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在线访谈解读】随州市“十四五”规划纲要
  • 发布日期:2021-12-09
  • 信息来源:随州市政府网站编辑部
  • 编辑:杨文明
  • 审核: 黄振忠


主持人:关注民生,解读政策,您关心的“在线访谈”为您解答。大家好!这里是随州市政府网、随州新闻网 “在线访谈”栏目,我是主持人黄芳芳。今天,我们邀请到随州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朱天香做客我们的访谈节目,在接下来的节目当中,朱主任将为大家解读随州市“十四五”规划纲要。朱主任,您好!欢迎来到我们的访谈直播间。

朱天香: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大家好!非常高兴能够通过随州市政府网、随州新闻网“在线访谈”平台与各位网友进行沟通和交流。感谢大家对市发改委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主持人: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启之年,大家对我市“十四五”规划情况和发展目标都比较关注,我市“十四五”规划纲要在随州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已经审议通过,那么首先请您介绍一下我市“十四五”规划纲要的总体构想是什么呢?

朱天香:好的。我市“十四五”规划纲要主要阐明随州“十四五”时期发展目标、主要任务、重大举措及到2035年远景目标,是今后五年随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其总体构想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主动承接全省“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全面融入“襄十随神”城市群建设,加快形成“桥接汉襄、融通鄂豫、众星拱月”的联动发展新局面,建设成为全国具有引领力的专汽之都、具有影响力的现代农港、具有吸引力的谒祖圣地、具有竞争力的风机名城,奋力打造全省特色增长极。

主持人:刚才朱主任简要地介绍了我市“十四五”规划纲要的整体构想。随州市产业特色明显,但是发展还不够。那么,我市“十四五”规划纲要对产业发展是如何规划的呢?

朱天香:随州是农业大市,也是新兴工业城市。我市“十四五”规划纲要对产业发展的规划路线是,坚持特色引领,多点发力,推动产业提质升级。坚持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建强专汽之都。引进推动中航油航空物流装备、新兴际华应急装备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建设。以专用汽车智能化、绿色化为方向,抓好省技改“十三条”和我市专汽高质量发展意见的实施,促进企业技改扩能,不断提高产品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培育更多“专精特新”企业。力争到2025年,全市专汽规模企业达到200家,专用汽车及零部件实现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专用车年产量超过25万辆。建好现代农港。围绕随州“两香一油”(香菇、香稻、油茶)、生猪、肉鸡、茶叶等特色农业,抓好重点农业产业链链长制责任落实。同时推动特色优势农产品走以外循环为主体、品牌化推进的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之路。到2025年,力争农产品加工规模以上企业250家以上,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年加工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培育农产品出口龙头企业60家以上,农产品出口额达到10亿美元以上。建设谒祖圣地。推动炎帝文化、编钟文化、曾随文化等随州地方特色文化与旅游、农业、医疗、康养、体育等行业的深度融合发展,支持随县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大洪山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打造风机名城。立足多元市场需求和未来发展方向,引导风机产业与智能制造、地铁装备等产业协作发展,支持鼓励三峰透平、湖北双剑、湖北微特风机加强自主创新, 推动风机产业高端化、智能化发展,风机产品由“跟跑型”向“领跑型”转变。

转型发展传统产业。积极建设能源强市,推动随州大型火电厂项目一期尽快投产、二期早日落地。积极引进省内外大型文化出版企业集团,带动发展文印出版产业集群。高标准建设随州高新区青春化工园区、随县石材综合利用示范园区,加快华鑫冶金等节能改造,推动新型建材、冶金铸造、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转型。

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一批拥有自主核心技术、代表未来方向的新兴产业。大力发展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探索发展农光互补、茶光互补、水光互补等新型光伏发电项目,巩固随州新能源在全省的领先地位。抢抓风口,打造数字经济产业园,推动大数据、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优做强电子信息、软体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优化提升现代物流、生态康养、金融服务等现代服务业。

主持人:朱主任,刚才您重点解读了“十四五”期间随州市发展壮大优势产业的规划,对我市工业经济发展具有战略指导意义。那么,靠什么推动这些规划的发展呢?

朱天香:创新是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核心动力。“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守正创新,健全机制,激发经济内生动力。

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支持有研发实力的企业建立科技创新平台,鼓励我市特色优势产业的重点企业与外部科研院所开展技术交流合作。在专用汽车、农产品加工、风机制造、能源化工、特种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领域研究制定产业技术路线图,找准技术瓶颈,开展重大科技攻关,提升产业创新发展水平和产业核心竞争力。

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持续推进“科技副总”选派工作,每年力争10名以上省级“科技副总”来随开展科技创新服务。抓好本土人才培育,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筛选、配置中的决定作用,以企业最迫切、最核心的人才需求为指引,建立务实的人才培养使用和评价奖励机制,培养各领域、各行业的“随州工匠”。

优化创新生态环境。探索实施重大科技项目“揭榜挂帅”制,推动技术、投资、人才、市场等要素资源向攻关项目集聚。强化科技金融服务,推动金融机构开展人才贷、验收贷创新业务。积极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惠企政策,促进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

主持人:市委、市政府提出要落实省委、省政府“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发展布局和推进“襄十随神”城市群一体化建设战略,我市“十四五”规划将从哪些方面推动融合发展呢?

