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对市政协五届一次会议第22018号提案的答复
  • 发布时间:2022-09-01 09:51
  • 信息来源: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
  • 编辑: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
  • 审核:系统管理员
打印


对市政协五届一次会议第22018号提案的答复

王林森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农村体育工作,助推乡村振兴的建议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加大学校体育工作考核力度。依据国家、省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随州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体育与健康考试方案,从20219月入学的七年级开始,体育与健康科目按50分计入中考总分。其中现场测试35分,平时成绩15分(三个学年,每学年5分)。对引导各地各校开齐开足体育课程,帮助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使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提高全体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具有主动激发作用。二是加强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2021年新招体育教师33名(其中市直8名),有力地增强了基层体育教师力量。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培训。2022年,我市共有12名教师、6名管理人员参加2022年度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师资国家级线上专项培训,线上考核成绩优秀的学员由国家体育总局秦皇岛训练基地(中国足球学校)录取参加线下培训。是加大体育教育投入。近年来,我市逐步加大体彩公益金对青少年体育的支持力度,2019—2021年市本级拨付体彩公益金540万元专项用于青少年体育工作,其中:青少年体育项目基地建设166万元,中小学体育设施维修60万元,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补助91万元,购买青少年赛事服务97万元,青少年体育赛事活动100万元,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26万元。20192021年,全市共争取上级专项资金266万元用于足球特色学校补助和支持随州市季梁学校、曾都区五丰学校、曾都区白云湖学校、随县新街镇第一小学、随县均川镇第二小学、广水市应办渡蚁桥学校等中小学青少年体育工作。

二、加强农村体育设施建设。一是编制了《随州市公共体育设施专项规划(2020—2035年)》,规划明确区分市本级、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明确公共体育设施配套标准,其中街道(镇)级建设按照四个一布局要求场地,建设一个小型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一个大型多功能运动场、一条骑行道、一条全民健身路径。农村新社区配建一个标准篮球场、一个羽毛球场(或笼式运动场、门球场)、一个室外健身场地。二是连续9年把全民健身工程纳入市政府十件实事项目,构建起市、县、镇、村、居民小区五级公共体育设施网络和城乡15分钟健身圈。十三五期间各级政府共投入4亿元建设公共体育场地800多处,撬动社会资本6亿元,建设体育设施2700多处。全市共建成各类体育场地4014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04平方米。市、县、镇、村四级共建设了2480处户外体育健身设施,体育设施行政村覆盖率达到96%,其中贫困村实现100%全覆盖。三是大力实施湖北省新全民健身示范工程,2018年至2021年完成了59处省级新全民健身示范工程建设,不断提升农村户外体育设施覆盖率和质量。鼓励符合条件的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体育场馆设施有序向公众开放,提高现有场馆利用率。

三、不断健全群众体育社团组织。建立了以县市区为主导,以乡镇文化站和企事业单位、全民健身站点为基础,以社会体育指导员和体育工作志愿者为骨干,以居民为对象,以形式多样的各类体育健身场所为依托的体育组织网络,不断夯实群众体育发展基础。目前,我市成立了足球、篮球、气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健身气功、太极拳、象棋、围棋、桥牌、信鸽、钓鱼等27个协会,博锐、极速、炎羽等10个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县级体育社团18个,发展会员6万多人。全民健身站点、晨晚练点达880个,健身气功站点180多个。

四、抓好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工作。社会体育指导员在竞技体育、学校体育、部队体育以外的群众性体育活动中从事技能传授、锻炼指导和组织管理工作的人员。我市目前有社会体育指导员16275人,2021年开展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市级12期、县级15期培训,共培训人员1468名,其中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018名,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450名。为群众提供健身指导服务,激发群众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

五、大力开展群众性赛事活动崇尚人人体育、共创美好生活为主题每年都举办承办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桥牌、健身气功、自行车、轮滑、体育舞蹈、广场舞等50场次以上的群众性比赛。各地以打造一地一品赛事活动为主要抓手,积极推进全民健身工作。随县的象棋、篮球等,广水市的篮球、 乒乓球、户外登山等,曾都区的自行车、趣味运动等,高新区的体育传统特色项目,大洪山的自行车、户外越野等,不断挖掘品牌活动。市民体育健身意识不断增强,我市体育人口逐年上升。

六、目前农村体育设施建设面临的问题。一是存在土地问题。很多村、镇项目申报起来容易,难以解决土地问题,导致项目选址调换。二是配套经费不足。项目实施过程中,土地硬化需要当地解决,但是场地硬化中需要大量资金,我市配套难以完成。三是选址不太理想。项目实施起来由于场地、经费限制,导致很多项目不能在人口密集的村、镇实施,而是调整到了较远甚至偏远的地方落地。

再次感谢您对随州市体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并继续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