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湖北随州:专用汽车重在专
  • 发布时间:2024-11-05 09:11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黄振忠
  • 审核:黄振忠
打印



  江南专汽航拍图 (随州日报全媒记者李文军摄)
  经济日报记者 董庆森 柳 洁

 

 走316国道,从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淅河镇到随县厉山镇,沿途30公里专用汽车走廊分布着220家汽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前来选购救护车、环卫车、油罐车等专用汽车的客商络绎不绝。随州被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授予“中国专用汽车之都”称号。目前,全国每十辆专用汽车就有一辆“随州造”,其专用汽车全产业链年产值超600亿元,是当地的第一支柱产业。随州是如何成长为专用汽车之都的?专用汽车产业未来如何布局?近日,记者来到随州一探究竟。

培育支柱产业
  10月18日,2024随州专用汽车产业供应链博览会暨专用汽车零部件交易会在随州国际汽车城举行,吸引了130余家国内知名整车及零部件企业参展,展会现场人头攒动。
  随州专用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源自60余载的赓续传承和矢志不渝的精心培育。“上世纪60年代,随州相继组建了湖北专用汽车制造厂等3家专用汽车厂,开启了随州专汽产业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随州市汽车行业协会会长陈勇介绍,在起步阶段,这3家企业为随州专汽产业培养了研发设计、生产销售人才,奠定了发展基础。
  进入21世纪的头几年,随州专用汽车企业经历了改制阵痛。两三年间,一批民营专用汽车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民营经济活力迸发,专用汽车企业也突破百家,产值近百亿元。随州专汽产业柳暗花明,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闯入更大的市场后,随州民营专用汽车企业迎来了新挑战,生产设备落后、研发水平不足、融资难等成为一道道门槛。2004年,湖北元通汽车销售公司与东风汽车合作组建了东风随州专用车公司,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工艺使公司的产品达到行业领先水平。随州专用汽车企业与国有大型企业合作重组的序幕由此拉开。中国重汽、中国恒天、厦门重工等50余家知名企业慕名而来,抢滩随州。陈勇说,通过兼并重组,盘活了存量、壮大了总量、激活了民间资本,随州专汽产业再次华丽突围。
  2022年,湖北省提出,打造武汉、孝感、随州、襄阳、十堰万亿元级汽车产业走廊,建设全国汽车产能基地,随州作为重要节点列入其中。随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刘涛介绍,为了推动专汽产业发展,随州结合实际出台了《随州市专汽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23—2025年)》等多个文件,采取多种方式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为企业发展铺路。
  湖北新楚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拥有传统商用车和新能源商用车整车生产资质的公司,产品涵盖新能源汽车系列和客车系列200多个品种。在企业生产车间,公司副总经理王欣自豪地向记者介绍:“这是我们新近研发的全球首台49吨氢能重卡,续航里程达1000公里。”如今,新楚风在向“氢”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快,还成功研发出31吨纯电动重卡、18吨氢燃料电池冷藏车等多款新能源车型。
  一个产业半座城。如今,随州已是全国专用汽车品种最齐全、特色最鲜明、资源最富集、区域集中度最高的城市之一,拥有专汽资质企业80多家。今年前三季度,随州市专汽产量达11.7万辆,总产值同比增长9.6%。
锻造发展长板
  专用汽车重在“专”字。近年来,随州引导专用汽车企业发挥自主创新优势,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开发出多款具有含金量、含新量的“高精尖”产品,锻造发展长板,争做行业“小巨人”。目前,“随州造”油罐车、洒水车、清障车等多个单项品种销量全国第一。
  今年7月,在湖南华容县团洲垸洞庭湖大堤决口成功封堵后,全国各地的应急力量赶赴现场,开展紧急排涝作业。随州的应急救援队带着“随州造”排涝车前往支援,连续20个日夜抽排积水600多万立方米。“当时,最牛的一台排涝车每小时可以抽排水近2000立方米,在全国排水装备中处于第一梯队。现在新产品已经实现每小时抽排水4000立方米。”湖北宏宇专用汽车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款产品是公司的明星产品,由于排水量大,大家都叫它“龙吸水”。据了解,该车型不仅排水量大,还集应急供电、排水、照明功能于一体,可应对城乡洼地、交通轨道、住宅建筑等多种场景险情处理。
