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中纪委反腐大片:评标专家发暗语,竟是欢迎来围猎
  • 发布时间:2025-01-13 14:55
  • 信息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央视新闻客户端
  • 编辑:公共资源交易监管
  • 审核:公共资源交易监管
打印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中指出,要纵深推进反腐败斗争,深化拓展金融、国企、能源、烟草、医药、体育、基建工程和招投标等重点领域反腐,严肃查处政商勾连腐败,深入查处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深化以案促改促治,有力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1月8日晚播出电视专题片《反腐为了人民》第四集《以案促改促治》。

以下为专题片节选:


公共资源交易一头连着政府,一头连着市场,承载着有效配置公共资源的重要使命。同时,这一领域又具有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政策性专业性强等特点,腐败现象易发、多发。一些党员干部、相关从业人员将其当成了“唐僧肉”,大肆设租寻租、违规插手干预,不仅破坏了市场公平正义,损害营商环境、法治环境,更影响政治生态。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纪委监委从评审专家违规评标问题切入,严肃查处了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系列腐败案。

涉案评审专家 王志勇:按照金钱的多少,给不应该中标的企业让它中标了,有失于公平公正。

投标企业涉案人 马国学:在投标过程当中,贿赂人家专家、贿赂评委、贿赂甲方。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原工作人员 鲁超然:我很后悔,后悔被钱洗脑。


01

评审专家收受好处,评标现场违规沟通


这场力度空前的整治最初来源于群众举报,反映在某项目招投标过程中,几名评审专家收受了中标企业好处,甚至在评标现场明目张胆地违规沟通。

赤峰市纪委监委调取当天评标现场录像,发现果然存在举报反映的情况。顺着这一线索摸查下去,发现参与这场评标的6名评审专家在多个项目中都曾收取好处费,这些项目又牵出了其他收受好处的评审专家,调查范围不断扩大。从这些专家交代的情况看,不少人已经把评标当成了赚钱的营生,专业标准完全被抛在了脑后。

涉案评审专家 王瑞:就是流于形式去招投标。评委专家们基本上就是带着意向去评标,标书这一块要说认认真真看的,我觉得几乎是不太有。

涉案评审专家王志勇:基本上也都没咋看,按照企业给好处费的多少给打分。
王瑞、王志勇在违纪违法的评审专家中非常典型,他们都身兼多重角色,既是水利部门的公职人员,又具备评审专家资格,还充当起了在当地俗称“黄牛”的掮客角色,不仅自己收好处费违规评标,还帮助投标企业串联其他评委,从中再抽取一部分好处。

涉案评审专家 王瑞:因为我在水利系统长期工作,所以跟评委们都比较熟悉,认识的人多,专门去给他们做掮客“黄牛”。

而评审专家只是该案腐败链条上的一环,顺着链条摸查,上下游各方角色都参与其中。通过陆续掌握的情况研判,赤峰市公共资源招投标领域乱象严重,给全市营商环境和政治生态造成的危害不容小视,亟须进行系统治理。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监委委员 考晓峰:市委下定决心,这个盖子要把它揭开。营商环境一坏,就没有人到你这儿投资,经济发展肯定是受影响的。通过查处这一系列的案件,通过一个领域上的治理,就想把这个毒瘤给它拔出来。


02

利益网盘根错节,330个涉案项目、700多名涉案人员



在市委领导下,赤峰市纪委监委调集全市170余名纪检监察干部,组成6个审查调查组,全面起底、深挖彻查相关问题线索,将调查对象由评审专家、中标企业等群体向招标单位、财政评审单位延伸,起出了一张盘根错节的利益网,涉及330个涉案项目,处理700多名涉案人员,其中公职人员135名。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翁牛特旗农牧局原股长 季永清:有了这权力,特别有风险。这一块可能要出问题,我也知道。

季永清是赤峰市翁牛特旗农牧局的一名股长,直接负责农田水利项目招投标,也具有评审专家资格,自然也是投标企业围猎的对象。

起初,他是作为评委收受企业一两万元,渐渐地,他开始不满足于只赚小钱。当他供职的农牧局有项目要招标时,他感到机会来了,于是和一家企业相互串通,利用职权帮其中标,又要求该企业将部分工程分包给他施工,以谋取更大利益。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翁牛特旗农牧局原股长 季永清:公司中标了,他会找我施工,这么个合作方式。我也没有施工队,我找各乡镇的施工站,我们共同把这个活儿接下来的。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监委委员 考晓峰:甲方的公职人员,也掺和到这个事里面去了,那还存在什么监管。


