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市综合交通运输发展 “十四五”规划(节选正文)
  • 发布日期:2022-07-04
  • 信息来源:
  • 编辑:随州市交通运输局
  • 审核: 系统管理员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和湖北交通强国示范区建设要求,按照补短板、优结构、扩功能、提质效、促转型、强治理的思路,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紧扣“汉襄肱骨、神韵随州”目标定位,建成“桥接汉襄”关键支撑、打造“融通鄂豫”重要枢纽,构建适应国内国际双循环要求的现代交通运输体系。

二、战略定位

以服务国家与区域战略为导向,以随州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为指引,着眼新发展阶段,乘势而上推动交通运输事业高质量发展;着眼新发展格局,抢抓机遇,为做好随州双循环文章写实交通内容;着眼新发展布局,对接、实施和承接国家一揽子支持政策,为打造随州的特色增长极贡献交通力量。“十四五”时期,全市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战略定位是建成“一枢纽一支点”(鄂北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襄十随神城市群高质量发展交通战略支点)。

三、总体目标

以“畅通城市出口、通达大中城市、串联重点景区、服务新区发展、支撑实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为发展思路,到2025年,构建形成以铁路和高速公路为主骨架,国省道及重要县乡道一、二级公路为干线,高密度农村公路为基础,重要客货运枢纽为节点,外联内畅、高效便捷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到“十四五”期末,随州市的综合运输网络整体技术等级和服务水平以及通行保障能力明显提高,路网的协调管理能力、安全保障能力、应急处置能力明显增强,随州的综合交通网络更安全、更便捷、更高效、更绿色、更经济。

四、具体目标

“十四五”时期,全市交通将按照构建“一枢纽一支点”的战略定位要求,围绕“加密、提质、互通”的发展思路,深入推进综合通道、交通网络、枢纽站场、运输服务、交通安全、绿色交通、智慧交通及行业治理等八大领域建设,以补齐交通基础设施短板、提升交通服务水平为重点,努力完成“投资三百亿,实现四大提升,形成1312交通圈”。

具体而言:

投资三百亿:即随州市综合交通项目完成投资突破300亿元,力争360亿元。

实现四大提升:形成对外运输大通道、构建对内交通大格局、打造高效衔接大枢纽、提供优质交通大服务。

形成“1312”交通圈:到2025年,基本建成“1312出行交通圈”,即融入武汉“1小时经济圈”,形成随州市区“30分钟通勤圈”,随州各县市区之间“1小时市域交通圈”,随州至周边城市群主要城市“2小时城际交通圈”。

五、主要任务

规划实施加快构建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网络、着力打造综合交通运输枢纽体系、全面提升客运服务品质、积极提升现代物流服务水平、稳步实施“交通+”融合发展、大力推动综合交通智慧发展、全面促进综合交通绿色发展、稳步落实交通安全应急体系、切实推进行业治理体系和能力提升等九大任务。“十四五”时期,全市综合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匡算约360亿元,其中:

1.铁路

规划研究安康-十堰-襄阳-随州-信阳-合肥高铁、荆门-随州-信阳铁路、随州至广水市域(郊)铁路,争取纳入国家和省铁路中长期发展规划。

加快推进宁西铁路小厉联络线增建二线工程79公里、随县楚北公铁联运物流园铁路专用线15.6公里、国电长源随州电厂(2×660MW)铁路专用线13.5公里项目建设,总投资约57.44亿元。

2.航空

继续推进随县厉山通用机场的建设,“十四五”期总投资约0.86亿元。同步加快推动广水市军民两用机场和湖北(随县)蔚蓝龙脉支线机场项目的规划研究。

3.公路

“十四五”期公路投资匡算约为253.98亿元。

高速公路重点建设项目1个,为新建随州至信阳高速公路47.518公里,总投资63.56亿元。

普通国省道一二级公路新改建项目41个,共计495.5公里,总投资94.13亿元(包括“十四五”重点项目12个、227.1公里、52.71亿元,储备项目31个、268.4公里、41.63亿元)。其中:国道新改建工程232.8公里,包括一级公路167.1公里,二级公路65.8公里;省道新改建工程262.7公里,包括一级公路64.9公里,二级公路197.84公里。建设二级及以上农村公路483.3公里,总投资49.42亿元;其他重要县乡道建设350公里,总投资10.5亿元;乡村基础网连通工程1250公里,总投资5亿元;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2000公里,总投资8亿元;新建农村公路桥梁450座,总投资3.5亿元。国省道路面改造项目405公里,总投资15.44亿元。三年消危实现危桥改造228座,总投资4.43亿元。

其中,公路重点建设项目包括:

