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巨变幸福写在百姓生活里——随县建县9周年掠影
  • 发布时间:2018-08-04 15:45
  • 信息来源:
  • 编辑:广水市人民政府
  • 审核:李发兵
打印

  岁月流金,时光更迭。转眼9周年,随县上演沧桑巨变。
  9年前,这里没有县城,没有开发区,甚至没有象样的办公楼,人们为生计而奔波;如今,这里城美、路畅、民富,人们为梦想而奋斗。
  回顾9年变迁,点点滴滴,都洋溢着百万随县人的幸福和感动。


尚传才:与新县城一起成长
  走进随县新城区,大道通衢,市容整洁,一派滨湖风韵。
  “亲历一座新城诞生、崛起,心中感慨万千。”今年58岁的尚传才回忆说,9年前来到随县时,这里还是一片荒坡地。
  新随县条件苦、任务重、人手紧缺。在曾都区南郊办事处工作的尚传才主动申请,调来随县,担任县城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
  除了做好份内工作,他还天天跑工地、看规划,哪里修路、哪里布线、哪里种树、哪里建房,都要摸个一清二楚。他说:“作为新县城的建设者,必须把城市装在心里。”
  不到一年,他成了新县城的“活字典”,上级领导了解县城建设情况,总是他当讲解员。后来,他编写的“棚户区改造系列方案”,被县政府采纳并运用于旧城改造项目。如今,该项目拆除危旧房1478户,新建住房500多万平方米。
  2016年,随县城管局要从住建局分离出来,尚传才要求分配到城管局。新单位“下无寸土、上无片瓦”,尚传才和同事们又开始“白手起家”。
  9年来,他从县城建设者到管理者,先后“搬家”6次,有他这位“大管家”悉心呵护,单位财物一件没丢。房子装修、添置设备、安灯布线,他都亲力亲为,楼上楼下忙得团团转。城管局工会主席邓俊峰说:“正是一件件小事,堆叠出人格的高度。”
  和尚传才一样,千万随县拓荒者用心血和汗水,在一片荒地上建起这座大美新城。

李加国:脱贫路上奔小康
  7月28日一大早,高城镇梅子沟村的李加国走进香菇棚,查看棚内温度和湿度。满棚菌包长势喜人,李加国笑了:“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几年前,他还是村里的贫困户,妻子因心脏病做过手术,儿子患肝癌去世,三间土坯房东倒西歪却束手无策,“日子过得像苦瓜,想哭没眼泪”。
  这两年,扶贫举措接连落地,他家土坯房改成砖瓦房,琉璃瓦屋顶闪闪发亮,孙子上幼儿园的学费、生活费全免,每年还有1000元生活补贴,政府贴息的1万元贷款也打到他的账户上。李加国就没日没夜地干,养10头猪、80只鸡,种3000袋香菇,抽空还去打零工、挖药材。2017年,总收入突破7万块!他和村内18家贫困户摘下了“贫困帽”。
  更让李家国欣喜的,是整个梅子沟村已经脱胎换骨,变成美丽新村。
  在李加国印象里,以前的梅子沟又偏又穷,整个村子脏乱差,连一套象样的房子都没有。近两年,扶贫项目接连上马,村里建设通村主干道、安全饮水工程、100千瓦光伏电站。三大工程一落地,村民的积极性迸发了,改造包装、美化亮化工程全面铺开。泥巴路变成水泥路,游步道铺满彩砖、鹅卵石,砖瓦房改成仿古民宿房,垃圾场变成游乐园,健身广场、篮球场等场所设施一应俱全。
  “现在的生活,是芝麻开花节节高。”李加国说,随县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民生工程加快推进,老百姓是实实在在的受益者。

万宝英:“大舞台”演绎生活变奏曲
  盛夏酷暑,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万宝英的教室里,传出“咿咿呀呀”的唱腔,几名孩子正在学唱戏曲。 

 “现在是暑假,我得把‘传家宝’教给孩子们。”78岁高龄的万保英说,随县重视群众文化,她这把“老戏骨”派上了大用场。
  万宝英是环潭镇人。15岁开始学花鼓戏,演唱曾被董必武、张体学欣赏,1971年下放农村,阔别舞台42年。
  新随县成立后,每年举办炎帝文化庙会,万宝英年年登台献艺。2013年,她带10岁学徒登台,演唱《破洪州》选段,身手步腔娴熟依然。省文化厅副厅长沈虹光观后约老人谈心,唏嘘感叹之余,著《万保英课徒》一文,1922字,字字情深。今年庙会,她带领一帮学徒,接连表演3场花鼓戏选段。
  提起一生变迁,“老戏骨”感叹:“文化的春天来了,即使累一点,心里很舒坦。”
  其实,当初万宝英告别舞台也有难言之隐。农民忙于生计,传统民俗渐行渐远,谁有闲心唱戏、看戏呢?
  如今,随县擎起民俗文化大旗,连续9年办庙会,节目、演员、观众数量翻番,百余只表演队活跃田间地头,带动群众文化红红火火。看到农村兴起文化热,“老戏骨”激情不减,免费培训花鼓戏学徒20余名。她说:“要让民俗文化代代相传!”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