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筑牢鄂北生态屏障 ——我市《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实施方案》解读
  • 发布日期:2021-12-16 09:08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张春燕
  • 审核: 系统管理员

近日,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提出在全市全面推行林长制,进一步明确各级党政领导干部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构建党政同责、部门协同、源头治理、全域覆盖的长效机制,为建设“汉襄肱骨、神韵随州”提供生态支撑。
  《实施方案》是如何出台的?有哪些重点内容?我市如何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近日,记者采访了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就相关情况进行解读。
  厚植“神韵随州”生态优势
  全面推行林长制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大举措,也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抓手。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市持续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扎实开展鄂北生态屏障建设,厚植“汉襄肱骨、神韵随州”生态优势。其中,“绿满随州”行动完成造林绿化81.80万亩;完成精准灭荒绿化面积12.26万亩,实现了“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工作目标,“国家森林城市”顺利通过复检。全市森林绿化增量不断提升,质量不断提高,生态布局更加合理,生态支撑显著增强。
  去年底,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意见》,提出“确保到2022年6月全面建立林长制”。今年8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实施意见》,提出“确保到2021年12月31日前全面建立省、市、县、乡、村五级林长制”。
  我市认真贯彻中央、省关于林长制工作的安排部署。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根据中央和省实施意见,学习借鉴了外省、外市等先行市、县经验,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反复修改完善,形成了《实施方案(送审稿)》。最终,经市委、市政府审议同意后印发。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全面推行林长制,对强化各级党委、政府森林资源保护责任、提升资源保护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建设有颜值、更有气质的高人气城市。‘双碳’工作扎实推进,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全面推广,鄂北生态屏障建设大步迈进。城乡环境品质大幅提升,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城市更加宜居宜业宜游”。我们将以落实党代会精神为契机,全面推行好林长制各项工作,增绿添彩,建设美丽随州。
  构建“四级林长”责任机制
  《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3.7%,森林蓄积量达到2800万立方米,湿地保护率达到57.96%,主要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森林火灾受害率均控制在国家和省规定范围内。到2035年,全市森林质量明显提升、森林生态系统更加稳定、森林生态功能更加完善、森林生态效益更加显现、生态承载能力显著提升、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全面增强,全市林业治理能力全面提升,鄂北生态更加牢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神韵随州基本建成。
  《实施方案》明确了我市推行林长制工作的组织体系:市级层面设立总林长,由市委、市政府重要领导同志担任;设立副总林长,由相关市领导担任,实行分片负责。各县(市区)、镇(街道)、村(社区)设立林长,落实林长责任区域,实现林长全覆盖。市、县两级设立林长制办公室,承担林长制组织实施的具体工作。
  目前,我市已建立市级林长名单和责任区域清单,牵头责任单位和联系单位均已明确。根据《实施方案》,全市各级林长负责组织领导责任区域森林资源保护发展工作;开展责任区域森林资源巡查,市、县级林长每季度至少巡查1次,乡、村级林长每月巡查一次,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林长专题会议,协调解决责任区域的重点难点问题,推动生态保护修复;依法全面保护森林资源,妥善调处林权纠纷,强化林业行政执法,督促依法查处各类违法破坏森林资源行为,组织落实森林资源防灭火、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措施,维护森林生态安全;组织森林资源调查和森林资源监测,及时掌握森林变化动态;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施路径,建设“两山”示范基地,助力乡村振兴,实现生态富民。
  聚焦“六大任务”提能增效
  经多年持续努力,我市林业生态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同时存在一些短板不足和需要长期坚持的方面。《实施方案》按照省级要求,立足随州实际,针对性提出了林长制工作“六大任务”——
  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加大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力度,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严格控制林地转为建设用地,加强大别山、桐柏山、大洪山等生态功能重要区域和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域的森林资源保护。严格管控公益林和天然林,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落实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推进自然保护区和自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实行自然保护地差别化管控。加强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保护。
  推动国土绿化和生态修复。依据全市国土空间规划,科学布局生态空间,持续开展国土绿化提质增效。实施湖北长江经济带、淮河生态经济带、汉江生态经济带和大别山革命老区等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抓好长江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等重点工程,打造绿色生态廊道。开展森林经营,加强森林抚育和退化林修复,全面提高森林质量。不断提高森林城市建设水平,推进乡村绿化,建设美丽家园,促进乡村振兴。推广“互联网+义务植树”,提高全民义务植树尽责率。统筹推进绿地保护与修复,维护湿地生物多样性。
  扎实做好森林资源灾害防控。建立健全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防治地方政府负责制,全面提升疫情监测、疫情除治、检疫执法和检疫封锁能力。健全森林火灾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体系,提高科技防火水平,增强森林火灾防御能力。切实加强野生动物管控和疫源疫病防控工作。
  持续深化林业改革创新。巩固提升国有林场改革成果,全面激活国有林场活力,努力创建“富美国有林场”。完善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推进林业产业发展,有序推进森林保险、林权抵押贷款。大力发展木本粮油、特色经济林、苗木花卉、林下经济、林产品精深加工和森林旅游、森林康养等富民产业,推进林业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积极申报和利用“随州油茶”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做大做强油茶产业,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现路径,打造一批“两山”理论示范典型。
  加强森林湿地资源监测监管。开展森林、湿地资源调查、监测、评价工作。完善森林资源“一张图”“一套数”动态监测体系。建设林长制智慧信息系统和工作平台,提升森林资源监测监管智能化、精准化水平。
  夯实基层基础建设。加强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履职能力和乡镇林业工作站基础设施。加强基层林业行政执法机构和队伍建设,按照“县建、镇管、村用”原则,整合各类护林员,组建统一规范的综合护林队伍,建立“四级林长+监督员+护林员”责任体系,实行森林资源网格化管理。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