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随州市审计局三项措施强化审计证据质量
  • 发布日期:2016-09-05
  • 信息来源:市审计局
  • 编辑:随州市审计局
  • 审核: 系统管理员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涉及到每一个工作岗位、每一个审计人员,必须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全过程,而审计证据质量控制又是审计质量控制的核心环节。为此,随州市审计局在日常审计工作中,采取四项措施不断强化审计证据质量。

  一是做实做细审前调查了解工作。在开展每一个审计项目前,均要求审计人员全面了解被审计单位的职能定位、会计政策、业务流程、财政隶属关系、管理架构与运作机制等,经营性单位还要详细了解经营目标、市场供求和竞争程度、生产周期或季节性生产问题等基本情况和内控制度,分析其对审计取证的影响,确定审计策略,切实做到审前调查不走过场。

  二是科学评估风险和重要性水平,强化宏观控制。为进一步提高对审计风险和重要性评估的能力和科学化水平,该局组织各类审计实践经验丰富、审计专业理论造诣较高、计算机审计技术运用娴熟的审计人员成立了审计项目评估小组,并由局长亲自担任组长。该评估小组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助审计人员对各项目的审计风险进行评估,因为风险评估将直接影响审计证据的搜集和利用程度,审计风险越高,所搜集的审计证据数量也就越多。另外是对审计的重要性程度进行评估。重要性是一种容忍错报或漏报的最高界限,它与审计据反向关系,如果重要性水平定得越低,说明可容忍的错报或漏报程度越小,就应该执行越充分的审计程序,获得更多的审计证据。通过这两项重要评估,着力从宏观层面控制审计证据质量。

  三是合理运用审计程序和方法,强化微观控制。为力求审计证据的客观性、相关性、充发性和合法性,该局要求所有审计人员在实施具体审计工作过程中,必须对所有审计疑点,都要在审计工作底稿中进行反映和记录,并严格按照审计证据的适当性和充分性的要求,通过严格细致的检查、观察、询问、重新计算、重新操作等方法,搜集和整理相关审计证据,对疑点进行求证和定性,确保经得起推敲和质疑,从而着力从微观层面有效控制审计证据的质量。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