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随州市城管局2015年预算公开
  • 发布日期:2015-03-20
  • 信息来源:随州市城管执法局
  • 编辑:admin
  • 审核: 系统管理员

      市城管综合执法局2015年预算编报说明

    一、部门概况

     随州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以下简称市城管综合执法局),为市政府直属正处级事业单位,局机关编制16名,实有人员12名。其中局长1名,副局长3名,工会主席1名,内设办公室、督查考评科、执法监督科、业务管理科(行政审批科)、政工人事科等5个科室。

  市城管综合执法局下设9个机构,编制280名,分别为:随州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城区分局(编制62名)、随州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高新区分局(编制35名)、随州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规划分局(编制40名)、随州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督察大队(编制10名)、随州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渣土管理大队(编制15名)、随州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机动大队(编制20名)、随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编制10名)、随州市灯饰景观和户外广告管理处(编制8名)、随州市市容环境卫生局(编制80名)。除随州市市容环境卫生局为副处级事业单位外,其他8个单位为正科级事业单位。上述单位共有人员1120人,退休人员:环卫处204人。

  主要职责:负责全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和市容环境卫生行业管理,根据法律法规规定,在市政府确定的行政区域,行使市容环境卫生、城市规划管理、城市绿化管理、市政管理、环境保护、工商行政管理、公安交通管理等方面的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负责城市管理和市容环境卫生方面科学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负责数字化城市管理的规划建设、组织实施、指挥协调和监督考核工作。

  负责城市户外广告、门面招牌、彩虹门、横幅布标悬挂的管理工作;负责城区机动车停车泊位的设置管理;负责城市景观照明工作;负责“门前三包”管理工作。负责环卫设施、设备安全运行、环卫企业资质监督管理工作;依法征收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负责环卫服务市场化改革工作;负责城市建筑垃圾的统一管理;负责编报城市环卫基础设施建设计划经批准后组织实施。承担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日常工作。

  二、部门年度(或中长期)工作重点

  今年以来,市城管综合执法局以“五城同创”为载体,全方位开展乙未年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整治为契机,大力开展长时间环境综合整治,努力探索长效管理机制,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以项目为抓手,高标准推进重点工程建设。

  公厕改造工作是今年市政府十件实事之一。受领任务后,我局迅速从环卫处、督察大队、曾都区抽调人员组成项目组,制定方案,明确任务。按照“先中心城区后边远城区,先改造后新建,先易后难”的原则,同时结合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及“旅游厕所革命”等活动,确定了50座公厕改造对象。目前,旱厕改造已经完成36所,其他公厕改造将在10月底完工。

  (二)以创建为契机,强化城市环境综合整治。

  一是乙未年寻根节市容环境整治工作圆满完成。一方面针对贵宾出行沿线临街墙体破损脱落、广告牌匾陈旧肮脏、墙面乱贴乱画的现象,我局向各临街单位发放通知500余份,督办临街责任单位迅速清洗卷闸门,粉刷墙面及围挡,并安排督察大队负责日常检查督办,抓好落实。另一方面整合一、二、三分局及曾都区骨干力量,组建了60人的市容整治专班,拉网式清理寻根节贵宾出行沿线破损及不规范的广告牌匾,拆除更换破损及不规范的广告牌匾27块,清理各类横(条)幅140余处。

  二是市容环境、秩序全面提升。今年,我局结合“五城同创”、兰花节及寻根节等重点活动,我局重点对解放路、舜井大道、花溪巷、聚玉街等处占道行为进行了整治。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城区小街小巷“牛皮癣”现象,今年局投入50万元资金,由专业的市容美化公司对主城区35条街巷共33.5公里的“牛皮癣”进行全面清理。

  三是道路清扫保洁模式全面改革。将城区20条主要街道,划分为17个标段,按面积、价格核算后,通过公开竞争的方式,承包给有责任心的环卫工人自主经营,这种模式有效地打破了长期以来环卫清扫保洁的大锅饭体制,清扫保洁质量大幅度提高。与此同时,环卫处机扫队满负荷运转,加大道路机械化清扫清洗力度,力求洗出道路本色。

  四是城市亮化工作整体加强。根据市委市政府创建品牌城市和打造一湖两岸夜景亮化指示精神,我局重点对滨河风光带循环走廊进行美化亮化,要求项目单位建设过程中对夜景亮化同规划、同施工、同验收,并按时开闭亮化设备。同时,加强与48个滨河亮化单位对接,全面管控亮化时间,营造出璀璨的城市夜景。