朱天香:承接省“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发展布局,融入“襄十随神”城市群建设是我市在新的时期实现协同发展、跨越发展的重大机遇,“十四五”时期我们将重点从以下方面着手促进融合发展。

推进交通一体化。开展“襄十随神”城市群交通“硬联通”工程,全面摸排打通瓶颈路、断头路,疏通区域内交通“毛细血管”。积极争取随州至信阳高速铁路前期工作开展,加快宁西铁路小厉线增建二线、随信高速公路建设,推动随县厉山通用机场提档升级,规划建设广水市军民两用机场,形成高速铁路“十字型”、公路“网络型”、区域发展“网格型”格局,畅通对外综合运输“大动脉”。

推进文旅融合化。围绕建设全国具有吸引力的谒祖圣地,加快培育高端旅游业态,形成随州文化旅游业在“襄十随神”城市群中的特色地位。以炎帝故里、编钟博物馆、擂鼓墩曾侯乙墓遗址、大洪山风景区等旅游景区景点为重点,串联襄阳古隆中、十堰武当山、神农架等,联合打造“襄十随神”精品旅游线路,加快四地旅游一卡通推广使用,联合推动城市群文化旅游产品网络推广。

推进产业配套化。联合打造“汉孝随襄十”万亿级汽车产业走廊,提升城市群内汽车产业配套水平和效率,引导建立跨区域应急产业协会,共同推动建设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牵头建设鄂西北香菇产业集群,建成全国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加工出口基地。实施“优质粮食工程”,联合建设跨区域农业产业链,共同建设鄂北粮仓。创新“飞地经济”、汉襄离岸产业中心等举措,探索“研发在汉襄、生产在随州”“总部在汉襄、分厂在随州”合作模式,带动随州产业提质升级。

推进要素集聚化。积极推进区域社保、医疗、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探索建立区域性政策性银行,合作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引导争取各类金融机构设立驻随分支机构或服务中心。深化与周边城市联动发展,营造无差别市场发展环境。

推进环保协作化。加强环境污染跨区域联合执法,联合开展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和国土绿化行动,共同构建鄂北生态屏障。加快推进鄂北水资源配置二期、府澴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鄂北旱包子地区水资源优化配置、随南大洪山北麓区域水系连通工程,共同构建鄂北现代水网。

主持人:改革开放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市委、市政府不断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取得了巨大成就。“十四五”期间,我市在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将采取哪些措施呢?

朱天香:“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多维增强发展活力。

全面深化市场改革。牢牢树立市场在经济社会资源分配中的决定地位,健全公平竞争审查机制,进一步放宽民间投资准入领域,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市政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的投资。加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深化“多规合一”改革,加快“僵尸企业”出清,以“亩产论英雄”为导向,推动土地空间、环境容量等资源要素向优势产业、优质企业集聚。优化调整国有经济布局结构,巩固扩大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推进随州市优质企业与央(省)国企进行对接合作,积极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完善法人产权制度,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加速提升开放水平。积极融入湖北自贸区建设,加快保税物流中心(B型)建设,用好公用型保税仓,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整合提升现有工业园区、农业产业园区及配套物流园区,着力提高对外开放、招商引资、承接产业水平。不断扩大寻根节、中国(随州)应急产业发展论坛、湖北·随州国际香菇产业博览会等活动影响力,提升随州的知名度、美誉度。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倡议,支持企业“走出去”开拓新兴市场,扩大我市优质商品出口规模和对外投资规模,力争到2025年,全市新增10家以上境外投资企业。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践行“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服务理念,强化市县政务服务大厅“一站式”服务功能,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努力使随州成为全省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企业获得感最强的城市之一。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全覆盖、常态化,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市场监管机制。严格执行涉企收费清单、收费标准,确保清单之外无政府定价收费。依法推进政务公开,加强社会信用信息共建共享、完善信用评价和失信惩戒机制,打造一流社会信用体系。

主持人:“十三五”期间,我市城市发展日新月异,乡镇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十四五”规划纲要对城乡协同发展有什么规划呢?

