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对市政协委员第22096号提案的答复
  • 发布时间:2022-12-14 16:03
  • 信息来源:随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 编辑:随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 审核:系统管理员
打印

胡顺平委员:

您提出的“加快一体化发展进程 促进中医药产业联通”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中医药产业是我市的传统产业,市委、市政府对发展中医药产业高度重视,制定出台了《随州市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0年)》(随政办发〔2021〕16号)和《随州市建设中医药强市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随政办发〔2021〕22号),中医药产业成为未来随州乡村振兴和市级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和支撑。

随州地理区域优势明显,炎帝神农故里野生中药材资源约有600多种,随州银杏产量居湖北省首位,随州动物药金头蜈蚣最具地域特色,每年产量约有1亿条,已经获得国家级地理标志集体商标,苍术和桔梗的原种分布在随州。就业增收成效明显,2021年中药材农业产值达5.45亿元。行业利税稳步增长,健民集团叶开泰国药随州有限公司2021年纳税3654万元。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中药材种植规模日益增长,人工种植面积达7万亩,大宗中药材种植品种60种,其中艾草种植面积约21000亩,野生及种植总产量约30000吨。全市共有鸿发土特产、三元土特产、田丰现代、亿药堂、涂氏农业等20余家专门从事中药材营销的农业企业,其中农业产业化市级以上龙头企业7家(省级1家),2021年,全市中药材出口近5581万美元,较上年增长约14%。中药工业发展潜力大,全市有健民集团叶开泰国药(随州)有限公司、湖北广仁药业有限公司2家中成药生产企业,随州神农百草药业有限公司、湖北神农古方中药科技有限公司2家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全市目前有中成药生产品种188个,204个中药批准文号;健民随州药业跻身中国医药企业百强,广仁药业获批“湖北省中药现代化加工科技示范企业”。中医药诊疗服务水平得到全面提升。2021年我市新增省级中医药重点专科建设项目3个,获得省级项目资金30万元(市中医医院2个、广水中医医院1个)。县级中医医院项目建设基本完成,医院基础设施、服务环境得到大幅改善,促进诊疗范围全面拓展。市中医医院积成为湖北中医药大学非直属附属医院,广水市中医医院成功晋级三级中医医院。

我市中医药产业发展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产业规模化水平低、产业链不完整、文化与产业融合不足、中医药特色发挥不明显等情况。下一步,我市将着力从产业规划、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等方面下功夫,为随州中医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一、加强顶层设计

按照《随州市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0年)》(随政办发〔2021〕16号)定位为构建随州市相关于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和中医医疗创新普及的“一城一区一中心”,即打造国家“炎帝神农”中医药历史文化名城和健康新城、建设国家级中医药商贸流通集聚区和建设国家中医区域医疗中心。在具体目标上,建设道地中药材野生资源保护区3-5个,优质种苗繁育基地3-5个,发展中药材种植和林下仿野生种植规模达50万亩以上,申报地理标志保护品种5-10个,建设“一镇一品”示范乡镇和“定制药园”10个以上;建设中药材产地初加工厂50家以上,中药材仓储和流通中心3-5个,综合交易市场1个,年综合产值过10亿元龙头企业3-5家,知名中成药和健康产品品牌10个以上;建设中医药相关研学旅游基地10个以上,“药谷花海”特色休闲旅游目的地5个以上,特色健康小镇和康养小镇10个以上,城区中草药景观园10个以上;在中医医疗服务终端,新建中医特色专科10个以上,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中心3-5个,医养结合养老养生机构30家以上。延长产业“链条",坚持“大中小一起上,粗深精一起抓"的原则,使随州市中药材资源利用最大化,效益最大化。积极依托随州道地中药材,从传统中成药和中药饮片向功能食品、保健品、日化产品及消毒杀菌产品等领域延伸。积极引导市内外中药生产企业、饮片加工企业、中药配方颗粒试点企业对接随州道地药材产地,优先利用随州药材。

