,产、销脱节,农业附加值低。此外,部分贫困村由于缺乏资金技术支持,产业脱贫起点较低,仍以传统种养殖业为主,市场风险大,收益率较低。
  四是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不强。一方面,少数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较重,等着享受国家政策红利。特别是部分子女缺乏孝道,不愿赡养老人,指望将老人赡养问题推给政府扶贫兜底。其次,是部分贫困人口受教育水平低,存在贫困代际传递问题。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参学意愿差、接受能力弱、技能意识低,新生劳动力不愿参训、参训科目单一、组织参训难等现象非常普遍。
  二、进一步强化精准扶贫成效的意见建议
  一是全力推进产业联结到户。加大培育引进力度,持续壮大市场主体,扶持产业大户,促进各类龙头企业、扶贫车间、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扎根到村,促进各类市场主体扎根到村、联结到户、带动到人,确保每村有1个主导产业,至少有1个市场主体。大力推进扶贫车间(扶贫作坊)建设,吸纳贫困人口就近就业,增加群众工资性收入。积极发展产业扶贫新业态,开展“互联网+扶贫”行动,加大电商扶贫、旅游扶贫力度。不断拓宽农产品营销渠道,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消费扶贫,推广以购代捐的扶贫模式,组织贫困村农产品定向直供直销学校、医院、机关食堂和交易市场。
  二是深入开展扶贫扶志行动。坚持脱贫攻坚目标和现行扶贫标准,更加注重培育贫困群众主体意识、提高脱贫能力,组织贫困群众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加强思想、文化、道德、法律、感恩教育,大力弘扬“弱鸟先飞”“自力更生”精神,帮助贫困群众摆脱思想贫困、树立主体意识。广泛选树脱贫典型,让贫困群众学有榜样、干有方向,引导贫困群众增强进取意识,形成脱贫光荣的鲜明导向。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