  五是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顺利实施。一是多措并举,加大建筑渣土漏撒污染治理力度。与公安交警组成整治专班,共处罚查扣违规建筑渣土运输车辆68台次。重新出台了《随州市建筑渣土管理暂行办法》,台。成立益达、鸿运、华威、畅晟达等四家建筑渣土运输公司,实行改装密闭车辆133台。督办城区7个在建工地按要求实施围挡,硬化道路出入口,每个工地出入口安排至少3名专职清扫保洁人员进行清理。二是创新机制,加大城区道路扬尘污染整治力度。市环卫处将作业时间改为晚上10点至凌晨4点,同时逐步扩大城区道路机械化清(洗)扫范围,今年机(洗)扫面积达到近300万平方米,机械清(洗)扫率首次突破65%。主城区一天两次和外围区域一天一次洒水压尘次数均改为一天四次,有效控制了道路灰尘的污染。三是整合力量,加大夜市烧烤油烟污染整治力度。成立市容环境整治专班,按计划、按步骤对青年路、小十字街、沿河大道等处的烧烤摊点进行整治,暂扣烧烤炉、排气扇等占道经营设备12套,规范占道烧烤摊点32处。

  六是城区饮用水源地得到保护和治理。环卫机扫队每天对水源地周边主要道路进行一次机械化清扫和清洗,今年机械化清扫(洗)率达到70%,明显高于其它路段。与此同时,不断加大督办考核力度,将城区18条主要道路的清扫保洁工作纳入考核范围,每日检查、每周小节、每月汇总兑现,并拿出20万元专项奖励资金,对清扫保洁工作较好的承包人予以奖励。由于措施得力,水源地区域环境卫生管理质量明显提升。4月7日,我局组织40余人对柳树淌社区等3处违法建设进行了拆除。 另外,组建了60人的市容秩序整治专班,重点对一湖两岸早夜市经营、乱泼乱倒、乱停乱放行为进行整治,每周一、三、五进行早点整治,二、四、六进行夜市整治,共处罚乱泼乱倒行为185人次,规范出店经营450余处,取缔9处,拆除破损不规范的广告牌匾117块。

  (三)加强履职,严格落实各项监督考评工作。

  今年以来,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城区背街小巷及城乡结合部环境卫生脏乱差现状,我局创新监督考核机制,会同第三方检查机构,对曾都区各办事处、城南新区、经济开发区及高新区城东新区、淅河镇等8个单位,所辖的背街小巷及城乡结合部的环境卫生管理情况进行全面检查考核。检查采取步行查看、拍照取证、据实打分的办法进行,每个辖区抽检3条背街小巷和城乡结合部道路,每天一检查,每月一汇总,并在随州日报、随州文明网上通报。

  建立市区领导包保中心城区主次干道、城区相关部门包保城区巷道,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建立检查考核长效机制,安排专人采用日检查、周小结、月汇总的办法,对中心城区13条主要街道,27个包保路长单位的门前三包到岗率、履职尽责情况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在随州日报、随州文明网上通报。截至目前上半年已通报4次,下一步计划将半年通报情况汇总后报市、区包保领导,强化整改落实。

  三、收支预算安排情况

  (一)部门财政拨款收支预算安排情况

  财政拨款为574.77万元,其中公共预算财政拨款349.77万元,政府性基金收入180万元,支出合计529.77万元,其中工资福利性支出92.84万元,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23.73万元,商品和服务支出103.20万元,其他资本性支出180万元,其他支出130万元。

  (二)部门“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情况

  今年我局“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为15.02万元,我局对公车运行费用实行定点维修、定点加油、统一保险和统一报废更新制度。如实登记上报公务车辆情况,节假日严格执行公务车辆统一停放在单位院内的规定。今年公务用车费去年同期有所下降。我局的公务接待严格执行“三定”、“四不准”制度,不存在公款大吃大喝及高消费娱乐等情况。公务卡使用按有关规定执行,费用开支用公务卡结算,只有少数临时性开支用现金结算。我局加强对会议经费的管理。控制会议时间、会议规模,尽量利用机关会议室,能够简化会议形式的一定要简化。今后我局将会继续严格控制“三公”经费,按照上级的要求,继续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强化制度建设,完善预算分配机制,进一步加强“三公”经费预算的编制和执行管理,大力推进建立和完善厉行节约的长效机制。        

2014年10月30日

 

 

城管执法局“三公经费”同比持续下降

  市城管综合执法局落实中央及省市关于加强“三公经费”经费支出管理的有关规定,多管齐下控制“三公经费”,公务消费活动明显减少。1-4月,“三公经费”同比下降了50%,其中因公出国(境)费用为零,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同比下降了30%,公务接待费同比下降了55%.分析近年数据,该局“三公经费”支出呈总量减少,逐年大幅下降的趋势。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