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乘上“风口”产业兴 ——广水市郝店镇党建引领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观察
  • 发布时间:2024-07-02 09:37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黄振忠
  • 审核:黄振忠
打印

铁城村千亩桃园彩桃飘香,关店村新加工的菇料堆积成山,郝店村二期百亩黄鳝养殖大棚已经投产……盛夏时节,行走在广水市郝店镇,在欣赏乡村田园风光的同时,更感受到党建引领下产业发展的强劲脉动。
  从“彩桃之乡”到“飞客小镇”,从“研学小镇”到“花菇小镇”,郝店镇特色产业名片越来越多、越擦越靓。
  郝店镇为何能在短短几年间异军突起?“我们抓住强县工程的时代机遇,乘上乡村合作公司的‘风口’,以党建‘红’引领产业‘绿’,以‘五共’理念创新产业模式,共同缔造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郝店镇党委书记朱建强一语中的。
  聚力凝神 形成强大气场
  “广水桃子看铁城”,这里“四季有桃”,铁城村鲜桃“颜色炫彩、口感出彩、文化多彩”;
  从10万袋到60多万袋,再到100万袋,关店村花菇三年迈出三大步,老百姓户均增收6-10万元,可谓“点菇成金”;
  从小打小试,再到融入乡村合作公司联农带农大发展,郝店村乡贤能人桑双建让“一尾鳝”拱出了致富路……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郝店镇缘何做到“春满园”?
  一个地方发展,人是决定性因素。有效整合人力资源,是郝店镇快速崛起的“密码”。
  镇级层面,建立党委牵头、全员参与的项目服务模式,实行“一对一”包保。村级层面,争创“五星”党支部,打造“千万工程”示范基地。
  2022年底,该镇通过村级换届,一批年富力强的村党支部书记走到乡村振兴第一线,形成了“一个能人就是一支队伍,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的工作格局。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如轴承千钧,以一驭万。朱建强深有感触地说:“铁城村、关店村的工作能够突飞猛进,‘第一书记’功不可没。”
  广水市住建局驻关店村“第一书记”黄全意人如其名。去年8月份,正值酷暑,66万袋香菇等着上架,他带领村干部和30余名村民日夜奋战。这一战,奠定了关店香菇名村的行业地位,也让干群的心紧紧地连在一起。
  铁城村,过去是广水有名的软弱涣散村。2019年,“第一书记”叶国安走马上任,大刀阔斧推进乡村合作公司高质量发展。短短两三年,铁城彩桃声名鹊起,成为省市有名的特色产业村、生态文旅村。
  郝店镇大力推进“三乡工程”,引导能人回乡、项目回归、资金回流。乡贤桑双建在外学得养殖黄鳝的本领,回乡办起了随州市规模最大的人工繁育鳝鱼基地。关店村“菇三代”曹猛在外经商,回村成为香菇种植技术能手,引领香菇种植技术革命。
  文化赋能 讲好乡土故事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郝店镇注重对土特产的挖掘,讲好乡土故事,用文化赋能产业发展。
  铁城村共享桃园有一段引人入胜的知青故事。40多年前,24名武汉知青胸怀“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理想信念,从大城市到铁城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他们挥洒激情和汗水,在铁城山开荒种桃,用最美好的青春种下了第一批桃林。
  2023年6月,知青们再次回到铁城村“知青桃园”,重温峥嵘岁月,见证新时代桃园的千树万树“桃之彩”。
  以桃为媒、以文化桃,郝店镇深度挖掘铁城知青文化,讲好“桃故事”,共享“桃经济”,助涨了“桃流量”、提升了“桃价值”。
  借着一波“流量”,铁城村着力推进集观光、采摘、旅游于一体的“彩桃之乡”项目,聚力打造“观桃花、摘桃子、听桃故事、品桃文化”的乡村旅游胜地。
  “菇”容华贵的“菇奶奶”,“菇”色天香的“小菇妈”,“菇”彩多姿的“俏菇娘”,“菇”中鲜品的“郝鲜菇”……一听这些俏皮而响亮的名字,就感觉这里的菇不一般。
  关店菇历史悠久,是广水“第一朵菇”的诞生地。这里有花菇生长的独特小气候,菇朵花纹爆裂,纹如刀刻,白似棉絮。
  从菇棚到餐桌,郝店镇把香菇做成了“流水席”。通过与米果果实践教育基地签订共建“菇课堂”研学基地、打造“种菇新农人培训基地”,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郝店镇“花菇小镇”声名远播。
  创新模式 共享发展成果
  “‘共享菇园’好创意,激发新质生产力,一批新农人回乡种菇,增活力。”3月27日,郝店镇在线上线下同步举行“共享菇园”认购大会,菇农自编自演的三句半《春风里 香菇香》叫人耳目一新。
  “集中制袋、分散种菇”是关店村乡村合作公司的创举。返乡能人——公司生产厂长曹猛算了一笔账:以前,菇农常年种植保有量8万袋,户均种植3000袋,单袋平均收益7-8元。村合作公司建立工厂化制袋车间,通过统一制袋,每袋降低成本1.5元,解决了菇农60%以上的技术、劳力、风险等问题。2023年,全村户均种植8000袋,集体收入达47.3万元,被列入全省第一批“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在郝店镇,“共享菇园”这种模式并非关店村首创。
  去年4月7日,铁城村玩出“共享桃园”新花样,200多名乡贤企业家及群众现场认购彩桃树1100棵,认购金额达40余万元。
  郝店村建设“共享鳝棚”,鳝鱼养殖基地统一搭建养殖大棚、精养鱼池,统一育苗、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回收,老百姓只需认购棚子、认养鳝苗养殖即可。
  “通过共同缔造走共同富裕道路,共享是关键。”郝店镇镇长张鸿深有体会地说。
  近年来,郝店镇深化共同缔造理念,大力培育农业特色产业,创新经营模式、合作机制、利益联结方式,推动了乡村产业走绿色品牌发展之路。目前,该镇共成立镇级合作公司1家、村级合作公司6家,2023年带动村集体增收100多万元,带动就业286人,其中脱贫户50户62人。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