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市金融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根据《中共随州市委关于制定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和《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有关精神,为促进全市金融业持续健康发展,更好地发挥金融在全市高质量发展中的支撑作用,现编制随州市金融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一、金融业“十三五”发展回顾
(一)金融综合实力稳步增强
2020年实现金融业增加值66.12亿元,是“十二五”末的1.89倍,占全市GDP的比重为6.03%,比“十二五”末提高1.56个百分点。截至2020年末,全市本外各项存款余额1634.8亿元,是“十二五”期末的1.68倍,各项贷款余额885.44亿元,是“十二五”期末的1.94倍。
(二)金融组织体系不断完善
“十三五”时期,我市不断调整优化金融机构落户优惠政策,积极与省级金融机构交流对接,加强金融招商力度,全市金融机构类别和数量不断增加,金融组织体系逐步完善,形成了以银行、证券、保险为主体,其他新型金融业态协调发展的金融组织架构。2017年,交通银行随州分行、随县楚农商村镇银行挂牌开业;2019年,汉口银行落户随州。截至目前随州共有银行机构13家,网点248家,银行从业人员3924人;保险机构25家,网点149家,从业人员12200人;证券机构2家;小额贷款公司13家,融资性担保公司9家,典当行8家,融资租赁公司4家。
(三)金融服务水平持续提升
“十三五”期间,全市金融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形成了服务于农村、城镇、大中小微企业和对外经济的多维金融服务体系。随着交通银行、汉口银行、村镇银行等不同类型银行的入驻,金融服务不断丰富完善,为居民提供了多样化的特色金融服务。协调督促金融机构积极为实体经济提供信贷支持并给予政策倾斜,健全实体经济服务体系,丰富融资渠道,极大满足了企业发展资金需求。取消了企业银行账户许可,企业实现了在线预约开户,到银行“零排队等待”,从“跑断腿”到“最多只跑一次”,开户平均时长已由原先的“5+2”“2+2”降至现在的最短1天,最快比原来减少了85.7%。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农村金融网点已实现县域全覆盖。截至目前,全市农村地区共设有银行网点169个,助农取款点1340个,布放ATM机422台,布放POS机7301台,银行网点乡镇覆盖率、ATM覆盖率、POS覆盖率均达100%。
(四)贷款利率改革深入推进
规范辖内法人银行机构新发放贷款合同文本,推动辖内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新发放贷款由参考基准利率改成参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简称LPR),同时完成存量浮动利率贷款转换工作。落实LPR改革政策,打破了以往长期以来形成的定价惯性,也打破了贷款利率隐性下限和协同定价,更好发挥好LPR对贷款利率的引导作用,增强利率传导效率,提升金融机构的自主定价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同时,建立随州市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出台《随州市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工作指引》、《随州市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公约》。引导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自主确定的存贷款和类似金融产品利率进行自律管理,促进地区市场规范健康发展。
(五)金融惠企政策精准实施
疫情期间,多措并举额支持企业复工复产。一是加大疫情专项再贷款和支小优惠再贷款运用。全市发放疫情防控专项贷款5.92亿元,支持39家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财政贴息后企业承担平均利率1.23%,企业节省资金成本2323万元;发放支小优惠再贷款17.74亿元,支持企业1011家。二是积极落实援企惠企政策。运用“双直达”政策工具,支持地方法人银行对符合条件的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本金8.15亿元,支持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7.79亿元;组织银行机构对17173笔79.06亿元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惠及12033家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同时,指导金融机构对受疫情影响的932家企业、21543名个人提供信用记录保护,为4家中小接入机构减免信用报告查询费用7368元。三是有序开展“金融稳保百企”工作。联合相关部门筛选出170家重点支持企业,其中包含省级名单中的5家优先保障类企业,22家重点保障类企业,按照“一企一策”,分类指导,定点支持,获贷款支持企业的就业人数3万余人。四是搭建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工作的通知》,推荐湖北齐星集团子公司湖北齐星汽车车身公司作为首家与平台对接的供应链核心企业,带动其13家上游企业加入平台。目前,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其网点均已注册成为该平台用户,通过平台达成16亿元融资交易,拓展了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渠道。
