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柏树湾村的“三变”带来乡村振兴的“蝶变”
  • 发布时间:2024-07-10 15:29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黄振忠
  • 审核:黄振忠
打印

在鄂北的青山绿水间,有一个曾经默默无闻的小山村,如今却以日新月异的变化,成为乡村振兴的璀璨明珠。
  这个村就是随县澴潭镇柏树湾村。它的蜕变离不开村党支部书记张桄沦和全村人民的努力。作为党员群众的领头雁,张桄沦带领群众坚持“党建引领、产业带动、全民入股、共同致富”的路径,以敢为人先的拼搏精神,推动柏树湾村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产业带动
  让村民“变”股东,共同致富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石。为了彻底改变柏树湾村山多田少、村民致富难的现状,村党支部一班人深入调研,广泛听取意见,于2019年5月成立随县萌阳食品有限公司,村集体项目资金入股33.3%,吸引了214户村民参与。
  在各级政府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公司充分利用本地丰富的栎木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香菇产业,以“村委会+村干部+香菇种植大户+合作社+农户(脱贫户)”的模式开展运营,大力发展香菇产业,现已达到年产200万袋菌棒的生产能力,为村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实现村民增收、集体增效的双赢局面。
  党支部一班人因势利导奋勇搏击,结合本村实际,成立了随县柏树湾水产技术专业合作社,村集体资源占股10%,村民入股43户。
  昔日荒废多年的冷浸田华丽升级为全县首家鱼苗孵化基地。该基地占地1000亩,每年出产大白刁、细鳞斜颌鲴成鱼300吨、鱼苗1亿尾。同时,还种植意杨、黄桃、大白桃、泡泡青等作物,实现种养结合、循环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进一步拓宽了村民的增收渠道。
  三权分置
  让土地“变”股金,增值增效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也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资源。为了激发土地活力,2018年,柏树湾村借着产权制度改革政策的东风,积极推进“三权分置”改革,对全村集体资源资产进行全面摸清核实。
  通过清理核实集体资源资产,全村资源资产有了一本明白账,建立起清晰的产权制度。经村两委、党员、村民代表开会讨论一致同意:一是将所有山场、林权归村集体所有;二是在自愿的前提下,农户将承包耕地面积折算成股份,加入合作社共同经营。
  由此成立随县环潭柏树湾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村集体现金占股27.3%,55户村民入股。如今该合作社发展荷花基地80亩,实行高标准农田改造流转土地1300余亩,种植特色香稻、紫稻,建立良种蔬菜基地100余亩,形成了“短、中、长”科学搭配、互相补充、滚动发展的产业格局,带动农户增收5000元以上。
  与此同时,柏树湾村以集体土地占股20%,16户村民入股,在2019年成立随县柏树湾混凝土有限公司。采取“公司+村委会+农户”的合作模式,合资收购汉十高铁搅拌站设备及地面附属物,建设混凝土实验室1500平方米,聘请专业技术人员30余名,该公司投产后,年生产能力达到20万立方,年产值700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50余个,每年按股分红既增加股民收入又壮大集体经济。
  确权集体
  让灌丛荒山“变”成聚宝盆
  柏树湾村拥有丰富的山场和林权资源,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和增加村民收入,经村两委、党员和群众会商讨,将所有山场、林权资源收回后归村集体所有,由随县环潭柏树湾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统一对灌木丛和荒山土地进行改造,发展种植高效、高附加值油茶和中药材等经济作物,让灌丛荒山“变”成聚宝盆,以“花”为媒,打造花田产业。
  目前,合作社已经发展出金银花、荷花、中药材、黄桃、大白桃和油茶等多个种植基地,经济效益显著。同时,柏树湾村积极探索盘活利用农用地、宅基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闲置农房“三地一房”机制,盘活村集体闲置资源资产,打造商务接待型、休闲娱乐型、旅游度假型和康养服务型多样精品民宿4家、农家乐5家,为村集体带来年收入55万余元。
  如今的柏树湾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已由原来的不到1600元提升到现在的3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稳定在200万元以上,真正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张桄沦表示,将继续带领全村群众打“绿色牌”,念“山水经”,走改革路,推动农业规模化、标准化、信息化,弘扬“柏树湾模式”,带领农民群众“富起来”,将一张蓝图绘到底,久久为功,自强奋斗。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