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双减”之下,让教育回归本质 ——聚焦《关于落实“双减”,切实减负的建议》的办理
  • 发布时间:2022-07-20 09:01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黄振忠
  • 审核:系统管理员
打印

7月18日下午,在随城博锐篮球俱乐部的篮球场上,教练正带着10余名13岁左右的“篮球小将”进行三人制篮球技战术训练,为参加湖北省第十六届运动会进行赛前冲刺集训。该篮球培训机构负责人龚稳介绍,“双减”政策实施一年来,随州市区的青少年篮球培训机构增加了10家。
  众多中小学生走出题海、走向运动场,是我市“双减”政策贯彻落实的折射。
  去年7月,顶层谋划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印发,正式拉开了“双减”工作的序幕。
  教育,关系千家万户和民族未来,历来是市人大代表们关心关注的焦点。在今年初的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梁傲霜等市人大代表提出《关于落实“双减”政策,切实减负的建议》等。
  “双减”政策出台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市人大依法交办,市教育局主办,着力推进“双减”政策在随州落地落实,让教育回归育人本质。
  去年底,市委办、市政府办出台《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实施方案》,明确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全面提升课后服务水平、全面规范校外培训机构行为四项重点任务,制定了47条工作任务清单,逐条分解落实责任单位和具体工作措施。同时,我市完善了“双减”工作专门协调机制,建立了会议决策、专题研判、联合指导检查、督办协调四项制度,形成依法规范、分类管理、综合施策、协同治理的“双减”工作格局。
  家住曾都区涢水街道风光社区碧桂园小区的肖慧,两个儿子都在附近的白云湖学校读小学。“这学期,每天傍晚放学后,楼下玩闹的孩子明显增多。搁以前,放学后都在家写作业,楼下少有孩子骑车、打球等。”肖慧告诉记者。
  “双减”工作开展以来,我市中小学探索实行课后服务。去年底,市发改、教育、财政、市场监管四部门联合发文,明确全市中小学课后服务收费标准,目前每生每学期课后服务收费标准最高不超过360元。
  走访发现,全市中小学课后服务包含作业辅导、社团活动等。白云湖学校校长黎晓涢介绍,学校课后服务中的音乐、美术、足球、舞蹈、书法等兴趣社团课,非常受学生和家长们的欢迎。
  “双减”之后,我市迅速对校外教培机构严管严控。通过构建市、县、乡三级整治网络,开展不定期、高频次的联合执法、明察暗访等,去年以来全市共吊销52家校外培训机构的办学许可证。目前,我市有校外培训机构230余家,除已办理非营利性登记的6家学科类培训机构,其他皆为非学科培训机构。
  今年4月至5月,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组织全市教育系统21名市人大代表,通过问卷调查、调研座谈等,广泛听取中小学学生家长、学校教师等对“双减”政策贯彻落实的意见建议,传导压力,督办代表建议办理。
  近日,我市某初中一名教师向记者透露,因亲戚的小孩需要补习英语,但外面的培训机构都“消失”了,遂委托该教师帮忙寻找补课老师。“但打了一圈电话,硬是没人肯接这活儿,都表示‘不推荐’或是‘管得太严,不敢补’。”该教师说。
  “双减之后,校内校外的这些改变,家长和社会都能明显感受到。但‘减’不是最终目的,最关键的是要构建中小学高质量的育人体系。”市人大代表梁傲霜说。
  “双减”之路,任重道远。市教育局副局长赖守军介绍,当前全市正从教师队伍建设、加强作业统筹管理、提升课堂教学水平、推进家校共育等方面持续发力,提升中小学教育质量,让教育回归本质,让孩子绽放自我。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