二、加强品牌建设

打造依托“炎帝神农故里”金字招牌,围绕“区域品牌、行业品牌、企业品牌”三位一体的思路做好随州的中医药品牌文章。在区域品牌打造上,着力培育“炎帝故里,药养胜地”公共品牌,整合打造“炎帝神农”国家级大健康产业基地品牌,做大做实风景区内神农百草园里中药文化博览园、中药种植示范园、中药炮制体验园、中医药养生园、中医药文娱园五个中医药主题园,重点补充建设炎帝神农中医药博物馆(含药材资源展示标本馆、体验馆、会展馆)、神农百草药用植物园、药膳主题餐厅和中医药康养体验区。突出价值传承和医药体验,形成华中地区最具代表性的中医药文化旅游区。彰显随州中医药大健康的历史文化传承底蕴和魅力。在行业品牌发展上,力推“随九味”的药材公用品牌,将金头蜈蚣、葛根、银杏、桔梗、夏枯草、艾草、野菊花、金银花、苍术等随州9个重点发展药材品种纳入“随九味”管理。在企业品牌上,重点支持龙头企业以本地药材为主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中成药和健康产品品牌,推动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建设。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随州本地中医药全科医生人才、基层中医药人才以及民族医药、中西医结合等各类专业技能人才培养。开展临床类别医师和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建立中医药职业技能人员系列,合理设置中医药健康服务技能岗位,探索适应中医医师执业分类管理的人才培养模式。二是完善随州本地中医药人才评价机制,壮大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建立吸引、稳定基层中医药人才的保障和长效激励机制。根据《湖北省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内容,落实“两个允许”,推进公立中医医院薪酬改革,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的评价和激励,改革和完善中医药职称评聘制度,将中医药学才能、医德医风作为中医药人才主要评价标准,将会看病、看好病作为中医医师的主要评价内容。促进随州本地全国名中医、中医药优秀人才和中医药骨干人才的培养。增加全科中医医生的管理和基层岗位设置,实现“县管乡用”,促进大学生村医的中医医师比例。三是支持企业和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组建技术创新联盟,通过产学研整合技术资源,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实现科技人才的培养。着力扩大企业专家顾问团队,广泛引进、柔性汇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资源。既要聘请一批直接相关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所专家,又要聘请一批了解随州地域特征和长期从事中药材经营(种植、加工、购销)的业内人士,构建立体的医药产业科技创新平台。目前随州田丰现代农业、随州市二月风食品有限公司、湖北大洪山园泰中药材有限公司、湖北神农蜜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已与湖北中医药药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开展了蜈蚣、葛根、天麻等项目合作。

四、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能力

一是进一步完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充分发挥中医医疗联合体作用,巩固“三堂一室”建设成果,推进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建设中医科,进一步完善中医医院基础设施建设,整体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二是发挥中医药服务显著优势。在发挥好我市中医优势病种脑病、肾病、肝病、肺病、肿瘤、康复等基础上,补齐短板,拓展中医药用于中医外科、妇科、儿科、郁症等方面的优势作用。三是继续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提高基层中医药康复和综合服务能力。加快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四是继续开展中医药传承工程,充分挖掘全市名中医、名老中医和知名中医世家作用,培育骨干人才作为全国全省中医药继承人,培养中医药临床思维的高层次中医药人才。五是加大基层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培训力度,培养实用型中医技能人员服务于基层。

五、健全中医药科技创新支持体系

一是组建随州中医药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和研究院,引导企业与科研院所进行产学研合作,积极推进中医药产业链相关的中药材新品种繁育、种植技术方法和标准、中药饮片炮制规范、产品精深加工等方面的技术研发创新。依托研究院和创新中心,推动随州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中心、中药饮片炮制标准认证中心、中药制药质量控制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工程技术平台建设,加快科技成果就地转化步伐。构建随州市中医药产业协会、随州市中药材贸易协会、随州市艾产业协会等专业性社会组织。发挥和调动企业主体、民间力量的积极性,促进相关行业发展和科技标准规范的落地实施。二是提升随州中医药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科技含量,加大投资力度,拓宽科技支撑渠道,促进企业智能化现代化产业示范园区和产品加工生产线的建设。积极开发或引进中药饮片及植物提取物的智能化制备技术,推进中药配方颗粒研产试点,促进优势中药材资源开发规范化、集约化发展。研究大宗道地药材科学合理采收与深加工的技术标准和机械化智能化操作,提升新型功能食品和保健产品的科技研发投入力度,支持健民叶开泰国药随州有限公司、湖北广仁药业有限公司进行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强化新型科学技术在中药种植加工各个环节的研发推广和应用,依托示范基地、示范园区、示范生产线等的建设,发挥科技对资金投入和产业发展的带动效应。三是建设随州中药材质量检验检测公共平台,中药材的品质质量是整个产业发展的源头核心,依托质量检验检测公共平台建设,管控随州中药材的质量出口,完善相关产业链条的溯源追踪体系。优化配置先进的检验检测设备,引进和培养优秀的检验人员,形成随州中药材品质管控的守护神。公共检测机构向生产者、经营者开放服务,把质量控制关口移到田间地头。

感谢您对中医药事业的支持,感谢您对卫生健康工作的关心关注!

随州市卫生健康委

2022年7月1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