(六)金融精准扶贫成效显著
以扶贫小额信贷为抓手,增量扩面加大扶贫贷款投放力度,帮助扶贫生产经营主体融资“降成本”,推动贫困户提高致富能力“补短板”,聚焦支持现代农业“调产能”,金融助力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完善金融服务平台。在全市设立村级惠农金融服务站812个,服务站非贫困村覆盖面100%;设立“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站”126个,覆盖率100%。二是加大信贷供给。建立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名录,对符合贷款条件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时筹备信贷资金,帮助全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制定融资方案,累计获信贷支持71亿元,合理满足了其信贷需求。三是创新服务模式。全市金融机构结合区域和业务特点,积极开展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创新推广“创业担保贷款”“菇农贷”“惠农贷”“创业贷”及“致富贷”等支农支小、精准扶贫信贷产品达70余个,用金融扶贫信贷产品创新搭建起银行与农户之间的桥梁,满足了贫困农户开展农业生产需求。
(七)资本市场建设不断完善
2016年,泰晶科技在上交所主板上市,我市企业上市实现零的突破;2017年,在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举行企业集中挂牌活动,组织54家企业集中挂牌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四板),打造了四板市场第一个随州板块;2018年,在武汉成功举办了11家企业集中挂牌四板活动;2019年新增上市报辅企业1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家,四板挂牌企业19家。目前,我市共有上市公司1家,报辅企业2家,新三板挂牌企业4家,四板挂牌企业132家,省级上市后备金种子企业4家,银种子企业7家。省高新投、省长江经济带产业基金与随州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合作成立20亿县域产业基金。随州国翼汽车产业基金作为我市首支政府性引导基金参股设立的股权投资基金,目前已开始项目投资。我市资本市场评价指数全省排名第7位。
(八)金融风险防控不断加强
成立了市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指挥部,调整了随州市打击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随州市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实施方案》,建立起由28个相关部门组成的金融风险防控工作指挥部,进一步规范了全市金融风险防范处置工作机制,加大金融风险防控力度。2018年前非法集资陈案已整体销号;非法集资陈案处置下降50%;没有发生涉及1亿元,2000人以上的大案、要案,随州非法集资蔓延态势得到有效遏制。地方金融组织监管更趋规范,对全市地方金融组织分行业开展摸底排查,分别建立工作台账,实行分类监管,对严重违规经营、风险隐患大的7家机构依法督促其停止业务,退出市场。
在总结“十三五”随州市金融业发展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存在的一些短板和不足。一是金融服务体系有待完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数量少、资产规模小、业务单一、综合实力弱。二是资本市场发展缓慢。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相对滞后,企业直接融资规模小。三是金融融合发展不足。金融与科技融合、与随州特色产业融合度有待提升。四是金融生态环境有待改善。金融创新发展氛围不浓,对高端金融人才缺乏吸引力。
二、“十四五”金融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面临的机遇
一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金融业发展创造良好基础。“十三五”期间,我市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发展,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虽然2020年初经受新冠疫情影响,但是中央出台的一揽子支持湖北经济发展的政策,“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湖北“一主两翼”发展布局,有助于湖北经济的复苏,也有助于随州地方经济的发展。
二是区域发展战略为随州市金融发展带来强大动力。随州被纳入国家淮河、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构筑鄂北生态屏障纳入省级战略,全省“一芯驱动、两带支撑、三区协同”战略能提升我市新定位,位于“汉孝随襄十发展带”的地理优势也将为随州高质量发展带来新机遇。
三是全市居民收入水平不断增加。“十三五”时期,在实体经济的推动下,我市居民收入提高。随着居民收入的提升,居民对消费的需求层次、等级结构不断提高,相应的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也将不断增加,多元化的投资需求也将成为金融消费新方向,将刺激金融业产品、金融业态跨越式发展。企业融资方式也将趋于多元,对金融业的新的高品质的需求将不断产生。
四是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2019年末,我市城镇化率为50.8%,较“十二五”末提升2.9个百分点。“十四五”时期,将是随州市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全面建设的关键时期,各类民生工程和重点工程建设不断提速,资金需求旺盛,金融业在经济发展建设过程中将大有可为。