03

限时40分钟 速来围串标!专家发“今天阳光明媚”竟是欢迎围猎暗号


按照相关制度规定,赤峰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统一为全市项目提供招投标服务,交易中心评标系统在评标前40分钟随机抽取评审专家名单,以防有人提前围猎专家。

然而,别有用心的人仍然能在这短短40分钟里相互串通。有的评审专家一接到通知,立即就在相关微信群里发出暗号,示意可以来找他做工作了。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纪委监委工作人员 张智超:比如说他被抽中了,没有人找他,他就会在群里发一句说“今天阳光明媚”,咱们所谓的叫暗语,它是五花八门,但是他们之间是互相理解的,现场40分钟之内他就把电话打过去了。
政府设立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目的是打造专业化、规范化的招标平台,加强对评标过程的监管。然而调查发现,一段时间以来赤峰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对评标现场乱象失察失管,更有甚者,还有个别工作人员充当内鬼,谋取私利。

2024年初,某项目评审专家名单一出,交易中心职工鲁超然立即用短信发送给了一家招标代理公司。该公司代理的企业顺利中标后,给鲁超然的好处费高达35万元。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原工作人员 鲁超然:让我帮他把这个专家的名单,看能不能提前拿出来。这个钱他当时给我,我从来没见过那么多钱。

当时,赤峰市公共资源招投标领域出现劣币驱逐良币乱象,让想要公正招标的甲方单位、想要公平竞争的守法企业、想要公正评标的专家评委深感无奈。

招标单位代表:打比方,就跟给姑娘找个女婿一样,特别想找个好人,找个好的施工单位。但是这种乱象,找来的企业啥样的都有了,危害其实太大了。

施工企业代表:这种不正常的竞争,你这个项目是否能有利润,没有利润的情况下它会怎么做,你工程质量、工程进度都要存在瑕疵,这对老百姓肯定是有影响的。

评审专家:因为他们这些人不是正道,好的企业你评不上。这种现象你要不根治,这市场好不了,早晚出事。

惩处只是手段,揭盖子的目的是更好地推动治理。赤峰市坚持以办案促整改,深入分析问题背后的制度缺失及监管漏洞,推动相关部门制定完善《赤峰市本级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办法》等75项制度性文件,进一步加强对公共资源领域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健全完善靠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长效机制。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监委委员考晓峰:毫不留情地发现问题、查处腐败,这是一个层次。再一个,重点放在建章立制、堵塞漏洞这一块,踏踏实实做好查办案件的后半篇文章,在行业内系统内进行以案促改促治。

赤峰市纪委监委针对案件暴露出的招标方、投标方、评审专家、招标代理机构、财政评审、公共资源交易中心6个环节的问题,全链条、全流程、全周期剖析原因、提出建议、推进整改,发出多份纪检监察建议,督促职能部门加强行业监管。

深化改革是阻断腐败滋生蔓延的重要途径,赤峰市开展工位式远程异地分散评标模式,实现专家随机抽取、远程分散评标、全程见证监督,评审专家互不见面、互不熟悉,杜绝了提前私下勾兑等情况。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工作人员:过去的情况就是咱们同一个项目,所有的评委以及监督和甲方都处在同一室,比较容易进行围标串标这个行为。现在一个项目,所有的评委不处在同一个室内,都是按工位分配,每一个评标工位上面都有一个摄像头,会全时地记录他的行为。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监委委员考晓峰:原来交易中心门口会有“黄牛”的,现在没有这些乱象,咱们现在全市的重点项目,全是远程异地评标,连通外省,包括山西、河北、山东,他们的专家,有效遏制了围标串标的这种情况。

赤峰市查办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系列腐败案及开展专项整治以来,随着廉洁风险隐患逐步清除,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市场活跃度明显提高,反腐败成果转化为治理效能,取得了良好的政治效果、纪法效果和社会效果,获得了企业和群众实实在在的认可与支持。

施工企业代表:我们都希望这种整顿的效果能够长期地稳定下去,凭企业的真正实力去竞争,我觉得这是这个行业良性发展的很好的一个基础性的东西。

赤峰市市民:通过这种公正透明的交易,能够让真正有资质的企业竞标上了,干起活来或者搞起事业来,质量能上去,这就让我们放心,给我们带来安全感。

相/关/链/接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


第四集《以案促改促治》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