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行记者 韩亮 易木生 朱靖雯
大江东去,逶迤滔滔碧波;半城山色,旖旎万千烟树。
夷陵大地,虽已入冬,仍绿意盎然。
当前,正是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冲刺“十二五”、起跑“十三五”的关键时刻。11月16日,省委省政府在宜昌召开全省推进城市绿色发展现场会,吹响了我省绿色发展的集结号,参会的市、州代表为宜昌这座崛起的“后现代”绿色之城所折服。
11月19日,荆楚行记者行走宜昌,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绿动”。绵绵细雨夹杂着绿色植被散发在空气中的清香,浸润脸庞,沁人心脾。
绿色发展,宜昌先行。省委常委、宜昌市委书记黄楚平说,宜昌以“后现代”理念推进城市绿色发展,以人为本、以人为核心,践行“三维纲要”,走出一条生态优先、产城融合、城乡一体、人城共进、智慧个性、包容共享的绿色发展之路。
理念引领 谋定快动建大城
远看场馆,是一件玲珑的后现代作品;近看立面,则像一个山水镜面。在宜昌新区核心区,这个造型别致、侧卧“绿毯”的银白色建筑——宜昌规划展览馆,格外引人注目。
我们走进其中,穿越“时光隧道”,宜昌的过去和未来触手可及;站在宜昌总规沙盘模型前,3D动感的大城规划跃然眼前。
令人惊叹的不止这里。站在宜昌城区最大的城市公园——磨基山公园21米高的亲水平台上,瞭望整座城市:万里长江在脚下奔腾,对岸的宜昌主城区风貌尽显,薄雾笼罩下的宜昌格外秀美。好一幅天然的水墨风景画!
辽阔的城市胸襟从何而来?
大格局定位,跳出宜昌看宜昌,从不同视角审视定位宜昌,谋划形成了“135”的城市目标定位体系。即:1个总体定位——建设“既大又强、特优特美”现代化特大城市;3个功能定位——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三峡城市群中心城市和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5个特色定位——建设国家创新型示范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城市、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城市、长江流域区域合作示范城市和世界水电旅游名城。
以国际一流水准为标杆,在以人为本、生态优先、产城共荣、智慧便民、人文化成、开放包容的后现代理念引领下,携手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美国SWA设计公司、荷兰阿卡迪斯公司等国内外顶尖机构规划设计城市,规划了“一主五副、一带四廊”全域城镇空间结构和“一江两岸、组团发展”中心城区发展格局。
挖掘宜昌文化元素,率先在全国同类城市编制城市色彩规划,规范引导城市建筑色彩。强化城市山体绿线、城市水面蓝线、历史文化街区紫线、市政基础设施黄线“四线管控”,力求多留遗产、不留遗憾。
绿动峡江 创新驱动筑新城
在筹资融资上,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和种子资金的乘数效应,撬动社会资本、产业资本、金融资本多元投入。以市场化方式整合建立城建控股、高新投、国投、交旅投四大投融资平台,三年融资1000多亿元。
宜昌新区首个绿色“海绵”工程—求索众创中心项目,学习借鉴深圳等地经验,采用1.5级土地开发模式,利用城市远期规划控制土地,大大缩短区域开发时间,有效提升土地开发效率。
创新不仅体现在破解资金、土地等难题上,而且想方设法为自然生态“让路”。
点军区8公里长的江城大道建设,由于道路沿线布设有大小150余座高压电塔,大幅迁移线塔会抬高资金投入,大举挖山开路势必违背生态理念。宜昌新区创新思路,让道路绕线穿杆而行,使得有曲有直、有高有低的地面生态道路与空中高压走廊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景观。
至喜长江大桥在修建之初,为最大限度保护濒临灭绝的“水中活化石”中华鲟,大桥专家组最终决定采用“一跨式”过江方案,在水中不设桥墩,这样施工难度增大,投入也增加了约2亿元。
六大水系治理、八大公园建设成为市民眼中“绿动”的风景线。城区绿化开工面积260万平方米,建成开放公园280公顷。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5%以上,居全省市州第一;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超过14平方米,市民出门300米见绿、500米进园。
人城共进 绿色家园享幸福
11月20日一大早,51岁的市民黄华就在运河公园练起了太极拳。由于居住在附近的运河佳苑,他每天早上坚持到这里锻炼。“以前这里是臭水沟,垃圾遍地,现在公园建起来后,跟自家的后花园一样,环境好了,漂亮极了。”他笑逐颜开。
公园的廊桥边,沈开梅和她的朋友们正在缤纷的落叶里拍照。不一会儿,拍摄的照片就在她的微信朋友圈里散开。在这里居住了大半辈子,一点点变化都让她们感到惊喜。
这条30余公里的运河,流淌了几代宜昌人的记忆。宜昌市政府将运河整治作为市人大一号议案,总投资10.5亿元,历经3年实施截污清淤、除险加固、绿化造景、整治拆违等12个方面的专项整治,新增绿地1800亩,实现了“水清、岸绿、景美”。
安置房建设是宜昌后现代特大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宜昌新区坚持路网、公建、安置、生态“四个先行”,拿最好的地块建安置房,按照商品房标准建安置房,引进一流企业建安置房,将宜昌新区打造成“住有宜居、学有优教、病有良医、老有颐养”的幸福之城。
宜昌奥体中心,以体育场为核心,体育馆、游泳馆、射击馆、网羽中心像花瓣呈向心形飘落在外围,一朵“百合”静待开放。一两年后,这些场馆将陆续投入使用。
居民出行上,投运多月的宜昌BRT公交,串联起宜昌市民的幸福生活,引领着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自开通运行以来,宜昌市民公交出行增加20%,步行、自行车出行增加50%。
宜昌在城市建设发展中,始终坚持发展为民、为民发展,大城梦、绿色梦逐渐成为人民群众的幸福梦。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随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
您的浏览器版本太低!
为了更好的浏览体验,建议升级您的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