五是金融体制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国家简政放权的力度不断加大,将给实体经济释放更大活力,注册制等金融体制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大,金融创新的空间不断拓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将不断提升,为进一步推进随州市金融业实现转型发展,实现质效双提升提供良好的机遇。
(二)面临的挑战
一是外部经济环境影响。受到2020年新冠疫情的影响,部分行业还未复苏、企业生产经营尚未走出低谷,加之国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为转移国内疫情防控不力的矛盾,对我国实施的长期遏制和打压战略,给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带来严峻挑战。国际贸易的下滑和不确定性也会以我市外向型企业的发展带来冲击。
二是新技术对金融业创新发展带来挑战。随着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不断成熟,与金融业不断整合,对传统金融模式和金融机构带来了巨大挑战。
三是金融整体规模依然不大。“十三五”期间,我市金融业虽然呈现快速发展,但与全省金融业发展水平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三、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金融工作的方针政策,加快构建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做大金融总量,优化金融结构,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增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能力,更好地发挥金融对实体经济“活血”功能,助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扩总量”与“优结构”相结合。把扩大金融资源,提高融资效率摆在金融业发展的重要位置,努力实现金融供给与需求的总量平衡。积极推进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的发展和结构调整,促进金融结构与产业结构、行业结构和城乡结构相适应。
2.坚持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相协调。要满足各类市场主体不同融资需求,鼓励更多企业既参与传统的间接融资,也提升直接融资的比重。
3.坚持市场导向与政府推动相结合。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优化金融要素市场化配置,增强金融体系活力,促进金融市场有序合理竞争。同时辅助必要的行政引导和政策支撑,充分发挥政府在金融改革发展中的重要保障和促进作用,建立适应随州市高质量发展的金融发展体制。
4.坚持改革创新与风险防范并举。遵循金融业发展规律,结合随州市经济特点,加大金融改革创新力度,开发适合随州经济发展需要的金融新产品、新服务。同时,健全风险防范机制,保障金融业稳定健康运行。
(三)目标任务
到2025年,基本建成各类机构健全、产品丰富、创新活跃、竞争有序、监管适度、功能完善、服务高效、安全稳健的现代金融体系,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和水平明显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显著增强,金融业成为我市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支柱产业。
一是金融综合实力更加强大。到2025年末,全市金融业产值占全市GDP比重8%以上;力争全市存款年均增速不低于7%、贷款年均增速不低于8%,全市银行业不良贷款率逐年下降;保费收入年均增长5%左右,保险密度、保险深度逐年提高,力争分别达到1600元、2.8%左右。
二是进一步完善金融组织体系。出台各项优惠政策,吸引外地优质金融机构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支持社会资本和大型企业在我市发起设立融资担保、融资租赁等地方金融组织。力争到2025年底,基本形成数量众多、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的现代金融组织体系,市级银行机构达到14家。
三是加快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持续推进规上企业改制,完善企业上市挂牌后备资源梯次培育和扶持机制,抢抓注册制机遇,重点跟踪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推动更多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同时通过补偿奖励、宣传推介等措施,积极培育债券市场发行主体,灵活运用多元化融资工具开展债券融资,通过上市挂牌、股权投资、发行债券、资产证券化、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等方式进行融资。力争到2025年底上市企业达到3家。
四是发展壮大产业投资基金。进一步完善政府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机制,建立投资容错机制和尽职免责制度,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政府引导基金。发挥财政性资金杠杆的撬动作用,统筹整合现有财政专项资金,吸引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参与设立我市重点产业基金,加大基金投放力度。力争到2025年底产业基金数量达到4支,规模翻一番以上,达到50亿元。
