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关于对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第24114号提案的答复
  • 发布时间:2024-09-23 17:05
  • 信息来源:随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编辑:随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审核:罗皓月
打印

秦萍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全力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非常感谢您对随州市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的关心和支持。您在提案中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切合实际,针对性强,对现阶段随州市加快建设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具有重要价值。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赋予随州市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的历史使命,全市上下正扎实推动城市提品质、县城强功能、镇域小老虎、乡村合作公司大比拼,只争朝夕建设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提案中的建议对随州市建设花园城市、实施强县工程和壮大特色产业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启示。现就有关工作开展情况答复如下:

一、有关工作开展情况

(一)城市功能不断增强。城市加快向内涵式发展转变,花园城市建设三年行动启动实施,124个重点项目扎实推进,城市综合承载功能逐步增强。一是空间布局不断优化。积极构建“双轴六组团”的布局结构,即沿交通大道及随州站-随州高铁南站分别形成东西向、南北向城市拓展主轴,形成老城、城东、擂鼓墩、城南、北部、淅河六个布局相对紧凑、功能相对独立的城市组团。二是设施功能不断完善。完成《中心城区城市风貌规划》编制,草甸子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改造一期主体工程、随州南站综合客运枢纽主体工程如期完工,城东应急水源工程顺利通水,餐厨垃圾处理厂建成投用。南外环、沿河大道北延段全线贯通,白云大道延伸段、市中医医院环路、徐家河环库公路主线等10余条道路建成通车。九大片区改造全面完工,新建12个完整社区示范,更新主城区供排水燃气管网191公里。新建城市绿道30公里,月亮湾公园、桃源公园和16个口袋公园建成开放,城市微更新让市民更舒心。三是城市品牌愈发闪亮。连续多年举办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炎帝文化传播力、影响力、凝聚力有效提升。“曾国七百年”成为全国市州唯一参加中华文明国际展示推介的重点项目,曾侯乙编钟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擂鼓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成功申报国家级文化传承发展“专精特新”工程。

(二)产业经济不断壮大。聚焦做实基础、做强品牌,为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提供坚强物质保障。一是特色产业加快发展。专汽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2023年专汽产值增长6%,市场占有率稳居全国第一。程力建成新能源专用车底盘生产线;新楚风获得氢燃料电池商用车生产资质,49吨千公里续航氢能重卡正式发布。随州安全应急基地一期顺利建成。成功举办全国专汽智能制造转型升级发展大会、全国常压罐体检验监管交流活动、全省应急产业技改现场会,影响力持续扩大。农产品加工业全链条升级,2023产值增长6%。现代农业上榜中国农业企业500强,共富牧业入选首批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新增1家国家级、6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3家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新认证农产品“三品一标”25个。文旅产业发展三年行动圆满收官。第三届文旅产业发展大会、工业旅游推介大会精彩呈现。大洪山构筑一体化开发格局,银杏谷改造升级提档加速,百岛骊珠月光海惊艳亮相,五大休闲度假区加快布局落子。2023年接待游客299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78亿元,分别增长22%18%二是产业园区释放活力。青春化工园、广水化工园通过省级复核,随县成功创建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杨寨工业园加快满园,何店高质量发展示范区逐步成型。大数据产业园建设、招商、运营势头良好,随州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入选中国5G+工业互联网年度标杆示范案例。三是人才科技持续优化。人才引领驱动发展机制日益完善,重点产业技能人才培育提升行动扎实推进,“公聘民用”受到好评。新增1家国家级、2家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新组建10家省级专家工作站,新培育1349名高技能人才。随州人才公寓投入使用。曾都区跻身省级创新型县市区,随州高新区入选首批省级人才创新服务中心。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234家、技术合同成交额55亿元,8家企业上榜全国高新区创新积分500强,均创历史新高。新增2家国家级、28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家国家级、4家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和26家省级瞪羚企业。允升科技、大洋塑胶被认定为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金龙新材料、东风马可迅、茂盛生物获评国家级智能制造优秀场景。2024年一季度,全市三次产业比重由202214.2:44.1:41.7变为11.1:44.9:44.0,第一产业比重逐渐缩小,第三产业比重逐渐增大,产业结构不断完善。

