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广水市委 广水市人民政府
近年来,广水市认真落实“竞进提质、升级增效”总要求,克难奋进调结构、稳增长,齐心协力抓改革、惠民生,实现了“十二五”圆满收官。2015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248亿元,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278亿元,增长18%;财政收入20.9亿元,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6亿元,分别增长17.6%、21.5%。2016年一季度,全市完成生产总值48.8亿元,同比增长8.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16亿元,同比增长11.1%;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98亿元,同比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60元,增长8.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70元,增长9.3%。
树“领跑”之志以转型提升发展
突出转型升级。实施产业倍增计划,一手抓新动能培育,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深化“两化”融合,推进主导产业特色化发展、智能化生产。围绕打造百亿智能装备产业,广同控股积极领跑智能装备产业前沿,引进日本高端智能机器人,着力拓展全产业链,抢占产业转型制高点,总投资20亿元的智能装备产业园加快建设,该项目纳入省级智能装备制造专项;围绕打造百亿风机制造产业,推进“机器换人”行动,新型地铁风机成功对接武汉、郑州地铁,骨干企业升级换代产品达70%以上,擦亮了中国风机名城名片。
突出技术改造。坚持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企业技术改造、装备升级步伐,推进技术改造与产品升级、产学研合作、产业链提升、淘汰落后产能“四个同步”。广彩公司投资1亿元引进德国海德堡14色凹印设备,湖风风机投资3000万元引进丹麦设备,轻工机械投资2000万元新上高速曲面胶印机,一批工业企业通过技改扩能焕发了勃勃生机。目前,全市2家企业引进了博士后工作站和院士工作站,20多家企业与武汉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高新技术企业达17家。
突出企业成长。坚持“壮大”与“育苗”并举,大力聚合要素资源,实施中小企业成长、100万元税收企业培育、骨干企业升级“三大工程”,支持一批企业走“专精新特”之路,支持一批企业兼并重组、做响品牌,打造工业转型升级的“集团军”。目前,全市规模企业达218家,税收过百万元工业企业达29家。
蓄“抢跑”之势以创新激活发展
推进体制创新。坚持能简则简、能放则放,再精简20多项行政审批,全面推进行政审批“三集中三到位”,启动“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商事制度改革,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切实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草根创富”活力,马坪镇“小财政、大民生”创新经验被央视新闻联播报道,全市新增个体工商户和民营企业9314家。创新督办落实机制,狠抓项目领办、督办、帮办,实施“月督办、季汇报、半年观摩”,一批重点项目提质达效。全市实施过2000万元工业项目63个,15个竣工投产。
推进业态创新。坚持领跑与赛跑、争先与领头同步推进,致力做大互联网经济。整合资金8000多万元建设电商运营中心,引进阿里巴巴农村淘宝、广和慧云大数据等电商巨头落户,加快实施“万村千乡”工程,50%以上村(社区)建立了电商网点,广水被评为全国第二批电商进农村示范市。鼓励骨干企业发展电子商务,运营中心聚集30多家电商企业,20多家重点企业参与B2B交易,德润锂电池网销率达90%,传奇园艺在淘宝网园艺类16.5万家店铺中销量第一。正在引进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对电商运营中心整体打包,加快建设物流基地和电商孵化基地,致力打造中部首家跨境电商产业园。
推进要素创新。引进湖北担保集团、湖北银行、上海合信金融、长江证券等金融机构落户,进一步拓宽金融渠道。支持企业进军资本市场,双剑、广彩、宝立康在新三板、四板成功上市,全市上市企业4家,2家企业正在办理上市手续,其中广同控股预计2018年在主板上市。设立4000万元征地滚动资金,专项用于收储工业用地,保障项目用地需求。建立招工激励机制,把大招工放在大招商同等重要位置,帮助企业招工2000余人。
争“快跑”之为以绿色引领发展
着力建设绿色城市。坚持“绿色建设、紧凑发展”,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编制完成城乡总体规划,实施绿色“一票否决”,真正把绿色理念变成“绿色作品”。筹资20亿元打造“一河两岸”、印台山文化生态园等城市“六大板块”,实施控绿、造绿、植绿、护绿,新增城市绿化20万平方米,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园林城市。全面推进“绿满广水”,全市造林绿化突破10万亩,“绿满行动”位居全省前列。
着力培植绿色产业。充分发挥广水生态优良、风能充沛的优势,大力发展风电、光伏发电等战略新兴产业,推进新能源产业风生水起。引进华润、中广核、中电等“国字号”能源巨头,全市新能源产业发展迅猛,已有20万千瓦并网发电,2016年总装机将突破60万千瓦,预计3年完成新能源投资突破100亿元,总装机超100万千瓦,在全省率先进入新能源时代。
着力创建绿色家园。坚持“看齐领队、争当代表队”,整合项目资金、部门力量和社会资源,拉动3000多万元投入桃源美丽乡村建设,积极探索丘陵地区可复制新农村建设模式,致力把桃源打造成农村产业发展的旗帜、乡土文化建设的旗帜。桃源村被评为中国传统村落、全国美丽宜居村庄和荆楚最美乡村,4A创建通过省级初检。在“桃源实践”基础上,坚持“市场运作、扶贫开发、乡村旅游”三位一体建设新农村,打造了以荆楚派风格为代表的丁湾模式、以双拥共建为代表的白龙整体搬迁模式、以田园庄园为代表的观音、兴河模式。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随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
您的浏览器版本太低!
为了更好的浏览体验,建议升级您的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