五是规范发展地方性金融组织。鼓励融资性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发挥“接地气”优势和“放大器”作用,大胆创新,积极探索,为小微企业和“三农”提供丰富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加强融资担保体系建设,支持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做大做强,充分发挥融资担保机构的增信作用,加快推进新型“政银担”合作模式,积极争取省再担保集团支持,推进落实调整后的“4321”新型政银担分担机制。
六是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创新。继续完善银行业保险业服务体系,支持银行业保险业向县域延伸服务网点。优化大中型银行功能定位,增强地方中小银行金融服务能力,强化保险机构风险保障功能,发挥银行、保险机构在优化融资结构中的重要作用。督导银行业保险业回归主业,理性开展制度和产品服务创新,促进资金进一步脱虚向实。
七是持续优化金融发展环境。到2025年,全市金融法治环境、社会信用体系得到进一步优化,形成金融政策支持更加健全,金融空间布局更加合理,金融风险控制更加有效,金融监管更加全面的金融良性发展的环境。
四、重点举措
(一)坚持回归本源,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1.加快完善金融要素市场化配置。制订和落实随州金融要素市场化建设行动方案,完善配套体制机制,促进金融要素配置、金融政策落地与实体经济发展规模匹配、结构契合、利益协调。
2.加大金融招商力度,扩大有效资金供给。一是出台各项优惠政策,吸引等外地优质金融机构在我市设立分支机构。鼓励现有金融机构加设营业网点,扩大服务范围。二是金融机构充分利用人民银行专项再贷款、“双直达”政策工具、支农支小、降准降息等政策机遇,发挥银行信贷融资的主渠道作用。三是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拓展产业链、供应链、销售链融资业务,通过促进政银企合作、加强融资调度等方式,不断扩大对我市实体经济信贷投放总量,提升市场主体融资获得感。
3.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有效保障民营小微、涉农企业融资需求。持续推进随州市“金融稳保百千万”活动,实现民营小微企业融资“增量扩面、降负减压、控险提速、创新发展”。做大做优扶贫小额信贷、产业扶贫贷款、项目扶贫贷款等金融精准扶贫贷款,推动涉农产权流转配置,推广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贷款,促进金融支持脱贫攻坚与支持乡村振兴无缝对接。
4.积极发展绿色金融。加大绿色金融政策引导,对绿色环保项目给予优惠利率补贴,为绿色产业企业提供政策优惠。积极发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绿色金融产品,助推低能耗、低污染行业发展。
5.持续加大保险支持。发挥保险的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作用,提升经济补偿和防灾减损方面的专业能力,探索投融资服务新机制,更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风险保障和长期稳定资金。
(二)拓宽融资渠道,发挥资本市场作用
6.助推企业上市。进一步强化上市工作机制,全面落实上市“绿色通道”制度。制定支持企业上市相关政策,组织开展上市业务培训活动,扩充上市后备企业库,助推更多企业上市。改变我市企业长期有以来依赖银行贷款的单一融资格局。
7.鼓励债券融资。在积极发挥现有产业基金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政府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机制,发挥财政性资金杠杆的撬动作用,统筹整合现有财政专项资金,吸引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参与设立我市重点产业基金,加大支持重点产业力度。
(三)深入实施金融改革,实现金融跨越发展
8.进一步理顺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体系,稳步推动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快速发展。支持现有银行业金融机构扩大营业网点铺设,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网点升级,增强向县城、乡镇、社区和农村辐射延伸的能力。
9.积极推进金融科技创新。引导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前提下运用现代科技成果完善或创新金融产品、经营模式和业务流程。聚焦普惠金融、绿色金融、互联网金融等新兴金融领域,加大应收账款、仓单、存货等质押融资产品的研发,鼓励基于产业链贸易的数字化订单、仓单、存货、应收账款融资等供应链金融产品创新。利用好“金融大数据”资源,盘活金融资源家底,加速金融资源从低利用效率和低配置效率领域进入到高效率的领域,促进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提质增效。
10.稳步推动政策性金融改革,充分考虑城乡差异、服务对象差异、金融机构差异,改变现有的以政策性贷款、财政奖补为主的政策扶持机制,探索建立政府引导基金等扶持形式,提高政策性资金使用效率。
11.大力支持现有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加大网点铺设力度,不断创新产品,拓宽业务领域和服务范围。积极引导符合条件的大型企业集团组建财务公司,提高资本运营能力。
