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而行,迈向“专精特新” ——随州专汽产业发展观察之三
  • 发布时间:2025-01-02 09:07
  • 信息来源:
  • 编辑:黄振忠
  • 审核:陈刚
打印

 数说随州专汽之“新”:建有省级创新平台60家;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分别有5家、70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14家;50多种产品填补国内空白……
  行业“内卷”持续加剧、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加大创新投入、加快创新转型、提升核心竞争力,成为专汽企业的共识。
  新理念、新技术、新工艺,驱动专汽产业迈向“专精特新”。
   向高而攀,迈向价值链中高端
  会钻洞的搜寻车、会上天的照明车、会喷水的无人机……去年11月13日,2024中国国际应急管理展览会上,随州专汽应急产品吸引客商围观。
  湖北博利特汽带来的“能飞上天的消防车”——高空系留无人机消防车,价值过千万,可满足30层以上高楼灭火需求,填补国内空白。
  该公司总经理程钰涵介绍:“公司重金招揽专业人才,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每年研发费用投入占比保持10%以上,2024年成功跻身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行列。”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我市专汽企业以民营中小型企业为主,普遍缺乏核心研发团队、自主研发能力较弱,导致产品同质化、附加值低、竞争力弱等系列问题。
  对此,我市梯队培育高新技术、优质制造业企业,引导企业增强自主创新动能。
  一些企业紧盯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建立研发平台、与龙头合作、向高校院所借智,在上装附加值提升和底盘研制上同步发力,优化产品结构,提高“含新量”“含绿量”“含金量”。
  程力集团与整车设计研发公司、成都壹为强强联手,开发第二代新能源专用车底盘,盘活了整车资质。
  湖北壹为新能源汽车常务副总经理李想红介绍:“目前已开发5类新能源底盘平台,累计销售300多台新能源整车,并与随州多家企业开展合作。”
  创新驱动下,“高精尖”产品不断涌现,有丰富品类却缺乏一流标杆产品的局面逐渐被打破。专汽领域知识产权数量快速上升,仅2024年新增发明专利36件。
   向内挖潜,技改焕发新动能
  设备更新与技术改造是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手段。我市引导专汽企业锚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扎实推进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激活发展新动能。
  凯力专汽投资6.5亿元打造智慧工厂。该公司总经理梁俊介绍:“智慧工厂将有力推动环卫、应急等整车装备实现能源动力、功能质量、生产效率‘三大变革’,引领行业发展。”
  各企业以技改为突破口,加快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步伐。楚帝智联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新建柔性机器人焊接线、自动化板面式装配线、智能检测平台等,80%生产环节实现自动化、智能化。
  楚胜汽车通过技术改造提升标准化生产水平,带动产业链配套企业转型。该公司董事长董鸣勇表示:“将瞄准罐式车优势品类,持续推动技改升级。计划2025年投资2000余万元对压力容器生产设备进行智能化改造,填补随州低温压力容器空白。”
  数据显示:2024年,全市实施技改项目144个,1至10月技改投资同比增长23.2%,其中专汽领域63个。
  目前,全市只有少数专汽企业拥有焊接机器人、数控机床等自动化、智能化生产设备,行业生产智能化水平有待提升。
  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加大企业“智改数转”力度,打造一批5G全连接工厂、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支持龙头企业加大数控设备、工业机器人和工业互联网等新装备、新技术应用,推进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建强平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2024年10月,湖北省移动应急智能装备创新中心与武汉依迅北斗公司联手,成功研发应急巡视测绘指挥车,搭载国内首创多机巢无人机系统,集成多项核心技术。
  “未来,移动应急救援装备研发制造是我们发展的一个重点。”齐星集团总经理江正平介绍。齐星与随州多家专汽企业和研究院所共同组建创新中心,就是为了聚合力量,共同攻克关键领域核心工艺、核心材料等技术瓶颈。
  许多企业反映,引才难、留才难,创新难突破。
  如何破解这一难题?我市通过市校合作,走出了一条柔性引才、成果转化的路子。与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深度合作,搭建湖北省专汽研究院、随州武汉理工大学工业研究院、湖北省应急产业研究院等研发平台,架起从“创新链”到“产业链”的桥梁。
  武汉理工工业研究院副院长李存荣介绍:“5名核心专家教授领衔,26名专家教授和60余名博士、硕士研究生参与研究院成果转化工作,年均服务企业150余家,累计解决技术难题35个。”
  依托三大科研平台,先后转化专用车产品研发成果300余项,为40余家重点企业解决共性关键技术问题60余个,开发高端新产品装备30余款。
  我市融入全省科创供应链平台,接“天网”、建“地网”,推动创新资源一网打尽、创新需求一键触发、创新供需智能匹配。截至2024年12月26日,入驻205家专汽企业,成功对接技术需求36项。还计划在随州专区设立专汽板块,围绕创新资源导入、人才交流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
  市科技局局长白玉涛表示,将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鼓励优势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开发出更多细分领域“高精尖”产品,让随州“智造”专用车驰骋全球。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