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教育局:
现将市四届人大六次会议第86号建议关于进一步提升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的建议办理情况函告如下,请综合后一并答复提案者。
近年来,全市体育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青少年体质健康方面文件精神,健全工作机制、加强青少年运动技能培训、青少年赛事活动体系,在提升青少年身体素质健康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一是夯实学校体育基础。积极推进校园足球“一校一品”建设。投入资金140万元,联合市教育局命名了21所传统项目学校,鼓励学校以足球、篮球、田径、乒乓球、羽毛球等项目为重点,组织开展体育教学、日常训练及年度参赛工作。支持学校通过创建特色项目学校、传统项目学校、校园足球学校、训练基地、俱乐部,创新体育后备人才小学、初中、高中一条龙培养模式,打造学校特色体育项目,建立了市、县两级校园足球联赛体系,选拔推荐了4支优秀队伍参加全省校园联赛,成功申报了6所全国校园足球学校、1所全国篮球特色学校。
二是强化青少年三级训练网络建设。创造条件扩大初级训练规模,我们克服“无场地、无机构、无经费、无人员”的困难,积极开展课外体育训练,组织了足球、篮球、乒乓球等12个项目青少年培训班15期,共培训教练员、体育教师、运动员600多人次。举行了随州市青少年阳光体育大会,共有800多名青少年参与。创新发展中级训练模式,以21所市级传统项目学校为重点,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科学系统的训练。组织开展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单项训练基地认定,投入经费40万元,命名了单项训练基地10家,注册运动员达120名。着力提升高级训练质量,以青少年俱乐部、传统项目学校为龙头,突出市级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单项训练基地的引领示范作用,努力拓宽办学渠道,提升办学层次,科学系统训练,提高输送率和成才率。充分发挥基地、传校、俱乐部与运动队、初中级训练的衔接功能,促进各项目优秀运动队梯队建设。举办了青少年足球、篮球等8项市级锦标赛,参赛运动员总数1876人次。举办了年度校园足球联赛活动,参赛队伍36支,参赛运动员达700人。
三是推动社会力量参与。积极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鼓励兴办多种形式的青少年体育训练机构,引进了11家社会资本参与建设随州市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校外产学研基地、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和单项训练基地等建设。8项年度青少年锦标赛交由8家社会组织承接,吸引到社会资本的成倍增加,减少了政府资金的投入,承接水平得到普遍提高,社会影响反响强烈,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总之,市文旅局将继续紧抓青少年身体健康工作,以教育部门和学校为依托,以社会机构、运动队伍师资为重点,持久提升青少年身体健康工作。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随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
您的浏览器版本太低!
为了更好的浏览体验,建议升级您的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