(三)城乡融合加快推进。强县工程和乡村全面振兴加快推进,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升至59%一是县域经济彰显活力。随县入选全省城乡供应链一体化平台建设试点县,广水市蝉联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广水市杨寨镇进至全国千强镇第263位,曾都区何店镇入选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3个镇、20个村获批创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村。二是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新改建农村公路700公里,曾都区获评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新建5G基站606座、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140个、公共充电桩1160根,“快递进村”实现全覆盖。广水市安全饮水改造提升工程竣工通水,曾都区农村饮水补短板一期主体工程完工,随县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扎实推进,群众饮水安全更有保障。三是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改造老旧小区160个、背街小巷43条、城区公厕200座,新增停车位3468个。乡镇生活污水治理工作位居全省第一方阵,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实现村组全覆盖。打造美丽乡村示范片4个、示范村整治村209个。四是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平台支撑有力。“随州香菇”品牌价值跃升至111亿元,居全国食用菌行业首位;“随州香稻”种植面积扩大到80万亩,曾都区香稻示范园入选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随州油茶产业示范项目获5亿元中央财政奖补资金并顺利开工建设。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坚持产城融合,精心塑造花园城市初步形态。一是持续优化功能布局。完善城南新区城市功能,积极推进随州博览中心、科创中心等项目建设。加快花溪片区扩容提质,高品质打造明珠新城,有效承接老城区人口及功能。实现草甸子街历史文化街区开街,加快老火车站等片区改造升级,推动老城焕新颜。提高产城融合水平,推动随州高新区、曾都经济开发区、随县经济开发区协同发展、提质升级,加快向综合型城市功能片区转型。二是深入实施花园城市建设三年行动。2024年计划投入82亿元,实施城市重点项目建设96个。以实施玲珑秀美城市风貌提质工程、绿水青山生态底色筑基工程、区域中心城市能级提升工程、历史文化名城活力彰显工程为重点,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启动擂鼓墩大道、交通大道示范路建设,新建城市绿道12公里。推动随州南站综合客运枢纽投入运营,建成随县安居、广水市北门综合客运站,加快推进随信高速、G316平林至淅河段改扩建、北外环等项目,开工建设襄信高速随州段,进一步畅通内部微循环和进出大通道。三是以政策招引推动城市人口集聚。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进城农民、新青年、企业引进人才等购房置业建立线上线下房源超市,激励引导开发企业申请加入,建立线下实体房源超市扎实推进重点产业技能人才培育提升行动,加大人才公寓投入力度。针对群众关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加强政策保障。四是以完整社区建设促进城市运营管理。统筹抓好基础设施更新、老旧小区改造,提升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水平,加快建设安全健康、设施完善、管理有序的完整社区,确保覆盖率达到20%以上。见缝插绿建设口袋公园、社区公园10处。推进社区适老化、适儿化改造和家庭养老床位建设,既有住宅增设电梯100部,兴办一批幸福食堂和老年助餐点,力争城市社区老年助餐服务覆盖率达到60%

(二)加快转型升级,不断壮大特色产业发展优势。一是深入实施1335”专汽转型升级行动。紧盯装备化、智能化、场景化、新能化方向,围绕上装升级、底盘换电、智慧赋能三条路径,环卫车、消防车、房车、冷藏车、危化品运输车五大重点,加强新能源和智能化专用汽车、应急装备等研发制造,着力构建有“整”有“零”,涵盖整车、关键零部件、场景应用及配套等全链条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圈,建设全国新能化智能化商用车生产基地,推动专汽产业由“敲敲打打”向“专精特新”转变。重点支持新楚风、程力等企业加快无人驾驶扫路车等新型产品研发投放;支持同威、楚胜等企业运用物联网技术加快智能网联特种危化品专用车开发;支持齐星、威尔特芬等房车企业开发人性化、个性化房车。二是深入实施农产品加工链式升级行动。紧盯做好“土、特、产”文章,大力推动农业全链条发展,巩固拓展农产品品牌和出口优势,围绕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推动食用菌、粮油、畜禽、果蔬、茶药五大重点农业产业链建设,加快“两香一油”等优势产品从“卖原料”向“卖精品”“卖品牌”转变,推广“买全国、卖全球”出口机制,促进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重点支持品源现代、裕国菇业、金银丰食品等龙头企业兼并重组,开展股份合作;吸引中粮集团、正大集团、省长投集团、省农发集团、北京新发地、泰国凤凰集团等头部企业落户随州。三是深入实施文旅产业提质行动。彰显文化随州魅力,持续擦亮炎帝神农、曾侯乙编钟两张世界级文化名片,加快推进炎帝故里文化旅游区5A级景区创建,积极推动曾随文化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建设擂鼓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升级编钟乐舞,创新市博物馆陈列展示。推进“农文体旅康养”深度融合,精心打造城市休闲及大洪山、银杏谷、月光海、桐柏山五大休闲度假区。完成银杏谷景区提档升级、九口堰新四军第五师纪念地建设,推进徐家河环库公路续建工程。

(三)做强县域经济,坚持共同缔造促进乡村全面振兴。一是深入实施强县工程。发挥省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优势,提升产业园区集聚力,支持每个县市区发展1-3个主导产业、培育省级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加快高新区青春化工园、省级湖北广水杨寨产业园、随县石材循环经济产业园、何店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等特色园区建设。支持随县争创中部百强县、争当全省强县工程示范;支持广水市当好城市和产业双集中试点示范,加快冲刺全国百强县;支持曾都区全面对标百强,力争在发展质效上走在全省前列。二是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坚持用共同缔造的工作方法,创办乡村合作公司,做好“土特产”文章,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健全县域和美乡村建设规划体系,持续开展房前屋后路边七件事活动,扎实推动厕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加快推动108公里美丽乡村带建设,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坚持“五共”理念,建设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心、产业发展和乡村建设服务指导中心、农民就业服务指导中心,健全“三治融合”的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引导农民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加强村民自治,发挥“一约四会”作用,涵养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随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467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