  在医监医保车领域,程力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医监医保车内部空间达12平方米,配备各种先进的医疗和通信设备,关键时刻可开展小型手术。目前,该车型已多次为航天员返回地面提供医疗保障服务。
  价值来源于专业。湖北江南专用特种汽车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一台应急通信指挥车售价高达1187万元,刷新随州专用汽车产品单价纪录。该公司负责人介绍,应急通信指挥车配备车载卫星天线、远程会议终端、应急供电设备等,就是一个移动的前方指挥部。
  高层建筑起火是城市应急救援的痛点。湖北博利特种汽车装备有限公司是全国第二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其生产的一款消防车自带“飞机”。作业时,车顶自动打开,无人机携带喷水管原地起飞,只需3分钟就能投入灭火救援。公司总经理程钰涵告诉记者,无人机飞行高度达150米,最大载荷300公斤,通过智能化控制技术,可持续数小时不间断灭火作业,被行业誉为“高层灭火利器”。
  目前,随州有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专用汽车企业69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14家,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专用汽车企业5家。
加速转型升级
  当前,专用汽车行业正经历重大转型变革。科技赋能、产品迭代,都为随州专汽产业转型升级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为缩短从科研成果到商用产品的研发时间,随州加强了技术平台和供应链平台的支撑作用。
  通过建立湖北省专汽研究院、随州武汉理工大学工业研究院、湖北省应急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平台,随州搭建起企业与科研院校“从创新链到产业链”的桥梁。
  “工研院建设了专用汽车检测场景,让企业研发的新产品有了‘拉出来遛遛’的试验基地。”随州武汉理工大学工业研究院院长谭罡风告诉记者,他们还为一些中小企业“对症开药”,依据企业需求和转化能力提供相适应的技术产品。
  在随州武汉理工大学工业研究院,经常能看到一台无人驾驶清扫车来回清洁路面。谭罡风告诉记者,清扫车根据设置好的路线自动前行,沿路树叶等垃圾被扫入自带的垃圾桶内,实现了高精度自动化清扫作业。目前,该车还处在研发调试阶段,技术成熟后将推向市场。
  今年8月28日,随州正式启动国家专用车供应链平台,整车、零部件可在线交易,供应链上下游实现融通发展。“平台分科创、交易、方案、金融、质检、服务、数据7个中心。”联通(湖北)产业互联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波说,通过企业间商流、物流、信息流的高效联通,增强了专用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供给与需求的互动,实现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未来如何布局专用汽车产业?随州的回答是,按照聚焦上装、底盘一体化集成“1个目标”,纯电动、氢燃料电池、混合动力“3条技术路线”,上装升级、底盘换电、智慧赋能“3条发展路径”,物流类、环卫类、应急类、文旅类、危化品类“5大类重点”的“1335”发展思路,推动专汽产业高质量发展。
  上装升级突破口在哪?以模块化、轻量化为主攻方向,推动“生产换线、设备换芯、机器换人”已逐渐成为专汽行业共识,自动化、智能化装备进入随州专用汽车企业的比例逐年增加。
  很难想象,仅需90分钟一辆洒水车就能完成装配。在凯力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投资近6000万元的洒水车标准化装配线上,各种机械手臂像搭积木一般将各模块精准拼装焊接,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
  “自动化生产线提高生产效率约50%,降低成本约30%。”凯力汽车集团总经理梁俊说,企业生产的全系列专用车年销量超过1万台。
  程力集团是底盘换电的急先锋。2023年,程力集团与整车设计研发公司、成都壹为新能源强强联手,在随州建成全国首条新能源专用车底盘生产线。目前,该生产线已实现批量生产。
  随州市主要负责人表示,随州将深度融入“汉孝随襄十”万亿元级汽车产业走廊建设,加快实施“1335”转型发展战略,培育更多专精特新、单项冠军企业,持续推进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模式创新。力争到2026年,随州专用汽车全产业链产值超千亿元,新能源专用车占比达到20%,零部件本地配套率达到50%,奋力打造全国专用汽车与应急产业转型示范基地。
  (转自2024年11月3日《经济日报》5版)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