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深度融合 共同繁荣 ——随州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的实践
  • 发布时间:2024-06-03 09:21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随州市生态环境局
  • 审核:罗皓月
打印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赋予随州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的全局使命,为随州迈向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指明了发展方向和科学路径。
    几年来,随州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以建设花园城市、壮大特色产业、实施强县工程、共同缔造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等为抓手,外修生态、内崇礼乐、产育特色、城增神韵、乡村和美,绘就城乡深度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图景。
   实施流域综合治理筑牢鄂北生态屏障
    一带碧水环绕,房屋规划整齐,基础设施完善……近日,走进随县万和镇邱家大塆村,一幅和美乡村新画卷跃然眼前。
    “㵐水邱家大塆段河道扩宽疏通后,庄稼保收了,环境更靓了,安全更有保障了,还多了一个休闲好去处。”谈起小流域综合治理,该村6组村民邓小会深有感触。
    流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地理单元。随州地处大别山、桐柏山和大洪山之间,地跨长江和淮河流域,有着“三山一廊”“七水多库”“府淮正源”的山水源流特征,是维护武汉水安全、长江水生态的重要保障区域和重点联动空间,也是鄂北粮仓和湖北优质农产品的主要产区。
    我市深入实施流域综合治理,统筹推进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立足流域本底特征,结合“三生”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基础、城镇发展特征和水资源配置情况,划分涢水、㵐水、淮河、澴水四个三级流域片区,形成了负面清单,也厘清了“该干什么、能干什么”的发展方向。
    总投资3.93亿元的府澴河流域系统治理(随州段)一期工程,7个土建施工标段已全部开工建设,到位资金1.05亿元;鄂北水资源配置二期配套工程、随州市中小河流治理工程、随县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随中灌区等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等重点项目加快实施,统筹提升防汛抗旱、粮食综合生产、饮用水安全保障、水污染防治、生态涵养能力,筑牢鄂北生态屏障,为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提供水安全支撑。
    产育特色城增神韵基础更牢品牌更强
    今年“五一”,位于随州城北明珠公园的“花间”玫瑰园惊艳亮相。以玫瑰园为“珠心”,一座用地近200亩,涵盖英式主题花园、健康环线、互动体验区和生态休闲区在内的开放式公园呼之欲出,市民游客争相打卡。
    城市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我市深入实施花园城市建设行动,谋划总投资529亿元的177个城市重点项目,推进老城提升微更新、花溪扩容提品质、城南新核提能级、南北联动优布局,形神兼备打造花园城市,持续提升城市吸引力、集聚力。
    2023年,总投资125亿元的124个城市重点项目全面开工建设。这一年,实施供排水、燃气管网等更新项目11个,完成各类管网改造191公里,㵐水二桥启动重建,白云大道西段、沿河大道北段等10余条城市道路建成通车,改造背街小巷43条,城市安全韧性持续提升,公共设施配套不断完善。
    草甸子历史文化街区、西护城河文化长廊、文峰里特色商业街等一批城市亮点工程,打造“老随州的回忆地、新随州的会客厅”,让市民在城市的烟火气里触摸历史,在花园城市里享受幸福生活。
    推动曾随一体化发展,由随州曾都城区延伸至随县城区的沿河大道高标准完成;随县滨河东路建成通车,厉山大道、老316国道改造连通,提升了县城交通畅通能力;曾都区加快明珠新城建设,完成㵐水河东岸生态环境提升工程,为城市增添新亮点;广水围绕“秀美应山、诗画广水”,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和管网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城乡融合发展步伐加快。
    产业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支撑。我市以专汽、农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转型升级为重点,巩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整体优势,推动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在固本兴新中持续提升产业支撑力、竞争力。
    全面实施“1335”专汽转型升级行动,专汽产业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延伸,加快建设全国新能化智能化商用车生产基地。农业特色产业全链条升级,“两香一油”“美食四宝”等优势产品从“卖原料”向“卖精品”“卖品牌”转变,农产品品牌和出口优势持续巩固放大。文旅深度融合,五大重点旅游片区呼之欲出,“休闲度假到随州”成为向往的诗和远方。
