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随州市科技局2024年工作要点
  • 发布日期:2024-08-30
  • 信息来源:随州市科学技术局
  • 编辑:随州市科学技术局
  • 审核: 黄振忠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实施的关键之年,是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年。全市科技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和市委五届八次全会精神,提高政治站位、把握大局大势,以科技自立自强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为核心,以成果转化应用和关键技术攻关为重点,以聚合创新资源优化创新环境为抓手,着力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着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推进科技强市建设成势见效,为建设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提供硬核科技支撑。力争2024年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800家,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达到20亿元,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70亿元。

一、坚持协同创新,优化全域发展格局

(一)融合推进区域创新。融合推进襄十随神城市群一体化建设,加强城市群区域科技交流与合作,促进科研院所、创新平台等优质科技创新资源共享共用,吸引省内外创新资源向随州集聚。深度融合创新链与产业链,坚定不移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携手共建汉孝随襄十万亿级汽车产业走廊,不断增强优势产业竞争力。

(二)培育县域创新增长极。坚持以创促建,探索县域创新差异化路径,促进科技创新与县域经济深度融合。巩固提升曾都区省级创新型县(市、区)建设成果辅导支持广水市开展省级创新型县(市、区)创建工作。高质量推进随县(武汉)科创中心建设,推动随州国家高新区争先进位。以车联网、绿色智慧矿山为应用场景,科技赋能专汽、石材等特色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提升含智量”“含绿量”“含金量

二、坚持用为导向,破解产业发展瓶颈

(一)深入开展技术攻关。围绕产业链补链、扩链、强链需求,积极推动市级科技项目支持方式变革,面向“2236”主导产业优化配置创新资源与创新要素,精准引导创新主体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与揭榜制成果转化对接,形成以用为导向的创新资源配置机制,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产生一批关键性、原创性和标志性技术成果,努力开辟新领域、制胜新赛道,着力提高产业创新动能,以科技创新构筑支撑产业高端化、高新化发展的先发优势。

(二)建优建强创新平台。着力推动产业技术研究院体制机制创新,建立开放、包容、合作的产学研用合作机制,积极吸纳高水平人才团队,打造一研五化的产业创新桥头堡。围绕专用汽车、现代农业等特色产业,积极申报组建湖北省特种车辆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湖北省北斗导航高精度时钟器件创新联合体、湖北省稻米油产业技术研究院。以我市规模以上骨干企业为重点,培育一批省、市级企校联合创新中心,加快形成功能互补、平台共建、项目共研、资源共享的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强化绩效评价与效能发挥,实施奖优罚劣、淘汰出清,引导各类科技创新平台争先创优,为我市产业创新发展提供高水平、高质量科技创新供给。

(三)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认真开展省级科技奖励推荐,组织科技含量高、经济社会效益好的成果申报省科技奖励,对获奖成果进行市级配套奖励。积极对接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轻骑兵行动,常态化组织联百校、转千果、企业高校双向走进等对接活动,畅通企业与高校院所的科技成果供需对接渠道,落实科技成果转化后补贴政策,营造良好科技成果转化氛围。布局建设一批中试基地和技术转移专业服务机构,破解中小企业中试验证难题,力争全年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70亿元,转化应用科技成果30项。

三、坚持创新驱动,集聚高质量发展动能

(一)强化创新主体地位。持续实施《随州市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三年行动方案》,以增强高新技术企业市场竞争力为核心,以规模做大、实力做强、结构做优为目标,推动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和质量双提升,力争全年申报高企130家以上,有效期内高企数量突破300家;建立多级联动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工作体系,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应评尽评”“应入尽入,实现全年入库800家以上。

(二)加强科技金融支撑。积极打造科技型企业融资担保服务新模式,为科技型企业发展把脉问诊,推动科技担保机构与创投机构、金融等部门实现投担贷业务联动,量身制定科技担保贷产品及金融服务方案。探索推进企业科技创新积分制,以随州高新区为试点,精准识别和发现科技型企业,通过企业创新投入、创新产出、经营成长等指标作出积分评价,为科技型企业融资纾困牵线搭桥。组织企业申领科技创新券和高企发展专项资金,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三)用好人才第一资源。深入企业了解人才需求,全方位支持本土科技人才优生快长。聚焦炎帝人才计划,继续实施科技副总、科技特派员等柔性引才项目。整合各种有利资源,组织企业申报省级科创团队、科技专员、青年人才专项和国家科技人才计划项目。做好在随外国专家和外籍人才的管理、服务工作,优化来华工作许可审批流程,提升服务效能,做好海外引才安全保护。畅通技术转移渠道,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深化国内外科技交流与合作,推动国外优势科技资源助力企业发展。

