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琴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发展“淮河源”旅游的建议》的提案收悉。首先,非常感谢您对我市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关心、重视和支持。你的议案客观、准确地反映了我市旅游业发展目前的发展现状和问题,所提的建议非常中肯、非常专业,对促进我市旅游业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现答复如下:
一、随州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推进情况
随州作为淮河重要发源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工作。近年来,围绕建设生态淮河、经济淮河,我市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抢抓机遇,积极交流合作。2010年以来,河南、江苏、安徽三省共同开展了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研究工作。我市于2015获知此事后,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组建工作专班积极跟进对接。在省发改委的大力支持下,我市一边积极争取纳入国家淮河生态经济带范围,一边积极推动与同属淮河源头的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信阳市建立了良好的跨区域合作和项目协调互动机制。2015年底,我市与信阳市商定了涉及铁路、公路、文化、旅游、体育等领域的“一总五专”战略合作协议,其中由我市主导实施的跨区域旅游资源整合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随县太白顶景区与桐柏县淮源风景区、广水市武胜关与信阳市鸡公山风景区在旅游合作上实现了互惠共利。
二是充分沟通,深度对接融入。在基础设施方面,我市联手襄阳、信阳策划了随州至信阳高速公路、襄阳经随州经信阳至合肥高速铁路等基础设施项目。其中,随州至信阳高速公路已纳入省交通“十三五”规划,目前正在开展路线勘测工作,力争2020年开工建设;襄阳经随州经信阳至合肥高速铁路可行性研究座谈会于1月9日在我市举行,襄阳、随州、信阳三地与铁四院共同签订了可行性研究方案编制协议。在生态恢复方面,我市联合河南南阳市桐柏县共同推进淮河源生态保护工作,随州淮河湿地公园获批开展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在环境保护方面,加快实施随北矿山复绿及综合治理工程,复绿面积近万亩,为推进淮河流域矿山生态恢复治理探索路径。
三是凝聚共识,联手协同推进。2018年12月12日,江苏省淮安市赴我市开展淮河生态经济带工作对接,由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发改委副主任带队,就围绕建立淮河生态经济带市(县)长会商会议机制、召开淮河生态经济带城市峰会与我市进行了深入对接,为下一步共建淮河生态经济带奠定坚实基础。
二、促进“淮河源”旅游发展的工作措施
我市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强沟通衔接,强化工作举措,积极融入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建设鄂北绿色发展示范区。
(一)全力促落地。我市将认真学习《国家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和《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湖北省实施方案》,配合市发改委拟定《随州市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实施方案》,将任务、目标分解落实到县、市及相关部门,形成合力共同推进《规划》落地。随县政府计划启动淮源国家乡村公园的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积极申报国家项目。拟成立由随县人民政府、随县发改局、随县文化和旅游局、淮河镇人民政府为单位的指挥部,高位推进“淮河源”品牌打造。
(二)全局抓对接。一方面,加强与国家及省的汇报衔接和跟踪联系,把《规划》落实到具体政策和项目,建好淮河生态经济带重点项目库。另一方面,围绕国家《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的重点领域,抓紧谋划、对接一批重大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项目,全力做好加大策划争项目和强化落地工作。
(三)全面谋合作。积极参加淮河生态经济带市(县)长会议,加大与淮河中下游地区城市的交流,推动构建区域合作机制,重点围绕规划一体布局、空间一体延伸、设施一体对接、产业一体发展、民生一体优化的“五个一体化”目标,推进产业分工与合作,形成合作互动、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发展格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随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
您的浏览器版本太低!
为了更好的浏览体验,建议升级您的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