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2020年,随州市曾都区科经局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 坚定不移贯彻“聚才曾都”计划,深入实施十大示范行动,推动区校合作向纵深发展,为随州市曾都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一、营造优质育才环境,厚植区校合作沃土。积极兑现本级政策奖励。积极争取随州市曾都区委、随州市曾都区政府《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六大行动的实施意见》和随州市曾都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奖励,支持企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着力营造政产学研合作良好环境,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建立合作关系,促进新旧动能转换。今年来,共为我区企业争取2019年度政策奖励资金375.6万元。积极争取各级项目支持。深入企业调研走访,精准掌握项目申报信息,全面梳理各类惠企政策,引导企业积极向上增资。今年,我区4家企业获得国家“科技助力经济2020”重点专项立项,在全市占比达到60%。泰晶科技、金银丰获湖北省2020年度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立项。三友食品、金银丰获省科技厅2020年度省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立项。泰晶科技一项目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获得“炎帝人才计划”项目奖励26万。截至目前,共为企业争取市级以上科技项目奖励资金580.8万元。加强政策宣传力度。坚持需求导向、重心下移,深入企业,上门服务,积极宣传介绍省区市校企校地合作相关政策,帮助企业知晓政策、用好政策、用足政策,同时,组织11名企业高管赴上海交大参加“2020年随州市数字化时代企业组织变革与管理创新培训班”,拓展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育思路,推进创新创业人才培育。
二、落实借智借才举措,打造创新发展引擎。对接技术人才需求。切实加强企业交流联系,全面准确了解企业人才、技术需求,征集技术需求10项,人才需求186个,借助科惠网对外发布,打通校企对接网上渠道。其中,泰晶科技的光刻工艺与装备(微型电子元件3D光刻胶薄膜电流体喷雾制备工艺与装备)项目被纳入湖北省揭榜制项目需求库。构建校企合作体系。着力构建企业高校合作桥梁,畅通企业院所交流渠道,引导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共建共享。邀请武汉轻工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武汉科技大学等大专院校的专家教授深入我区企业把脉问诊,帮助企业核心领域关键问题。组织全区企业参加“科惠行动2020高校科技成果云推介”活动8场,每场活动企业参与数不少于30家。今年来,全区共签订产学研框架、技术协议15份,转化科技成果12项。同惠生物引进的袁隆平院士团队“超级稻”亩产攻关项目落户我区,目前正在筹备第二轮超级稻项目攻关。加快建设创新平台。依据产业集群和产业优势,加强定向辅导,帮助企业搭建研究开发、公共技术服务等科技创新平台,强化自主创新能力。今年来,申报市级企校联合创新中心5个,新建省级企校联合创新中心3个、省级星创天地1个。推动落实“科技副总计划”。鼓励企业从高校院所聘用专家教授到企业担任“科技副总”,指导企业开展技术攻关、产品研发和人才培育,激发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积极性。目前,全区共引进9名专家教授担任“科技副总”。其中,新楚风吴刚教授聚焦新能源,开展技术研发。完成了“新能源汽车生产在线智能检测和数据分析处理技术的研发及应用”项目的开发与结项,申报专利6项,软件著作权1项,发表论文1篇,促使新楚风新能源物流车市场占有率达10.5%,新能源产品销量稳居全国前列。
三、聚焦精准扶贫领域,发挥科技特派作用。壮大科技特派员队伍。加强科技特派员等农业农村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落实科技特派员选派政策。鼓励企事业单位选派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深入服务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建设,不断吸纳乡土科技人才、“土专家”、“田秀才”、“致富能手”加入科技特派员队伍。2020年,在原有40名区级科技特派员的基础上,新增20名,区级科技特派员队伍达到60名。加强科技指导力度。采取集中帮助和个人包保的模式,引导科技特派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对农户密切关注的种养殖问题进行现场指导,带领农户增收创富。今年,累计推广新技术11项,推广新品种5个,帮助解决技术难题300余次,培训农民0.3万人次,发放资料3万份,直接带动农户2600户,带动农户就业500人,扶贫服务人数8400余人,带动贫困户增收200多万元。黄文博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奖”,严贤涛荣获“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下一步,曾都区科经局将深入实施“聚才曾都”计划,引导人才、技术、资本、信息等要素向曾都集聚,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深入实施“十大示范行动”奋力建设品质随州示范区提供科技支撑。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随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是否继续?
您的浏览器版本太低!
为了更好的浏览体验,建议升级您的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