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农业农村部专家点评:继续加大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推广力度
  • 发布日期:2023-12-12 09:00
  • 信息来源:经济日报
  • 编辑:管理员
  • 审核: 系统管理员

自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奶业振兴保障乳品质量安全的意见》出台并实施以来,我国奶类消费实现较快增长,近5年人均奶类消费量年均增速达6.6%,高于近15年平均3.6%的消费增速。今年以来,我国经济总体保持回升向好态势,扩大内需成为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8%。同期,牛奶产量同比增长7.2%,乳制品产量2286.2万吨,同比增长3.8%,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1.2个百分点,表明当前牛奶供应充足。

奶业发展关乎国计民生,乳品是必不可少的大食物,对于践行大食物观起着重要作用。虽然奶业面临奶源阶段性过剩、原料奶价格下降等困难,但从长期看,居民奶类消费增长的趋势没有改变,随着奶类由“营养补给品”向“生活必需品”转变,我国奶类消费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据凯度消费者指数,过去一年,基础白奶与基础功能奶的销售额同比增长0.5%,高品质白奶销售额同比增长3.2%,这与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近期开展的全国2000份乳品消费调研结果趋于一致,收入和价格变化对于高收入人群的乳品消费影响较弱,这类人群更关注身体健康,占比达34.5%。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人们越发注重饮食的营养性和健康性,大众对于乳制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开发更具营养价值和功能特征的乳制品,符合消费者的个性化诉求。奶业当前面临的困难,也是推动奶类消费升级的机遇。

从乳制品消费结构上看,据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监测数据,2023年1月至9月,累计纯牛奶销量保持正向增长,低温鲜奶销量基本与去年持平,酸奶是液态乳制品中下降幅度较大的品类,降幅在10%以上。酸奶属于自我奖赏型产品,没有必需的饮用场景和时间段,选择酸奶大多是加餐,需求不稳定。另据测算,城镇居民乳制品自价格弹性绝对值均大于1,说明乳制品是富有弹性的产品,其中常温酸奶和低温酸奶的自价格弹性分别为-1.47和-1.34,纯牛奶自价格弹性绝对值最低,说明消费者对酸奶价格变化的反应比纯牛奶敏感。另外,部分居民有寒凉食物伤胃的观念,这也是近年来酸奶消费下降的一个原因。

随着《“十四五”奶业竞争力提升行动方案》全面实施,我国奶业发展将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多元和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助力实现奶类消费提档升级。当务之急是要抓住疫情后恢复期机遇,把乳品消费作为促进生产恢复的重要抓手。

一是增强乳制品消费信心,多途径扩大乳制品消费。我国人均乳制品消费量低水平徘徊的根源在于消费认知不足,建议从顶层设计上加大牛奶公益科普力度,精心设计科普内容。改善乳品消费环境,加强乳品营养与健康公益性科普宣传。继续加大幼儿园、义务教育阶段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推广力度,逐步向高中阶段延伸,让更多学生受益于此项计划。扩大消费群体,紧盯近5亿农村消费市场,挖掘和释放农村地区乳品消费潜力和空间。

二是降低乳制品企业加工门槛,支持牧场办加工。释放政策红利,放宽乳品加工准入政策与准入限制,让牧场能够加工并生产具有地域特色的乳制品,延长产业链,增加价值链,增强抗市场风险能力。同时,拓宽乳制品销售渠道,在政府、机关和学校优先供应当地奶农加工的乳制品,让消费者就近消费,降低消费成本。

三是发展中国特色的干乳品产业,让乳品成为消费者餐桌上的新选择。把提高奶酪消费作为扩大乳品消费的重要途径,让奶酪等干乳制品进入国人餐饮文化。充分利用当前国内生鲜乳供给充裕的有利时机,出台政策措施或设立专项资金扶持乳企加强原制奶酪和乳清产业投资,提升乳清产品供给保障水平。

(作者系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市场分析预警团队牛奶首席分析师)

经济日报

编辑:裴文责编:赵登华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