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促进民营经济做大做优做强 ——解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
  • 发布时间:2023-07-24 09:07
  • 信息来源:新华社
  • 编辑:杨文明
  • 审核:杨文明
打印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近日发布,提出八方面31条举措,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提振民营经济预期信心。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表示,《意见》的出台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民营经济的高度重视和对民营经济人士的深切关怀,将有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下一步,相关部门将研究出台《意见》的“1+N”配套措施,包括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近期若干举措、促进民间投资的政策文件等近期有望落地,多管齐下强化对民营企业的政策支持,进一步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
  意见指出,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推动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说,长期以来,民营经济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
  “但一段时间以来,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发生了一些变化,不少民营企业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民营经济发展信心受到一定影响,迫切需要完善一批基础制度、出台一批管用举措、推广一批经验做法,更好提振信心,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李春临说,意见的出台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民营经济的高度重视和对民营经济人士的深切关怀,将有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围绕推动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意见提出,引导民营企业完善治理结构和管理制度,鼓励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提高国际竞争力,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战略。
  “意见对民营经济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看得准、看得深,推出的举措针对性强,稳定了大家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预期。”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首席执行官马化腾说,要坚定信心向前看、练好“内功”加油干,着力加强科技创新,坚定推进“数实融合”,助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在促进增长、推动创新、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展现更大作为。

 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意见提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持续优化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发展环境,充分激发民营经济生机活力。
  “政策稳定性和连续性对企业的长期投资和创新影响较大。”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认为,在意见指引下,要将市场思维更多、更好地融入改革过程,通过建立完善程序化、市场化的政策执行体系,让市场各方尽快归其位、司其职,让经营主体充分竞争、释放活力。
  意见明确,持续破除市场准入壁垒,全面落实公平竞争政策制度,完善社会信用激励约束机制和市场化重整机制。
  “围绕加快落实这些举措,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强化相关工作。”李春临介绍,在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方面,将持续清理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对市场准入和退出、强制产业配套或投资、工程建设、招标投标以及政府采购等领域的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在市场准入方面,推出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持续通报违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的典型案例;在招标投标领域,修改完善招标投标公平竞争的制度规则,制定出台《公平竞争审查条例》。
  “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为民营企业良性循环和发展提供保障。”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纪凡说,意见提出持续破除市场准入壁垒,有助于创造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让民营企业根据自身实力和创新能力开展公平竞争,也从根本上提高全社会的创新动力。

 加大对民营经济政策支持力度
  意见提出,精准制定实施各类支持政策,完善政策执行方式,加强政策协调性,及时回应关切和利益诉求,切实解决实际困难。
  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会长李兆前说,意见明确了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优化政策执行方式,确保政策落到基层、惠及企业,以更好发挥民营经济优势、促进其发展壮大。
  意见明确,完善融资支持政策制度,完善拖欠账款常态化预防和清理机制,强化人才和用工需求保障,完善支持政策直达快享机制,强化政策沟通和预期引导,根据实际设置合理过渡期。
  李兆前分析,意见将融资放在支持政策首位,将预防和清理欠款问题单列一条,将政策直达快享、“免申即享”等机制写入文件,同时加强政策沟通和预期引导,增强监管制度和政策的稳定性、可预期性。这些针对性措施将极大稳定市场预期,拓宽政策落实覆盖面,增强企业获得感。

 健全对各类所有制经济平等保护的法治环境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意见提出,强化民营经济发展法治保障,健全对各类所有制经济平等保护的法治环境,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稳定的预期。
  防止和纠正利用行政或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进一步规范涉产权强制性措施,避免超权限、超范围、超数额、超时限查封扣押冻结财产……意见在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方面作出明确要求。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与价格研究所副所长欧阳慧说,这些以公平为核心原则的产权保护法治举措,能够切实保障民营企业规则平等、权利平等和机会平等,为民营企业家心无旁骛干事业创造更多安全感。
  意见还提出了完善监管执法体系和健全涉企收费长效监管机制的相关举措,明确要提高监管公平性、规范性、简约性,畅通涉企违规收费投诉举报渠道。
  欧阳慧分析,这些举措将扎实推进依法行政,通过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智能高效、廉洁诚信的法治政府建设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恒银金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江浩然表示,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对于激励民营经济人士放心投资、安心经营、用心发展必将产生积极作用,有利于提振市场预期和信心。
  “一方面,我们要为民营经济创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另一方面,民营企业自身也要不断改革、积极创新、规范经营、练好内功。”李春临表示,围绕《意见》的落实落地,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推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近期若干举措,并制定印发促进民间投资的政策文件,“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切实推动《意见》落地见效,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持续营造关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社会氛围
  意见提出,引导全社会客观正确全面认识民营经济和民营经济人士,培育尊重民营经济创新创业的舆论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更好履行社会责任。
  “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主旋律强劲、正能量充沛的社会氛围。”欧阳慧说,要引导社会正确认识民营企业的重大贡献和重要作用,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舆论环境和时代氛围,鼓励民营经济打造新优势、拓展新空间、开辟新赛道。
  意见还指出,促进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培育和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强民营经济代表人士队伍建设。
  在李兆前看来,加强对民营经济人士的梯次培养,建立健全年轻一代民营经济人士传帮带辅导制度,将为民营经济发展厚植新的有生力量,激荡起新的发展动能。
  

推动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专精特新企业是创新的排头兵。民营企业中90%以上是中小企业,激发民营企业创新力,加大力度推动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发展十分重要。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徐晓兰说,工业和信息化部引导中小微企业以专注铸专长、以配套强产业、以创新赢市场,实现专精特新发展,截至目前已累计培育五批12000余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带动地方培育近9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今年上半年,专精特新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增长均高于规上工业企业。
  中小企业往往体量不大,更好促进资源集聚,方能更强推动协同创新。她说,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11个部门开展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携手行动”等活动,为中小企业搭建交流、对接、合作、服务平台,开展数字化赋能、科技成果赋智、质量标准品牌赋值中小企业“三赋”行动,加速科技成果向中小微企业转化和集聚。
  在改善融资环境方面,聚焦重点产业链,开展“一链一策一批”中小微企业融资促进行动。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上市融资,发挥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引导作用,带动更多的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创新。
  “我们正在抓紧研究制定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持续加大对专精特新企业的支持力度,壮大优质中小企业群体。”徐晓兰说,将通过揭榜发榜等形式,搭建大企业、高校院所与中小微企业间协同创新平台,营造“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有水大河满”的良好发展生态。
  

做好民企“稳预期、强信心”工作
  预期稳、信心足,民营企业才能够安心谋发展。意见提出,用务实举措稳定人心、鼓舞人心、凝聚人心。
  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安立佳表示,今年,全国工商联将“稳预期、强信心”作为全年工作的一项重点,加强思想引导,帮助民营企业家形成正确认识;做好依法保护,以推动法治建设的实际进展和成效切实改善预期;做好沟通协商,努力为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排忧解难;做好正面宣传,在全社会营造尊商重商的良好氛围,切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良好的法治环境才能更好维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稳定民营企业预期,增强民营企业信心。近年来,全国工商联通过开展一系列工作,在参与立法协商、开展普法宣传、抓实依法维权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
  安立佳说,下一步,全国工商联将在一体推进守法诚信教育与法商素养提升、一体推进产权平等保护与优化法治环境、一体推进民营企业合规与防治内部腐败、一体推进依法维权与商会调解、一体推进支持民营企业自主创新和保护创新权益等五个“一体”上抓好落实,为民营企业依法经营、依法治企、依法维权提供有力支持。
  新华社7月20日电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