12.加强增信机制建设。协调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协同地方发改部门推动地方政府政务信息公开,做好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信息公示工作,推进部门间信息共享与应用。加快中小微信息平台建设。打造信用信息平台,在其系统内创建小微信用信息平台模块,将其系统的水、电、气、海关等数据向商业银行开放共享。推进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推广应用,推动政府采购部门与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系统对接,推动开展政府采购合同线上融资业务,服务政府采购小微企业供应商融资发展。构建小微企业融资综合服务体系,建立围绕企业、金融机构、政府及司法部门构建多方信息融合的小微企业融资综合服务体系,打造线上随州市智慧银企综合服务平台和线下一站式多功能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将金融服务覆盖到不同成长期的中小微企业,集聚金融要素、汇集信息资源、创新金融产品、提升金融和企业培训服务,实现产业和金融的深度融合。
(四)扩大金融对外开放,拓展金融发展空间
13.扩大金融对外开放。鼓励境外金融资本在随州设立股权投资基金、村镇银行、融资性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探索境外投资者与本地法人金融机构开展股权合作,共同出资设立金融机构。积极利用境外资金。推进本地有实力企业到境外上市,从国际资本市场融资。支持金融机构利用远期、掉期等工具帮助企业规避汇率风险,创新人民跨境结算与融资新产品,促进企业贸易投资便利化。不断鼓励金融机构开发特色产品、创新服务模式,为我市进出口企业开展对外贸易、投资和工程承包等活动提供信贷、保函保理、人民币跨境结算、出口信用保险、境外并购基金等一揽子金融支持。
(五)严控金融风险,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14.强化风险监测预警。健全企业担保圈、债券违约、银行信用风险、互联网金融风险及地方金融组织等重点领域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完善重大金融风险和突发事件处置预案。提高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和处置工作效能,多方联动,形成合力,切实维护金融稳定。
15.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防范金融风险的决策部署,加强对辖区风险事件的分析研判,统筹协调,协调属地政府妥善应对风险。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压降不良贷款,做好银行信贷风险防控。对非法集资问题保持高度警惕,加强舆论引导和法制宣传,提高公众对非法集资的识别能力;继续加强非法集资等金融风险隐患排查,开展违法违规金融广告治理,强化防范非法集资等金融风险宣传,实现非法集资陈案数逐步下降,源发型案件明显减少,输入型案件防控工作及时高效,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
16.优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探索建立金融领域数据互联共享机制,优化司法环境,严厉打击恶意逃废金融债务行为,维护金融机构合法权益,建立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全面营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十四五”期间继续保持随州信用市州称号。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完善全市金融领导小组工作机制,研究决策我市金融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建立健全统一领导、分工协作、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定期召开由相关部门参加的工作会议,加强各部门对金融发展工作的沟通协调,做到“目标、责任、措施、协调”四到位,形成推动金融业发展的合力,促进全市金融业全面健康快速发展。
(二)加强政策引导
研究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和实施计划,发挥政策在促进各类金融创新等方面的激励引导效应。出台鼓励金融机构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将更多金融资源投入促进地方经济转型升级中去来,出台支持创新发展政策,帮助金融机构解决创新发展中的体制障碍,推动金融机构大胆创新金融产品,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支持金融机构做强做大,积极推动金融市场创新,努力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三)严格规划实施
加强对“十四五”金融业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监测、预警和跟踪分析,解决规划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利用电视新闻专访、金融论坛等多种方式和渠道,加强规划宣传,做好规划及相关信息公开工作,增强企业和社会公众对规划的认识和了解,让更多的企业和公众参与规划的实施和监督。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随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
您的浏览器版本太低!
为了更好的浏览体验,建议升级您的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