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春风催“菇” “山珍”绘就丰收景
  • 发布时间:2025-04-07 09:29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黄振忠
  • 审核:黄振忠
打印

近日,在随县洪山镇周家湾村的羊肚菌种植基地,棚内菌香四溢,一朵朵羊肚菌如小伞般探出地面,错落有致地绽放在菌垄之上。工人们娴熟地在整齐的菌床间穿梭,小心翼翼地将一丛丛鲜嫩肥硕的羊肚菌采摘入桶。
  “我们的羊肚菌个头大、品质好,生长期比其他地区缩短近60天,两个月就能出菇。”随县竹菌菌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张黎明难掩喜悦。他介绍,洪山镇充足的光照条件和冬季大量的闲置农田,为羊肚菌种植提供了天然优势,每亩毛利可达3万余元。
  作为珍稀食用菌,羊肚菌因独特的蜂窝状菌盖得名,不仅口感鲜美,更富含多种营养,市场需求旺盛,国内市场占比达90%,高端生态的特质使其成为农产品中的“香饽饽”。
  这份丰收来之不易。2024年9月,在周家湾村优化营商环境政策的吸引下,原本在竹山县从事香菇种植的张黎明返乡创业,通过“公司+村委会+农户”模式,租赁80亩土地,投资60余万元发展羊肚菌种植。从土地平整到搭棚播种,项目吸纳了20余名村民参与,累计发放工资10万余元,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以前外出打工总牵挂家里,现在既能挣钱又能照顾老小,日子踏实多了!”正在采摘的村民肖大华的话语,道出了乡亲们的共同心声。
  科学种植让“菌菇经济”跑出加速度。2024年12月播种后,得益于充足光照,短短两个月便完成菌基培育、走丝、出菇全过程。目前,基地日产羊肚菌达1400余斤,采摘期可持续至4月中下旬,预计总产量9万余斤,总收入突破500万元,且不影响后续水稻种植,真正实现“一地双收”。
  产业兴则乡村兴,周家湾村的振兴蓝图不止于菌菇种植。村党支部书记郭小杰表示,村里正全力修缮江汉军区司令部旧址——周家大湾,完善基础设施,未来将串联红色文化体验与绿色康养生活,让游客在重温红色记忆的同时,感受生态农业的魅力,实现精神与物质的“双丰收”。
  据悉,随县竹菌菌业有限公司下一步计划扩大种植规模,带动更多村民参与,让冬闲田发挥更大效益。从特色种植到产业融合,周家湾村正以羊肚菌为“钥匙”,打开乡村振兴的新大门,让“小蘑菇”成为致富“大产业”。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