    无中生有、有中生新、新中向强,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加速崛起,聚链成群、集群成势,形成多级支撑,塑造发展新优势,为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功能完善服务下沉推进城乡均衡发展
    县城处于“城尾乡头”,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
    我市深入推进以县域为单元的城乡融合发展,不断完善县城功能和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综合承载能力,推进以县城为载体的就地城镇化。以提升三级政务服务、优化城乡公共服务、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为切入点,统筹县乡村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平台、资源、服务下沉,提高供给质量、扩大覆盖范围、缩小城乡差距。
    “以前医疗转诊手续必须到镇上办理,现在有村里的服务专员帮忙办,大大节约了时间和路费。”在广水市广水街道驼子村便民服务大厅,办事群众高兴地说。
    我市不断加强基层政务服务体系标准化建设,大力推进资源、服务、平台“三下沉”,目前全市有118项高频服务事项下沉到乡镇(街道)、村(社区),各级便民服务大厅(服务室)均全面提供帮办代办服务,努力实现群众就近办、一站办。
    “市中心医院派了好多专家下来,我现在不用去市区看病了,很方便!”近日,在随州市中心医院随县医院看完专家门诊的李先生说。
    40余名市级名医专家进驻随县常年开展坐诊和技术帮扶。该县成立了随中、随南、随北3个医共体,提升基层医疗机构诊疗水平,基本实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县”。
    以学有优教、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为重点,深入推进教联体、医共体、养联体等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公共服务建设,推动县乡村三级基本公共服务均衡供给。
    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是促进农业节本增效、提质增效、营销增效的有效途径。随县充分利用覆盖全域的供销网络,整合乡投公司、邮政、交通、快递物流等多方资源,构建起县镇村农业生产“三级服务体系”。县级农业服务综合平台公司,共链接系统344个庄稼医院、30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5个农民合作社联合社、17个行业协会,形成了“统一标识、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定价、统一标准”的统一管理体系,为发展特色农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去年底,该县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获评全国典型案例。
    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共同缔造和美乡村
    “1万棒!”“3万棒!”……3月27日,广水市郝店镇关店村共享菇园认购大会上,认购声不绝于耳,105万棒菌棒被抢购一空。
    两年多时间,关店村借助乡村合作公司壮大花菇产业,不仅实现村集体40万元债务清零,还盈利47.3万元,户均增收10万余元,“空壳村”蝶变“先进村”。
    创办乡村合作公司是随州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推动乡村振兴的探索实践。自2021年以来,我市以乡村合作公司为载体,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共同缔造推进乡村蝶变,实现集体增强、农民增收、农业增质、治理增效、乡村增色。
    一组数据为改革发展成效写下注脚:2023年,全市纳入统计的967个村(社区)中,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大于10万元以上的有816个,占比84.38%。以广水市为例,年收入超过100万元的村数量较2021年增加了10倍。2023年,该市211家村级合作公司经营收入2.15亿元、利润4121万元,带动村集体增收2137万元,发放村民务工报酬3225万元。
    集体经济发展为和美乡村建设提供了坚实物质支撑。曾都区万店镇新中村,环境面貌由内而外焕然一新,村党支部书记王金星道出缘由:“合作公司实现了村集体增收,让村里各项建设有了底气,让群众参与有了动力。”
    荷包鼓了,村庄美了,人心齐了,随州乡村发展活力奔涌。
    当前,全市上下正认真落实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部署,按照市委五届九次全会要求,主动服务和融入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建设,锚定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的目标定位,加快建设鄂豫融通与汉襄桥接的花园城市、府淮源头安全保障区、全国专用汽车与应急产业转型引领区、全国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出口基地、礼乐文明传承和休闲度假目的地,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随州篇章。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