(1)G346随州市十岗至任家台段改扩建工程23.8公里,计划总投资7.96亿元。

(2)G346广水市十里至长岭段改扩建工程28.5公里,计划总投资2.47亿元。

(3)G316随县尚市至随阳店段改建工程30.1公里,计划总投资10.65亿元。

(4)G316广水市平林至曾都区淅河段改扩建工程36.6公里,计划总投资13.99亿元。

(5)G240随州市石桥至钟氏祠段改建工程23.3公里,计划总投资6.29亿元。

(6)G240随县柳林至周家湾公路改建工程30.53公里,计划总投资3.04亿元。

(7)S264万均线厉山至安居段改建工程14.0公里,计划总投资4.42亿元。

(8)S210广水市城郊绕城区段改扩建工程9.7公里,计划总投资2.89亿元。

(9)S320广水市桃南线桃园至南兴新建工程7.9公里,计划总投资0.53亿元。

(10)S211广水市李店至太平段改扩建工程16.64公里,计划总投资1.34亿元。

(11)S262曾都区万店至淅河段改扩建工程16.7公里,计划总投资1.16亿元。

(12)S263随县柳林镇区至随岳高速出口改建工程6.0公里,计划总投资0.63亿元。

4.场站物流

“十四五”期场站物流投资匡算8.27亿元。规划建设等级客运站7座,总投资3.06亿元(其中“十四五”重点项目5个,总投资2.73亿元);乡镇客运站3座,总投资0.03亿元;农村候车亭新改建309个,总投资0.2亿元。规划建设物流场站5座,总投资4.98亿元(其中“十四五”重点项目4个,总投资4.58亿元)。

客运站重点项目为:

(1)武西高铁随州南站综合客运枢纽,综枢一级,计划总投资1.50亿元。

(2)随县安居客运枢纽,综枢二级,计划总投资0.28亿元。

(3)随县万和客运站,三级站,计划总投资0.10亿元。

(4)广水市武胜关综合客运枢纽,综枢二级,计划总投资0.6亿元。

(5)广水市北门综合客运站,三级站,计划总投资0.26亿元。

物流场站重点项目为:

(1)随州市综合物流园,计划总投资2亿元。

(2)湖北源丰物流园,计划总投资0.58亿元。

(3)随州城乡万吨农产品和食品冷链物流中心,计划总投资1.8亿元。

(4)随县农村电商物流配送中心,计划总投资0.2亿元。

5.港航

规划储备建设项目7个,投资总匡算0.48亿元。包括封江航道整治工程、琵琶湖航道整治工程、徐家河水库航道布设航标、徐家河水库旅游渡运码头、琵琶湖库区搜救应急趸船、琵琶湖库区旅游渡运码头、封江库区旅游渡运码头。

另外加快推进随州市智慧停车场等智慧交通(1.76亿元)、曾都交通应急停车场(0.5亿元)、城市公交(3.88亿元)、邮政物流(1.98亿元)、管道(34.68亿元)等重点项目建设,共计总投资42.80亿元。

六、环境影响

本次规划总体上与《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相关规划相协调。规划区域的资源、环境基本能满足规划发展要求,规划的实施可以稳固区域空间格局、提高公众出行品质、提高城乡配送效率、改善城乡生态环境,提高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构建高效能绿色交通和数字交通体系,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助推城市新一轮的发展。在规划实施中,加强与国土空间规划的衔接,预留项目建设通道资源,在规划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在严格落实各项污染防治与减缓措施、严格控制环境污染、减轻居民生活不利影响的前提下,规划方案环境影响在可控范围内,对环境的不利影响都较为短暂和有限,随州市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四五”规划从环境保护角度是可行的。

七、保障措施

1.全面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统筹协调机制

建立健全随州市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协调机制,定期召开协调会议,了解重大交通项目前期工作进展,协调解决项目前期约束问题,加强市政府重点督办,将项目前期工作由部门行为转变为政府行为。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全市综合交通运输高质量快速发展。

2.加强相关规划衔接,确保规划有效落实

衔接贯彻省级交通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等相关上位规划,密切关注相关规划部署和调整情况,保证规划执行的一致性。加强与各级国土空间规划衔接,将交通重点项目统筹纳入各级国土空间规划,做好项目空间预控。统筹考虑前期工作所涉及的工作要求和条件,加强系统论证和科学决策,合理把握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时机与节奏,做好项目储备。

3.创新投融资模式,强化资金保障

充分发挥各级交通投融资平台的作用,强化交通发展的资金保障。继续推动社会办交通,积极探索采用多元化市场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积极争取部省补助资金,稳步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在交通领域的应用,引进央企、省企等大型交通建设企业参与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4.强化规划执行力度,完善规划评审机制

强化规划执行力与约束力,对于纳入规划的交通项目严格按照建设时序推进,加强项目计划管理,按照“规划一批、建设一批、储备一批”的原则,加大项目推进工作力度,重点支持资源占用小、与“三区三线”冲突小、有利于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的交通项目。围绕规划目标和任务,及时做好规划评估,完善规划执行考评管理机制,保障规划项目的顺利实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