朱天香:“十四五”规划纲要对城乡协同发展有具体的规划,主要是提升能级,补充短板,推进城乡协同发展。

加速城市品质提升。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以改造、新建城市主干道为骨架,打造畅通城市“微循环”为重点,增强全市道路互融互通。加大老旧小区改造步伐,完善老旧小区水电供应、停车位、无障碍设施、公共服务等配套设施,改造老旧小区300个以上。完善城市农贸市场配套设施,提升城市农贸市场服务水平。规划建设立体停车场,增加公共停车位,改善城市拥堵问题。启动城市排水设施改造工程,消除城市易涝点,实现城市建成区范围内“小雨不积、大雨不涝”目标。提升城市供水供气供暖保障能力,建设城东应急水厂,加快城市主次干道老旧供水管网改造,推动工商业和居民住宅供热、供暖工程建设。

支持县域补齐短板。全力推进随县、广水市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产业培育设施提质增效,支持随县新建公办高中、“五馆一场”(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游泳馆、体育馆、体育场)、社会福利院、县城污水管网、县城智慧交通工程,支持广水市建设一医院新建院区、妇幼保健院婴幼儿托育服务大楼、“四馆三中心”、马都司生态新城等项目,着力提高县域综合承载能力和品质。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对凡是符合落户条件并在我市城镇落户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地社区必须接受落户。保留并维护进城落户农业转移人口在农村的合法权益,农业转移人口继续享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及其他集体经济权益,并建立依法自愿有偿流转机制。全方位搞好保障,让农业转移人口在就业、教育、卫生健康、住房保障、社会保障方面享受到同等服务,安心落户。力争2025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2%以上。

主持人:经过多年努力,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巨大成就,实现整体脱贫,开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乡村振兴方面,“十四五”规划纲要是如何规划的呢?

朱天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我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我市“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产业为先,筑牢底线,全面促进乡村振兴。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五年过渡期“四个不摘”的工作要求,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度总体稳定。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开展定期核查,及时发现帮扶,动态清零。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因地制宜在搬迁地发展产业,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推进农业现代化。扎实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六个一”特色产业示范村镇培育工程、特色农业品牌创建工程、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提升工程,推动优势农产品做大做强,实现增产、增质、增效。大力发展休闲康养、农事体验、电子商务、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推进农旅结合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随县建设“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深化农业农村改革。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农村宅基地等改革为突破口,探索完善农村集体经济有效的经营模式,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办好具有市场功能、民生性质的人民公司,增强村级集体经济“造血”功能,为乡村振兴提供“源头活水”。

主持人: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十四五”规划中,我们将如何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呢?

朱天香: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遵循,也是“十四五”规划纲要的重要指导思想。要严把源头,绿色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持续推进污染防治。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持续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施工扬尘、油烟、秸秤焚烧、移动源等大气面源污染整治力度。针对建材、化工等重点行业、涉气工业企业,开展绿色改造,确保稳定达标排放。深入落实河湖长制,全面开展水生态修复。引导推动乡镇污水处理设施有序、有效运营。加强土壤污染防治,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强固体废弃物规范管理,提升危险废物安全处置能力、生活垃圾分类收集与处理处置能力、工业固体废物协同处理能力。

持续推进节能减排。锚定“双碳”目标,严控“两高”项目上马,围绕化工、冶金、建材等重点行业,深入实施新一轮工业转型升级行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淘汰落后产能,促进节能降耗。积极探索用能权、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林权等市场化交易制度,支持曾都区开展“两山”示范创建,支持大洪山、徐家河片区参与碳排放权交易工作试点。

持续推进生态修复。持续推进封山育林、退耕还林、植树造林。促进绿色矿业建设,重点推进“三区两线”矿山复绿、随县吴山、万和石材矿山等5个重点区域生态修复。

主持人:以人民为中心,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市委、市政府每年工作的重中之重。那么,在“十四五”期间,关于民生领域我市有哪些规划呢?

朱天香:发展和改善民生,始终是政府工作的中心和重点。“十四五”规划对民生工程也做了重点规划,全力服务改善民生。

全力促进群众就业。充分发挥公共就业服务中心平台作用,为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即时提供就业岗位和企业招聘需求等各类就业信息,消除就业性别歧视。坚持“培训为就业服务”方针,健全职业技能培训机制,推动培训促进就业,支持有技术、有资源、有资金的劳动者灵活就业、自主创业,做好大学生、农民、城镇失业人员、返乡退役军人等重点人群就业服务工作。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下。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扎实开展社保扩面行动,稳步提升待遇水平。完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强化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与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功能。完善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统筹制度。实施安居工程,加快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实行公租房实物配租、租赁补贴保障等方式,满足困难群众多样化居住需求,持续推进公积金扩面工作。健全社会救助服务体系,推动社会救助信息共享,促进精准救助。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办好群众满意教育。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协调多样发展,到2025年,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3%,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8%以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支持随州职业技术学院建设省级优质高等职业学校。抢抓独立学院转设机遇,引进建设一所本科院校。全力建设健康随州。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建立分级诊疗制度,落实“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计划,打造城市15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和农村30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加快推进市中医医院新院和中西医结合肺科医院等重大项目和一批公共设施项目建设。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慎终如始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统筹建设集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技普及、普法教育、体育健身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基层综合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创造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优质文化产品。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现代传播能力。

主持人:好的,朱主任对我市“十四五”规划纲要作了全面的解读,相信广大网友对我市的“十四五”规划也有了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市“十四五”发展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一定能够实现。感谢朱主任百忙之中做客我们今天的访谈节目。

朱天香:谢谢主持人,谢谢各位网友。

主持人:观众朋友们,今天的节目就要跟大家说再见了,感谢各位网友的关注,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