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村美民富产业旺 ——广水市太平镇檀树村走访见闻
  • 发布时间:2022-07-12 09:00
  • 信息来源:随州日报
  • 编辑:涂小丽
  • 审核:杨文明
打印

近日,走进广水市太平镇檀树村杜家湾,只见五彩墙绘从农家院落跃然而出,仿古建筑的村标矗然而立,房前屋后绿意盎然,令人心旷神怡。
  近年来,该村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目标,同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产业发展。如今,处处湾容美如画,檀树村成为远近闻名的水产大村、旅游名村。
  聚焦环境整治,打造宜居家园
  “环境变好了,看着舒心,住着舒服!”檀树村党支部书记杜建生对记者说,“过去村里道路坑洼,晴天一身土,雨天满脚泥。随着村庄环境改善,越来越多的村民晚饭后会沿着乡村公路散步遛弯。”
  杜建生介绍,过去村里环境脏、乱、差,房前屋后杂草丛生,垃圾随意乱扔,猪圈、牛棚随意搭建,不少人已经习以为常,不愿意开展环境整治。为有效推进环境整治工作,村委会安排每个湾召开群众大会,宣传相关政策,在村里显著位置悬挂宣传标语,转变群众思想。对于不配合工作的村民,发动邻里亲属上门劝说,还邀请他们去关庙镇铁城村、梅庙村,十里街道观音村等美丽乡村进行观摩,实地感受环境整治带来的好处。
  7组的席胜桥夫妇,在屋后搭建了一个旱厕,认为如厕非常方便,还能提供肥料,不愿意拆除。村干部多次上门劝说,告知旱厕味道大,影响环境,新修建的厕所,粪便经过无害化处理后,可直接用作有机肥。不久后,席胜桥夫妇转变了思想,主动拆除了旱厕。
  目前,村里先后拆除旱厕50处,新建厕所13座;修建通湾公路3.5公里;植树2万余株,绿化面积达15000平方米;新建排水沟管网4300米;拆除乱建、不规范猪圈牛圈18间,废旧塌房35间;新建文化广场5处,安装太阳能路灯30座,已完成李山岗、马家湾等自然湾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环境提升了,如何保持?
  “需要村民的维护,更需要文明乡风的带动。”杜建生说,“建设美丽乡村,关键是形成乡风文明新风尚,不仅要有‘面子’,还要有‘里子’。”
  该村大力弘扬文明新风,不断增强农村群众文明意识,充分调动村民参与治理的积极性。深入推进文明村建设,制定村规民约,成立“红白理事会”,扎实开展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美丽庭院等创建活动,激发群众比、学、赶、超的积极性,在全村形成邻里和睦、生活健康、积极参与的“新风尚”。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利用“数字农家书屋”、村民讲堂、道德讲堂等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组织志愿者服务队,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积极参与义务植树、森林防火、义务献血等活动。
  聚力产业发展,助推村富民强
  6月20日,微风习习,檀树村南美对虾养殖池波光粼粼。看着村民们从虾池中打捞出肥美的南美对虾,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个村集体经济极其薄弱的贫困村。
  乡村要发展,产业是关键。杜建生说:“2017年,村里引进鑫昇昌种养殖合作社,投资300多万元,流转土地500多亩实行稻虾连作,实现了产业‘零’的突破。”
  2020年,该村发挥地域优势,利用优质水源,引进舒沁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发养殖基地250亩,发展南美对虾养殖,通过土地流转、劳务用工、“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电商直播带货等模式,带动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实现增收致富。
  当年,依靠养虾,村委会获得股利分红10万元,村民获劳务收入18万元、土地流转收入10万元。与此同时,该村还种植优质水稻、油菜1200余亩,年产值20余万元,举办赏花节,发展特色农家乐、民宿与绿色研学旅游项目,让村民吃上“旅游饭”,带动村民户均增收2万余元。
  村集体经济壮大了,村民们的腰包鼓起来了。2020年,檀树村整村脱贫摘帽,走上乡村振兴新征程。
  2021年7月,檀树村成立乡村合作公司——湖北有为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注册资金680万元,积极探索乡村合作公司运营新模式,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走上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新道路。
  今年,湖北有为运营有限公司投入资金130余万元,在李山岗流转土地250亩,打造瓜蒌基地,预计年创收益200万元。“下一步,我们将以乡村合作公司为核心,积极探索,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增加休闲采摘、亲子游、农家乐等项目。”杜建生说。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