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对市政协四届三次会议第19144号提案的答复
  • 发布时间:2019-07-18 00:00
  • 信息来源:市文化和旅游局
  • 编辑:admin
  • 审核:系统管理员
打印

李可琴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发展“淮河源”旅游的建议》的提案收悉。首先,非常感谢您对我市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关心、重视和支持。你的议案客观、准确地反映了我市旅游业发展目前的发展现状和问题,所提的建议非常中肯、非常专业,对促进我市旅游业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现答复如下:
  一、随州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推进情况
  随州作为淮河重要发源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工作。近年来,围绕建设生态淮河、经济淮河,我市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抢抓机遇,积极交流合作。2010年以来,河南、江苏、安徽三省共同开展了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研究工作。我市于2015获知此事后,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组建工作专班积极跟进对接。在省发改委的大力支持下,我市一边积极争取纳入国家淮河生态经济带范围,一边积极推动与同属淮河源头的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信阳市建立了良好的跨区域合作和项目协调互动机制。2015年底,我市与信阳市商定了涉及铁路、公路、文化、旅游、体育等领域的“一总五专”战略合作协议,其中由我市主导实施的跨区域旅游资源整合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随县太白顶景区与桐柏县淮源风景区、广水市武胜关与信阳市鸡公山风景区在旅游合作上实现了互惠共利。
  二是充分沟通,深度对接融入。在基础设施方面,我市联手襄阳、信阳策划了随州至信阳高速公路、襄阳经随州经信阳至合肥高速铁路等基础设施项目。其中,随州至信阳高速公路已纳入省交通“十三五”规划,目前正在开展路线勘测工作,力争2020年开工建设;襄阳经随州经信阳至合肥高速铁路可行性研究座谈会于1月9日在我市举行,襄阳、随州、信阳三地与铁四院共同签订了可行性研究方案编制协议。在生态恢复方面,我市联合河南南阳市桐柏县共同推进淮河源生态保护工作,随州淮河湿地公园获批开展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在环境保护方面,加快实施随北矿山复绿及综合治理工程,复绿面积近万亩,为推进淮河流域矿山生态恢复治理探索路径。
  三是凝聚共识,联手协同推进。2018年12月12日,江苏省淮安市赴我市开展淮河生态经济带工作对接,由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发改委副主任带队,就围绕建立淮河生态经济带市(县)长会商会议机制、召开淮河生态经济带城市峰会与我市进行了深入对接,为下一步共建淮河生态经济带奠定坚实基础。
  二、促进“淮河源”旅游发展的工作措施
  我市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强沟通衔接,强化工作举措,积极融入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建设鄂北绿色发展示范区。
  (一)全力促落地。我市将认真学习《国家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和《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湖北省实施方案》,配合市发改委拟定《随州市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实施方案》,将任务、目标分解落实到县、市及相关部门,形成合力共同推进《规划》落地。随县政府计划启动淮源国家乡村公园的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积极申报国家项目。拟成立由随县人民政府、随县发改局、随县文化和旅游局、淮河镇人民政府为单位的指挥部,高位推进“淮河源”品牌打造。
  (二)全局抓对接。一方面,加强与国家及省的汇报衔接和跟踪联系,把《规划》落实到具体政策和项目,建好淮河生态经济带重点项目库。另一方面,围绕国家《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的重点领域,抓紧谋划、对接一批重大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项目,全力做好加大策划争项目和强化落地工作。
  (三)全面谋合作。积极参加淮河生态经济带市(县)长会议,加大与淮河中下游地区城市的交流,推动构建区域合作机制,重点围绕规划一体布局、空间一体延伸、设施一体对接、产业一体发展、民生一体优化的“五个一体化”目标,推进产业分工与合作,形成合作互动、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发展格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