(四)深化市校合作战略。常态化开展市校合作对接活动,擦亮随愿之城·聚才之州高校行品牌,着力推动高校、科研院所科技资源向随州聚集,不断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聚焦柔性引才、创新平台、成果转化三大重点,充分发挥高校工作站作用,将高校人才和科研优势与随州的产业优势有机结合,为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引擎。

(五)科技服务乡村振兴。继续抓好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培育,组织申报省级乡村振兴创新示范基地、星创天地,开展省级科创基地绩效评估,切实发挥创新平台支撑作用。以农业提质增效为导向,重点支持在农产品加工、特色农业、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领域开展技术攻关。完善科技特派员工作机制,新建一批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引导科技人才、资源和服务向县域一线集聚。牵头做好小林镇祝林店村驻村帮扶工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四、坚持优化生态,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一)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党对科技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稳妥有序推进机构改革,强化顶层设计、部门协同和市县联动,提升大科技统筹能力。推进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任务全面落地,加快推进科技与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促进区域科技创新综合实力稳步提升。抓好科技诚信体系建设,压实企业项目申报诚信主体责任,营造良好科研创新生态。

(二)加强科技政策宣传。对省、市现行有效的科技创新政策文件开展精细化梳理,分门别类汇编形成科技创新政策手册3.0版,综合运用随州科技公众号、短视频、宣讲会、政策上门小分队等方式广泛宣传、深入解读。统筹部门力量,加强科学普及,丰富科普传播形式,开展好科技活动周等系列科普活动,持续提升公民科学素质。

(三)落实科技惠企政策。全面落实市政府科创十条政策措施,及时兑现市级科技创新奖补项目资金。协同有关部门落实免申即享、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加快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逐步提高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加强科技部门上下联动,定期检查督办,补齐短板弱项,实现科技创新硬实力、软环境全面提升。

(四)着力做好信息宣传。要向内聚力、向外借力、善用巧力,构建良好的科技宣传工作生态圈。要进一步提高思想站位,强化责任意识和使命担当,深化科技宣传主旋律、提升宣传实效、突出宣传亮点,政治上跟上党性要求、思想上跟上形势发展、工作上跟上需求变化,全力完成省科技厅下达信息宣传任务,切实提高科技宣传工作的传播力、影响力和引导力。

五、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提升科技系统整体能效

(一)加强政治建设。持续深化一下三民实践活动,完善我为群众办实事长效服务机制,以党的政治建设为引领促进全市科技创新发展,以政治机关建设引领法治机关、模范机关、清廉机关等建设,把两个确立”“两个维护”“四个意识”“四个自信融入到履职尽责、拼搏赶超的行动中去。

(二)全面从严治党。深入落实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持之以恒纠正四风。用好监督执纪的第一种形态,强化日常监督,注重抓早抓小。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警示教育,推进廉洁文化建设,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风尚。

(三)提升干部素质。办好科技大讲堂活动,引导机关党员干部主动学习增才干、提高本领促发展,实现一专多能。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健全完善考核制度,坚持正向激励,强化干事导向,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与活力,以良好精神风貌和昂扬向上、奋发进的姿态投入科技创新工作。

(四)建设模范机关。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切实保障中央、省委科技创新重大决策部署和市委工作安排落实落细。深入推进依法行政,提高科技管理与服务现代化、法治化、科学化水平。扎实做好精神文明创建、城乡环境卫生整治、思想政治、意识形态、国家安全、统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建设、信访维稳、消防、禁毒、法治建设、普法宣传教育及法治单位创建、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招商引资、工会、共青团、妇联、老干、档案管理、国防动员、双拥、网站、财务、环保、保密、目标考核等各项工作。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