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五届一次会议第22018号提案的答复
王林森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农村体育工作,助推乡村振兴的建议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一是加大学校体育工作考核力度。依据国家、省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随州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体育与健康考试方案,从2021年9月入学的七年级开始,体育与健康科目按50分计入中考总分。其中现场测试35分,平时成绩15分(三个学年,每学年5分)。对引导各地各校开齐开足体育课程,帮助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使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提高全体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具有主动激发作用。二是加强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2021年新招体育教师33名(其中市直8名),有力地增强了基层体育教师力量。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培训。2022年,我市共有12名教师、6名管理人员参加2022年度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师资国家级线上专项培训,线上考核成绩优秀的学员由国家体育总局秦皇岛训练基地(中国足球学校)录取参加线下培训。三是加大体育教育投入。近年来,我市逐步加大体彩公益金对青少年体育的支持力度,2019—2021年市本级拨付体彩公益金540万元专项用于青少年体育工作,其中:青少年体育项目基地建设166万元,中小学体育设施维修60万元,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补助91万元,购买青少年赛事服务97万元,青少年体育赛事活动100万元,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26万元。2019—2021年,全市共争取上级专项资金266万元用于足球特色学校补助和支持随州市季梁学校、曾都区五丰学校、曾都区白云湖学校、随县新街镇第一小学、随县均川镇第二小学、广水市应办渡蚁桥学校等中小学青少年体育工作。
二、加强农村体育设施建设。一是编制了《随州市公共体育设施专项规划(2020—2035年)》,规划明确区分市本级、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明确公共体育设施配套标准,其中街道(镇)级建设按照“四个一”布局要求场地,建设一个小型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一个大型多功能运动场、一条骑行道、一条全民健身路径。农村新社区配建一个标准篮球场、一个羽毛球场(或笼式运动场、门球场)、一个室外健身场地。二是连续9年把“全民健身工程”纳入市政府“十件实事”项目,构建起市、县、镇、村、居民小区五级公共体育设施网络和城乡15分钟健身圈。“十三五”期间各级政府共投入4亿元建设公共体育场地800多处,撬动社会资本6亿元,建设体育设施2700多处。全市共建成各类体育场地4014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04平方米。市、县、镇、村四级共建设了2480处户外体育健身设施,体育设施行政村覆盖率达到96%,其中贫困村实现100%全覆盖。三是大力实施湖北省新全民健身示范工程,2018年至2021年完成了59处省级新全民健身示范工程建设,不断提升农村户外体育设施覆盖率和质量。鼓励符合条件的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体育场馆设施有序向公众开放,提高现有场馆利用率。
三、不断健全群众体育社团组织。建立了以县市区为主导,以乡镇文化站和企事业单位、全民健身站点为基础,以社会体育指导员和体育工作志愿者为骨干,以居民为对象,以形式多样的各类体育健身场所为依托的体育组织网络,不断夯实群众体育发展基础。目前,我市成立了足球、篮球、气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健身气功、太极拳、象棋、围棋、桥牌、信鸽、钓鱼等27个协会,博锐、极速、炎羽等10个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县级体育社团18个,发展会员6万多人。全民健身站点、晨晚练点达880个,健身气功站点180多个。
四、抓好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工作。社会体育指导员在竞技体育、学校体育、部队体育以外的群众性体育活动中从事技能传授、锻炼指导和组织管理工作的人员。我市目前有社会体育指导员16275人,2021年开展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市级12期、县级15期培训,共培训人员1468名,其中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018名,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450名。为群众提供健身指导服务,激发群众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
五、大力开展群众性赛事活动。以“崇尚人人体育、共创美好生活”为主题,每年都举办承办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桥牌、健身气功、自行车、轮滑、体育舞蹈、广场舞等50场次以上的群众性比赛。各地以打造“一地一品”赛事活动为主要抓手,积极推进全民健身工作。随县的象棋、篮球等,广水市的篮球、 乒乓球、户外登山等,曾都区的自行车、趣味运动等,高新区的体育传统特色项目,大洪山的自行车、户外越野等,不断挖掘品牌活动。市民体育健身意识不断增强,我市体育人口逐年上升。
六、目前农村体育设施建设面临的问题。一是存在土地问题。很多村、镇项目申报起来容易,难以解决土地问题,导致项目选址调换。二是配套经费不足。项目实施过程中,土地硬化需要当地解决,但是场地硬化中需要大量资金,我市配套难以完成。三是选址不太理想。项目实施起来由于场地、经费限制,导致很多项目不能在人口密集的村、镇实施,而是调整到了较远甚至偏远的地方落地。
再次感谢您对随州市体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并继续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随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
您的浏览器版本太低!
为了更好的浏览体验,建议升级您的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